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4章 反將一軍!

第284章 反將一軍!

徐妙錦的心裡,突然升起了一股不妙的感覺。

爲了保住徐家,她可沒有少研究朱允熥這個人。

從前此人名聲不顯,外界傳聞其“愚笨不堪”。

一直到太子朱標薨逝。

即使此時,朱允熥仍默默無聞。

甚至一度因在朱標的喪禮上,表現得不夠哀傷,而被皇帝陛下所厭惡,認爲其“天性涼薄”。

後來皇帝陛下要冊立儲君,本該作爲第一人選的朱允熥,卻迅速出局。

這其中固然有因他身份的原因,皇帝陛下擔心他駕馭不了他孃舅家那些勳貴悍將。

但更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爲其不得皇帝陛下的歡心。

朱允炆則完全相反,讓陛下非常歡喜。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一切已塵埃落定,朱允炆即將被冊立爲儲君時,事情卻突然峰迴路轉。

朱允熥竟站出來,在朝堂上公開反對立朱允炆爲儲君。

所有人都認爲他這是瘋了。

沒有人看好他能成功。

畢竟,自古只有皇帝給的儲君,哪有自己要的儲君呢?

何況,這也與儒家的忠孝之道不符。

想自己索要來儲君,只有像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搞玄武門政變了。

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允熥年歲不大,雖然有勳貴孃舅家的支持,自己卻從來沒有領過兵,也無李世民在軍中那般高的威望。

朱元璋更不是李淵可比。

想搞玄武門繼承法,只能說連門都沒有。

就在所有人以爲朱允熥這是癡心妄想,自取其辱的時候,事情的發展,卻又一次讓所有人都驚落了下巴。

朱允熥先是以詩才讓皇帝陛下震驚,接著發明滾筒式複印機,隨後,更是以爲皇爺爺盡孝分憂的名義,親手抓捕了自己的舅姥爺,大將軍藍玉。

緊接著,藍玉在朝堂上說出了故太子朱標生前的心願,皇帝陛下大爲觸動,最終,朱允熥在朝堂上的一通哭泣,定鼎乾坤。

皇帝陛下改變了立朱允炆爲儲君的主意,轉而改立朱允熥爲皇太孫。

再後來,便是呂妃身死,朱允炆也被終身圈禁。

執掌朝政的朱允熥,則開啓了大張旗鼓的改革變新。

在原來的徐妙錦看來,朱允炆這個人,耳根子太軟,很容易受身邊文臣的蠱惑與擺佈。

再加上黃子澄之流的本事有限,因此,徐妙錦並不看好朱允炆。

就算他登基稱帝,也未必能坐穩皇位。

爲了保險起見,徐妙錦的辦法,是多頭押寶。

一邊讓大哥徐輝祖緊跟朱允炆,另一邊則讓另外兩個哥哥,與姐夫燕王朱棣,妹夫代王朱桂保持密切的聯繫。

在徐妙錦的分析中,皇帝陛下分封諸王的國策,是給大明埋了一顆大雷。

皇帝陛下在世時,一切好說。

一旦駕崩,朝廷與藩王之間的矛盾,必然不可調和。

大亂必起。

那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徐家要想在這種亂局中保全自身,唯有分別押寶。

這樣或許會犧牲家族中的一兩個人,但徐家整體仍然能屹立不倒。

大明能看出藩王隱患的人,並非只有徐妙錦一人。

實際上,大明朝堂上的有識之士,都看得清清楚楚。

就連黃子澄,齊泰之流,對此亦是心知肚明。

要不然,歷史上的他們,也不會在建文帝剛一登基,便將削藩作爲頭等大事來辦。

若說有誰沒有看出來,大約也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老朱了。

在老朱眼中,分藩既可以塞邊以防止外敵入侵,又能在朝堂出現奸臣掌權,後來的皇帝大權旁落,朱家政權不保的時候,起兵勤王,從而確保朱家天下的穩定。

皇帝與藩王,作爲一家人,可以互相倚仗。

如此一來,權臣想要掌握朝廷的權力,奪取大權,改朝換代,就得掂量掂量外面的藩王是不是答應。

這是老朱從民間宗族裡得到的經驗和啓發。

民間的大家族,都是靠主家和旁支互相守望,互相支持,勢力才能穩定。

至於由此而帶來的隱患嘛……

以老朱的精明,當然也不是完全不知道。

只不過,在他看來,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朱家的子孫,就算因此而起了爭執,有了矛盾,乃至大打出手,可不管怎麼爭,江山還是在朱家人手裡,總好過被外人奪去。

周王室分藩,有八百年江山。

秦始皇一統天下,卻不分封藩,二世而亡。

試想若秦始皇橫掃六國之後,不設郡縣,而是學周王室那般,分封諸王,分別派自己的兒子出去鎮守,那恐怕陳勝吳廣的起義,就會在第一時間被鎮守當地的藩王鎮壓,而無須等反應緩慢的中央王朝做出決定,遺誤時機。

