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然不能走。”黃松年對底下跪求他離開的子子孫孫們說。
黃松年有五子十七孫,但現存的只有三個兒子了,孫子倒是又多了幾個。畢竟他都九十了,死了的兩個兒子都活到了七十歲,也不能算早死了。
對這僅存的三個不成器的兒子,黃松年有時連耐心都沒多少,任誰當了七十年的爹也該煩了。
他還不像徐炤那樣愛收弟子,這么多年來,黃松年連弟子都沒收幾個,真心當兒子養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親生的他都懶得調-教。
黃沼跪在下頭,頭都不敢抬。
外人都以為黃公脾氣和軟,在外面從不與人爭風,在家里一定更和氣了。但在黃家卻根本不是這樣。在黃家,長輩的話比圣旨還厲害。做為黃家現在最大的長輩,黃松年說一不二,不但很少對小輩們解釋,而且動不動就非打即罵。
黃沼不止一次旁觀過親爺爺、叔爺爺挨罵。
不過他自己的爹倒是很少被曾爺爺親自罵,都交給親爺爺去罵了。他自己也是只被親爹罵過。
有時他就覺得曾爺爺雖然脾氣不太好,但還是很講道理的。
像今天這樣的事,他本來不想來,可也不敢拒絕。他爹也是這樣,所以最后跪在曾爺爺屋前的就差不多是黃家所有的人了。
男人們都在。
曾爺爺放他們跪了一天,沒吃沒喝,曾爺爺自己有吃有喝,還讀書寫字,還叫了兩個挺喜歡的小玄孫上來捧書逗趣。
到了晚上,曾爺爺才告訴他們,黃家不會走。
一院子的人早就跪得沒力氣了。
黃沼扶著自己爹,只想趕緊回屋歇著,知道黃家不會走就行了,他不關心下面大人們怎么商量。
從那一天后,整個鳳凰臺都像死了一樣。有時黃沼都覺得哪怕是白天,街上也刮著陰風,陰森森的。
遠處百姓們的居所倒是挺熱鬧的。雖然百姓們不往這邊來,他們也很少往那邊去,偶爾去西北兩城逛一下市場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都是冒著打屁股的風險。
黃沼已經不記得這段時間他去過哪幾家送葬,又吟過多少首詩詞,與多少人醉酒同歌,反正給他的感覺就是整個鳳凰臺好像除了黃家之外,每一家都死了人。
當然,沒死那么多。
但每條街、每一戶都掛上白幡了。
黃家也掛了,因為黃家姻親中有不幸牽連進去掉了腦袋的。他大概死了兩個表舅,兩個轉著彎的姑舅,三個不知怎么論的表叔,一個因為表舅死了而自盡的表舅母。
說起來這些親戚,黃沼一個都不認識,有的可能是見過的,但提起名字想不起臉。
真的是遠親了。哪怕就住在一個城里,甚至可能隔不到兩條街,但親戚太多了,就會分個親疏遠近。真正親近的親戚都唯黃家馬首是瞻,黃家也算是盡責的把話給傳出去的,這回掠奪民力與民財的事,黃家是一分都沒沾,黃家的親戚想沾手的,都被黃家給按下去了。
這樣卻不能讓黃家置身事外。
死了那么多人,怎么能置身事外呢?
黃沼自己都不信公主真的把人砍了。曾爺爺說公主會殺人立威,還教育他們不要想找門路替這些人求情,沒有用。因為這里面根本沒有會讓公主可惜或忌諱的人。
但黃家門外早就跪滿了來求情的人!
這么多人仰賴黃家,黃家怎么能不管呢?
黃松年不由得當著子孫的面又罵了一遍徐炤。
徐炤如果還在,這些人肯定不會來找他!
徐炤真是狡猾啊!
雖然比徐家慢了一步,但黃松年也調查了安樂公主在魯國的事跡,把魯王、魯王的兩個義兄都給屏除之后,安樂公主的形象就非常鮮明了。
她在魯國的所作所為就是把所有擋在她前面的人全殺了,連她的親父都沒放過。
如果她是個男子,只怕早就被人發現他的野心與謀算了。可她以嬌軀掩飾,一直到現在還有人因為她是女人而小看她。
黃松年可以發誓,如果今時今日,徐炤在這里,他要是敢阻攔公主,她連徐炤都不會放過。
徐炤會不知道這個女人是什么人嗎?
他明知她入城后會對鳳凰臺做什么,會有多少人死在她手下替她鋪路,所以他才躲到河谷去了!臨走還把全家給搬走!
換成是黃松年他也會這么選。一邊是下山猛虎,一邊是家犬,哪邊更好應付一目了然。
黃松年都有點后悔,可能他真是老了。如果他再年輕十歲,一定能更早的發覺安樂公主的不凡之處。
他也可以帶著黃家躲開此劫了。
現在卻不行。
哪怕黃家會在這次之后背上罵名,他既錯了一步,剩下的每一步都不能錯。
所以,他壓著家人不許替那些人求情奔走,為此甚至不惜一次次給他講道理,比如為什么不用去求花萬里。
——花萬里難道比你們傻嗎?!
