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的祖父是中唐著名宰相、大史學家杜佑,所撰《通典》一書200卷久負盛名。杜家雖曾出將人相,但有家學傳統,《舊唐書·杜佑傳》即稱杜佑“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杜牧受祖父影響很深,自幼好學不倦,嗜讀經史,洞察千古興亡大事。少年后痛感唐王朝江河日下,藩鎮割據、世風日衰,遂立志興邦濟世。拯救天下。他曾刻苦致力于兵法研究,為《孫子》作過注,試圖在軍事上有所作為,以報效國家。

杜牧26歲時考中進士,接著又通過殿試制策登科,名震京華。唐時風氣,凡考中進士者,事先多由具有文壇聲望的官員舉薦。相傳杜牧由于門第顯貴,才華不凡,推薦者很多。太學博士吳武陵對他特別欣賞,親自向主考官崔郾朗誦杜牧的《阿房宮賦》。崔郾聽后十分欣賞,又親自覽讀一遍,連聲贊嘆。由于狀元早已定了人,遂錄取杜牧為甲科第五,即第五名進士。

杜牧入仕后,授官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不久即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赴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為幕賓,以后又先后任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宣歙觀察使崔鄲的賓客。從公元828年到839年,除了曾一度在長安任監察御史和在東都洛陽作官外,大部分時間是在宣州、揚州度過。這期間他的生活悠閑而放縱,除了處理公務外,就是飲宴、游賞,盡覽歌舞聲色。唐朝士子私生活多開化無拘,無論是官府宴賓典禮,還是官員們聚會飲宴,都以妓樂助興,故宋朝人張端義說“唐人尚文好狎”。杜牧在宣、揚時正值精力旺盛之青年、與其他貴族公子一樣縱情于聲色、風流**。揚州在唐時是著名的繁華都市,所謂“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此間杜牧寫下了不少艷情詩作。盡管如此,他仍十分關注國家政治大事,寫下了軍事論文《罪言》,向朝廷獻上解決藩鎮的方略。杜牧認為藩鎮割據和外族入侵是唐王朝面臨的兩大禍患,只有除此二患,方能國泰民安。早年朝廷討伐滄州藩鎮李同捷,他賦《感懷詩》慷慨陳詞:“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系虜事,誰其為我聽”?后來回紇南侵,朝廷調兵抵御,他又賦《雪中抒懷》,再度毛遂自薦:“臣實有長策,彼可除鞭笞。如蒙一召議,食肉寢其皮”。此外還寫了諸如《河湟》、《早雁》、《泊秦淮》等針砭時政、憂國憂民的詩篇。

這時期,杜牧也較多地接觸了一些社會下層的婦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同情她們的悲慘遭際,著名的《杜秋娘詩》和《張好好詩》就是為她們而寫的。杜牧在描述了美貌善歌的民間歌女杜秋娘一生辛酸遭遇后,不由地聯想到自古以來士子的坎坷命運,感嘆“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生命運變化莫測,人生無常,歲月蹉跎,“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揚州十年,杜牧已有一種蒼涼的憂患感。

公元839年春,杜牧結束了揚州十年的放外任官生活,涉漢江、過南陽,水陸兼程回到京師長安,內遷左補闕、史館修撰。但在長安只任職3年,又由比部員外郎放為黃州刺史,后轉池州、睦州,歷時7年,這是朝內牛李黨爭、統治集團內部明爭暗斗所致。他在《祭周相公文》中憤憤不平地寫道:“會昌之政,柄者為誰?忿忍陰汙,多逐良善。牧實忝幸,亦在遭中。”對權相李德裕的排擠深感憤懣。李德裕是晚唐上層集團中李黨的代表人物,杜牧雖沒直接參與“牛李黨爭”,卻做過牛黨代表人物牛僧孺的幕賓,兩人私交很好。加之杜牧性格剛直疏闊,不拘細節,也為李所討厭,故頗受冷落,很快就被趕出長安。杜牧深知自己仕途困蹇的原因在于不會趨炎附勢、明哲保身而遭嫉恨,但也無怨無愧、談笑出京,“都門帶酒,笑別親戚”,來到遠離帝京,偏遠荒涼的小郡黃州。