六國貴族,也不可能紛紛復僻。

劉邦項羽亦難以趁勢而起。

秦朝的天下,或許便不會二世而亡了。

諸王哪怕起兵造反,奪了江山,殺了皇帝,那也還是朱家子孫。

就好像民間的同姓宗族,內鬥從來都不少。

可一旦遇到外敵,仍然會團結對外。

同姓宗族的人越多,勢力越大,地位越穩固。

不管彼此之間怎麼鬥,都不會改變這一點。

故而,在老朱的視角里,分藩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分藩之後,互相守望,才能讓江山穩固。

事實上,老朱的這種想法,也並不能說錯。

回過頭來看歷史,假設沒有分藩,沒有朱棣的北平起兵,大明江山落入建文帝手中,以他軟弱又剛愎自用的性格,恐怕二三十年後,被朝廷權臣將權力架空的可能性不小。

江山形式上的統一,只要十年。

但人心的穩定,卻可能需要五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三代人之後,王朝纔會進入穩定期。

因爲這時候,天下人都認這個王朝了。

剛開始的一兩代,親眼見證了改朝換代,對於新生的王朝,通常是沒有多強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的。

畢竟,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事,仍然歷歷在目。

在他們的世界觀裡,類似的事情,再發生一次,也不足爲奇。

只有在王朝統一後纔出生,在江山穩定的環境里長大的人,纔會覺得王朝是天經地義的存在。

對改朝換代感到不可思議,至少認爲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其實與人對科學技術的態度是一樣的。

和平年代出生長大的人,根本無法想象戰亂年代的生活,也從本能裡抗拒這種事情發生。

ωωω▲ttκǎ n▲co 他們也會自發的維護統一安定的大好局面。

他們的腦海裡,沒有江山覆沒,改朝換代這個概念。

除非走投無路,活不下去了……

很多人不管如何吐糟現狀,罵當權者如何不好,真要讓他選擇在動亂三十年,迎來一個新王朝,他也會害怕,會拒絕。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的道理,大家都懂。

有大批這種人存在,江山纔算真正穩固。

這也是爲什麼新生王朝的江山,一定要經歷三代人,纔算真正穩下來。

大明仍是一個新生的王朝,仍然不穩,需要一大家子人齊心協力,才守得住江山社稷。

故而,無論大臣們怎麼勸諫,訴說分藩的種種壞處,老朱仍堅定不移的實行分藩。

徐輝祖和徐妙錦兩人聞言,連忙行禮道:“太孫殿下有什麼事,儘管吩咐便是,能爲太孫殿下效勞,是我徐家的榮幸。幫忙兩字,卻是萬萬也不敢當的。”

朱允熥也懶得在這上面與這對兄妹糾纏演戲,又重新牽起一旁顧盼君的手,望向徐妙錦笑道:“適才在集市的時候,你說要認盼君做你的妹妹。”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本宮覺得此事不錯,傳出來也是一樁佳話。”

“但一句戲言,畢竟當不得真。”

“現在本宮再問你,順便也問問魏國公,可願意收下盼君這個妹妹啊?”

徐輝祖聞言一喜。

看來事情的進展,果然都在妹妹的預料之中。

徐妙錦上前道:“此肺腑之言,太孫殿下若願見證,求之不得。”

徐輝祖也行禮道:“顧姑娘的事,我之前已經聽妹妹說過,我妹妹能有顧姑娘這樣的義妹,是她三輩子修爲的福分。”

“好!”朱允熥拍掌大笑。

隨即,徐妙錦便令人準備了香爐案板,寫下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顧盼君也上前,照樣提筆寫下。

“咦?”徐妙錦有些驚訝嘆道:“原來是顧姐姐,不是顧妹妹。”

紙張上,顧盼君的生辰年齡,卻是比她還大了三個月。

“我之前見顧姐姐長得水靈,還以爲姐姐的年齡比我小,卻不想我纔是妹妹。”徐妙錦笑道:“姐姐不會怪我之前冒失吧?”

她嘴上這般說著,心裡卻是犯起了嘀咕。

按照她之前打探的消息,顧盼君該比自己稍微小一點纔對。

但此際寫出來的數字,卻與前面的消息不符。

不過,在徐妙錦看來,這些都是小事,並不值得計較太多。

或許只是之前打探消息的人弄錯了。

“怎麼會呢?”顧盼君牽起徐妙錦的手,笑道:“我不過就是比你先出生幾個月而已,論見識卻是遠不如你的。”

“我們結拜,卻不一定要以歲數論長短。”

“不如,仍如從前那般,我還是稱你爲姐姐,你依然喚我妹妹,如何?”