比如為什么不用黃公的大名去救外面那些人。
——因為他要先保護你們這群傻兒子傻孫子!!
——退一萬就說就算真救成了!下一個該被安樂公主抓出來殺雞儆猴的就是黃家了!!
——我現在能用全家性命救外面那些人!!到了那一天,他們能用全家性命救我們嗎?!
現在,他又要對這些人解釋為什么他們黃家不能走。
——因為害怕的人才跑!犯錯的人才跑!黃家本來沒錯!一跑就有錯了!!
黃家的子子孫孫們被罵了個狗血淋頭之后,又被壓在黃松年的庭院外跪了一夜才離開(曾爺爺沒說讓起來,沒說讓走,沒一個敢站起來敢走……)
一個個跪得站都站不直,都跑不掉了……
于是他們只能聽著外面好像日夜不停歇的車馬聲,哭喊聲,把黃家大門緊緊關著,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鳳凰臺。
姜姬:“讓他們走,不必攔。”
龔香笑著說:“空出位子更好。”
王姻在旁邊只能附和。是啊,這些白占著位子的人已經有點礙事了,當下面的官吏都換完之后,上面的人也可以動一動了。
本來還要費些工夫,他們現在自己“逃”了之后,就能省不少事了。
姜姬看著底下龔香和王姻期待的眼神,沒有說出她不打算設相。
相這個位嘛,就留給徐公,這樣等徐公回來少說還要個三兩年的,那時整個鳳凰臺也已經習慣沒有丞相的日子了。
相乃副君,可她現在就是不需要底下再有一個副君。
在魯國時以龔香為相是為了借八姓余蔭,也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制度來,所以她參考舊制,只是依需要增刪添改。
現在換成鳳凰臺,與蓮花臺時又大不相同。
因為蓮花臺時有八姓舊制,所以不管是蔣還是龔,他們攬權時都不能免俗的留下了八姓中的其余幾姓,所以蔣時有馮,龔時更有馮、蔣。
鳳凰臺沒有八姓掣肘,這都要夸當時的開國皇帝一口氣把助他建國的功臣親信都給封到偏遠地區去當諸侯王了。
臥榻之側嘛。
她明白。
所以鳳凰臺的權臣徐公走的也是一言堂路線,他直接把除他之外的人都給養廢了。
就拿她剛到鳳凰臺時見識到的陶然與徐公爭權奪勢時的做法舉例。
本來,他與徐公是臣對臣,屬于平級之間的對抗,這多好啊,直接干不就行了?
陶然的做法是:先找上朝陽公主,把朝陽公主打敗,再通過奪了朝陽公主的權來打敗徐公。
朝陽公主是君。
等于一個當大臣的想對另一個大臣下手,他就先把君給干掉,再用君手里的權力去干掉那個大臣。
姜姬當時看他這么干的時候特別想問一下徐公是怎么把人給養得這么傻的?
而且陶然當時干掉朝陽公主的辦法是發動全天下的人來罵她。
……
反正都是要罵人,為什么不發動全天下的人來罵徐公呢?
因為朝陽公主比較好罵,徐公比較難罵?
于是,姜姬也就只能繼續走一言堂路線了。她一定能做得和徐公一樣好。
沒辦法,她也要遵循傳統嘛~
至于下面的,姜武的位置從封了大將軍起,哪怕沒有封太尉,他也是目前最高的軍職了。
雖然現在花萬里呼聲很高,他在鳳凰臺上有優勢。但花萬里很懂事,從回來以后就立刻交了自己手中的兵,身邊只留親兵,而且每天都去拍姜武的馬屁——他跑到姜武家替他守大門去了。
霍九弈被姜姬派出去把周圍再給掃蕩一遍,鳳凰臺前方的萬應已經落到她手里了,周圍還有幾個零星小城,她還沒顧得上去管,讓霍九弈去看著辦。
這人就興高采烈的去了,根本不在意他的頭銜是什么,有仗可打就行。
她也很高興,覺得可以把霍九弈用到死,不知道他的兒子是不是跟他一個脾氣。
毛昭所屬的司空一職被她給省了,這一職以后就由她兼了。舉凡跟神有關的活動,不管是祭天還是祭祖,與禮有關的一切,都由她說了算。
國家大事中的軍與祭這么一解決,剩下的就是瑣碎活兒了,目前的人就夠用了。
她將民分為兩系,世家是世家,百姓是百姓,再設商、軍、田、工進行細分。之上再設爵,用以賞功酬能。
世家比百姓優勢的地方在于他們的智慧與傳承,她并不想消滅這一點。如果一姓以一地為世居之地,繁衍生息,發展壯大,只要沒妨礙到她的統治,順從聽話,那她也不必強令其更改。
所以,鳳凰臺現在的世家大可不必害怕,她喜歡他們的先進之處,討厭的只是他們理所當然分享權力的姿態,特別是她沒給,他們就伸手去拿的時候。
那只能把手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