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隋煬帝。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本來是隋朝的大將,在李世民的鼓動下,李淵也起兵反隋了。他的軍隊由李世民率領一路,向隋朝都城長安進攻。公元617年,李世民領兵攻破了長安。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李淵廢掉隋朝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能征善戰,為建立大唐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才能和威望都遠遠超過了太子李建成。太子為了保住他的地位,幾次和他的弟弟李元吉想謀害李世民。李世民身邊的親信都勸他先發制人,除掉太子和李元吉。一天,李世民在皇宮的玄武門埋伏了一千精兵,趁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經過時,斬殺了他們。李淵見事已如此,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他自稱太上皇,讓李世民作了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親眼看到了隋朝的滅亡,特別是看到了百姓強大的力量。所以,他一直不愿加重百姓的負擔,希望自己的后代永遠記住隋朝滅亡的教訓。唐太宗一有機會,總不忘提醒太子。吃飯時,他對太子說:“你知道種莊稼的艱難,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才能好好對待種田人,你也才能有飯吃。”看見太子騎馬,他就說:“你懂得牲口的辛苦,不要把它的力氣用盡,這樣才能常有馬騎呀!”
有一天,太子在湖里劃船,正好唐太宗從湖邊經過,就停住了腳步,問太子道:“你知道船靠什么行走嗎?”“船靠著水,才能行走啊!”你知道隋朝是怎樣亡國的嗎?”“隋煬帝殘暴荒淫,大興土木,趕著幾百萬百姓給他干活,逼得百姓起來造反。您順應民心,乘勢滅了隋朝!”唐太宗一邊聽著,一邊點頭說:“你說得不錯。江河里的水好比是百姓,水上行的船好比是君王。水可以把船浮起來,讓它行走,也可以把船弄翻,使它沉沒。百姓可以使君王取得天下,也可以使君王失掉天下。你一定要記住這個道理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這句話從此成了一句名言。
唐太宗不僅是位能征善戰的統帥,也是個善于治國的政治家。在位期間,他任用了房玄齡、杜晦如、長孫無忌、魏徵等一大批賢臣,并且能夠虛心聽取不同的意見,按照大臣的正確意見辦事。
他還在自己臥室的屏風上貼了許多紙條,上面寫著全國各地地方官員的姓名。有位大臣問:“地方官員都寫進了花名冊,您干嗎還要把他們的姓名貼起來呢?”唐太宗說:“地方官員是直接管理百姓的,關系重大。他們做了好事或壞事,我都隨時記在他們的名下。這樣,誰該提拔,誰該降職或罷免,我就有了根據,不會弄錯了。”
正因為唐太宗辦事公正嚴明、一絲不茍,所以當時絕大多數官員都比較廉潔,辦事認真。據說當時許多地方,有人在路上丟了東西沒人撿走,夜間不關門也沒人偷東西。古人叫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就是歷史上最受贊揚的清平景象。
唐太宗曾經總結了自己治理國家的五條經驗。他說:“第一,過去的皇帝常常妒忌有才能的人,我不這樣。我見了誰有才能就高興,好像是我自己有才能似的。第二,我用人能夠揚長避短,不要求一千人樣樣都行。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對有功的人就十分偏向,對犯了錯誤的人,就討厭得好像要將他推到河里去。我是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諒犯錯的人。第四,有的皇帝痛恨敢說直話的大臣,我從不這樣,對說直話的人一向是獎勵的。第五,過去的皇帝幾乎都只重視漢族人,輕視別族的人。我沒有這樣的偏見,無論是不是漢族,我都同等對待,所以很多外族都來投靠我。”
唐太宗說的這五條,就是在今天,也還很有價值。他一共當了23年的皇帝,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不愧是我國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唐朝社會安定,經濟文化十分發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許多少數民族和外國人都來到唐朝,學習我國的先進文化。唐太宗的年號叫貞觀,后人就把唐太宗時期繁榮昌盛的局面叫“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