在後世,很多女生都希望有將自己喚得年輕一些。

明明該稱呼爲阿姨,卻被稱爲姐姐,就覺得很開心。

甚至還要在姐姐前面加一個“小”字,以顯示自己的年輕。

但這個世界,卻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都希望別人能將自己稱呼得高一輩,能當哥哥姐姐,便絕不願被稱爲弟弟妹妹。

比如說,在外面問路,喊與自己年齡相當的人一聲“大哥”,這是敬重對方的表現。

再比如說,大戶人家家裡的婢女僕人,稱呼家中遠比自己年齡小,甚至還只有幾歲的小少爺,也敬稱爲“您老人家”。

對年輕未出閣的小姐,則稱之爲“姑奶奶”。

總而言之,身份地位卑微的人,就要做出自己是晚輩,聆聽長輩教誨的姿態。

身份地位高的人,會自然而然成爲長輩。

類似的還有,如果太子不是長子,而是嫡子,在太子上面還有一個庶生的哥哥,那麼,太子繼承皇位之後,這個哥哥是要稱弟弟爲“皇兄”,而自稱自己爲“皇弟”。

這與後世爲了追求年輕,希望別人在稱呼上將自己喊得年輕一點,截然不同。

這個時代最基本的要求是長幼尊卑有序。

長輩代表著權力,地位,尊重……幼輩則需要服從。

有這樣內在的邏輯,自然人人都搶著做“長輩”。

顧盼君主動請徐妙錦做自己的姐姐,也是爲了展示對她的尊重。

而且,她紙上寫的這個年齡,本來也是假的。

顧盼君的實際年齡,要整整小一年。

這並非她有心要欺騙,而是太孫殿下在馬車上,特意附耳交待她如此做。

顧盼君一時之間還沒有想明白其中的願因,但太孫殿下既然交待了,她當然得照做。

“那怎麼能行呢?”徐妙錦笑道:“長幼有序,你比我年齡大,就該當姐姐。”

說畢,也不待顧盼君再分說辯論,當即拉著她跪了下來。

“我徐妙錦今日在此,與姐姐義結金蘭……”

……

兩人結拜完畢,徐輝祖朗聲大笑道:“從今日起,我又要多一個妹妹了。”

顧盼君也施禮稱大哥,徐輝祖當即令人大擺酒宴,祝賀此事。

自家妹妹千辛萬苦籌劃,如今總算有了結果。

這層關係,不遠不近,可謂是恰到好處。

席間,朱允熥向楊榮施了一個眼色,楊榮會意,當即開始一杯一杯的勸進。

很快,徐輝祖便喝了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他平日裡律己甚嚴,也極少喝酒,故而酒量較小。

今日太孫殿下親臨徐府做客,卻是不得不喝。

“令妹之事,我已盡數知曉。”朱允熥笑道:“我與令妹,可謂是情投意合,不知魏國公是否願意成全?”

“願意,願意!”徐輝祖喜不自禁。

這邊徐妙錦剛與顧盼君結拜,太孫殿下便馬上來求娶了。

徐家因此白撿了一個太子妃“孃家”的身份,此事也算是塵埃落定。

“好,好,好!”朱允熥哈哈大笑道:“本宮就知道,魏國公是通情達理之人,不會耽誤妹妹的終身幸福。”

“盼君和妙錦又是結拜的姐妹,以後妙錦入了東宮,正好有一個伴。”

等等……

我聽到了什麼?

徐輝祖的酒意剎時清醒了七、八分。

太孫殿下求娶的人,不是顧盼君,而是自己的親妹妹徐妙錦?

什麼情況?

未等他反應過來,只見旁邊的楊榮已端起酒杯,道:“殿下聽說令妹仰慕他已久,殿下亦對令妹一見如故,今日永結秦晉之好,日後徐家和大明休慼與共,不失爲千古佳話!”