杜牧在黃州關心民間疾苦,任職內多施善政,如取消黃州府衙逢年節祭祀,向農商索要酒肉疏果的陋規,獎勵、提升奉公守法,勤于職守的下屬官員;鞭笞和裁汰貪官污吏,規定府衙購買市集物品必須公平合理。平均徭役,不使勞苦不均。為此他還自置薄籍、登記服役者姓名,每年親自按州校點。審判案件時,細加勘查、公正慎刑,任職內未出一次冤案,深得民心,政績斐然。

然而,杜牧所處時代,畢竟已是唐王朝江河日下,百弊叢生的衰落階段,吏制弛壞、世風渾濁,即使在一郡力振清明,也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杜牧常傷悼國家多事,悲嘆懷才不遇,每每以酒澆愁,賦詩自遣。他希冀依然能有所作為、國泰民安:“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洛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但是正如古代許多壯懷激烈而又無從施展的志士一樣,杜牧的理想在朝政、舉國黑昏的社會里根本無法實現,只能沉痛地自嘲:“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或縱酒自娛、以忘憂患:“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當然,壯志未泯,世事難忘,只是借酒以澆胸中塊壘而已。當朝廷準備討伐澤潞之亂時,或異族入侵,邊防傳警時,他依然不斷上書,慷慨陳辭,不計前嫌向宰相李德裕獻計獻策。

杜牧畢竟是一個敏感善吟的詩人,處理公務之暇,常策馬流連于山水之間,寫下了許多吊古傷今、思友懷鄉,寫景抒情的詩篇。如他的《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再如《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黃州時他的代表作還有《齊安郡中偶題兩首》、《赤壁》等有名詩作。這些詩明麗如畫,含蓄凝煉,耐人尋味。

公元848年,杜牧重又人京,升任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途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秦淮河是六朝勝地,粉黛如云。唐時更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士女蕩舟江上,尋歡之地。詩人泊舟秦淮,眼見燈紅酒綠,耳聞絲竹艷曲,不禁觸景生情,吟成此詩

重回長安,巧與另一著名詩人李商隱相識。李商隱對杜牧的詩才十分推崇,在一首贈詩里作了這樣的贊美:“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李商隱與杜牧是晚唐齊名的詩壇巨擘,時有“小李杜”之稱。兩人結識,甚是幸事。在長安,杜牧寫下了有名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公元852年,杜牧臥病不起,深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將平生幾十年詩文作了整理,詩稿燒毀許多,僅剩十分之二三,不久病卒,終年50歲。杜牧死后,他的外甥遵照他生前遺囑,將杜牧詩文合編成《樊川文集》傳世。

杜牧一生憂國憂民、剛直不阿,但一生懷才不遇、屢經坎坷。在晚唐那種政治混亂,黨爭激烈的年代,內心始終郁結著矛盾和痛苦,未能施抱負。在文學方面,他的詩高絕深遠,獨樹一幟,形成自己豪邁俊爽、遒勁峭拔的藝術風格。

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13章 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43章 亞圣孟子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15章 醫圣張仲景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76章 孫臏龐涓斗智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么回事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8章 “書圣”王羲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章 三皇世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4章 初唐四杰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術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
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13章 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43章 亞圣孟子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15章 醫圣張仲景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76章 孫臏龐涓斗智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么回事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8章 “書圣”王羲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章 三皇世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4章 初唐四杰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術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歷法和數學成就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莱芜市| 泾阳县| 梓潼县| 洮南市| 鹤庆县| 洪泽县| 古蔺县| 茶陵县| 阿尔山市| 崇信县| 长兴县| 远安县| 陵川县| 余姚市| 浏阳市| 宁明县| 云龙县| 广西| 临西县| 包头市| 东乌珠穆沁旗| 拉萨市| 漠河县| 榆树市| 淳安县| 迁西县| 阜新| 静海县| 商洛市| 综艺| 清苑县| 平安县| 夹江县| 自治县| 金门县| 铁力市| 吉隆县| 嘉义县| 永春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