……

第145章 就讓他們去禍害海外吧!大明白撿萬里疆域!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104章 挑撥!嶄新的時代!第215章 申城見聞!呆若木雞的老朱!第231章 稅務司成了“剿匪司”?前來自首!第81章 四叔,我是爲了救你!牆腳當然要狠狠挖(二合一大章)第168章 真正的名將!真正的神器!第七十一章 禍兮福所倚!第十三章 呂氏的安排,賀禮!第184章 金融的威力!楊士奇的報告!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343章 最後的請求,再見老朱!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199章 官倉沒糧?大善人放糧啦!第320章 出海!出海!正義的天軍!第238章 巨大的收穫!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120章 皇權之外的第二權力!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四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惟忠惟孝!第200章 狂跌的糧價!被氣瘋的大戶們!第207章 一帥無謀,挫喪萬師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102章 加大力度,戰神要出山?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216章 大明頭號經濟學家朱元璋!第155章 與老朱的矛盾!我在大明講“科學”!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267章 奢靡的震撼,朱允熥的道理!第三十二章 解決之法第311章 千古一帝!用兵之道,蕩平女真!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324章 佈置妥當,敲詐勒索!第275章 事情的原委,潛藏的權力危機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175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開發!第88章 身敗名裂朱允炆,揚名立萬朱高煦!第248章 老朱的建議,解決之法!第346章 大明的新時代,再添一把火!第四章 我也不想當皇帝啊,可有什麼辦法呢?第七十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二合一大章)第181章 回朝!老朱:咱要傳位!第三章 二哥仁義,弟弟就卻之不恭了!第239章 沒想到的結果!姚廣孝的建議!第270章 老朱的好勝心!被瞞住的隱情!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四十一章 吳王殿下可是要造反?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十章 辦差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275章 事情的原委,潛藏的權力危機第274章 世間並無太多的巧合!朱允熥的怒!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05章 謠言!靈堂前的鬥爭!準奏!第三十章 宰輔之才!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186章 姚廣孝的應對之策!第337章 情報的遺漏!消息!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六十五章 朝堂上從來沒有笨蛋!第91章 罪證! 高招!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八章 咱如何能信你?第271章 美貌少女!一切由我這個妹妹做主!第150章 雷霆之勢,天變了!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308章 父子之情!分析!五種可能!第335章 老朱見“馬皇后”!第269章 應對老朱的辦法,朱允熥的婚姻大事第237章 用途!謝太孫殿下大恩!第177章 倭國大軍的末日!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六章 詩詞歌賦,終是小道!第310章 情報系統,警告!反腐之始!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115章 李景隆之死!方孝孺竟是二五仔?第133章 請求!時代變了!第172章 崩潰的黃子澄,瘋癲的老朱!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314章 帝王權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292章 大烏龍參見陛下!恭喜陛下!第304章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密謀!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第145章 就讓他們去禍害海外吧!大明白撿萬里疆域!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104章 挑撥!嶄新的時代!第215章 申城見聞!呆若木雞的老朱!第231章 稅務司成了“剿匪司”?前來自首!第81章 四叔,我是爲了救你!牆腳當然要狠狠挖(二合一大章)第168章 真正的名將!真正的神器!第七十一章 禍兮福所倚!第十三章 呂氏的安排,賀禮!第184章 金融的威力!楊士奇的報告!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343章 最後的請求,再見老朱!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199章 官倉沒糧?大善人放糧啦!第320章 出海!出海!正義的天軍!第238章 巨大的收穫!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120章 皇權之外的第二權力!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四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惟忠惟孝!第200章 狂跌的糧價!被氣瘋的大戶們!第207章 一帥無謀,挫喪萬師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102章 加大力度,戰神要出山?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216章 大明頭號經濟學家朱元璋!第155章 與老朱的矛盾!我在大明講“科學”!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267章 奢靡的震撼,朱允熥的道理!第三十二章 解決之法第311章 千古一帝!用兵之道,蕩平女真!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324章 佈置妥當,敲詐勒索!第275章 事情的原委,潛藏的權力危機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175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開發!第88章 身敗名裂朱允炆,揚名立萬朱高煦!第248章 老朱的建議,解決之法!第346章 大明的新時代,再添一把火!第四章 我也不想當皇帝啊,可有什麼辦法呢?第七十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二合一大章)第181章 回朝!老朱:咱要傳位!第三章 二哥仁義,弟弟就卻之不恭了!第239章 沒想到的結果!姚廣孝的建議!第270章 老朱的好勝心!被瞞住的隱情!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四十一章 吳王殿下可是要造反?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十章 辦差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275章 事情的原委,潛藏的權力危機第274章 世間並無太多的巧合!朱允熥的怒!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05章 謠言!靈堂前的鬥爭!準奏!第三十章 宰輔之才!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186章 姚廣孝的應對之策!第337章 情報的遺漏!消息!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六十五章 朝堂上從來沒有笨蛋!第91章 罪證! 高招!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八章 咱如何能信你?第271章 美貌少女!一切由我這個妹妹做主!第150章 雷霆之勢,天變了!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308章 父子之情!分析!五種可能!第335章 老朱見“馬皇后”!第269章 應對老朱的辦法,朱允熥的婚姻大事第237章 用途!謝太孫殿下大恩!第177章 倭國大軍的末日!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六章 詩詞歌賦,終是小道!第310章 情報系統,警告!反腐之始!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115章 李景隆之死!方孝孺竟是二五仔?第133章 請求!時代變了!第172章 崩潰的黃子澄,瘋癲的老朱!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314章 帝王權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292章 大烏龍參見陛下!恭喜陛下!第304章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密謀!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云霄县| 陕西省| 伊金霍洛旗| 吴川市| 聂荣县| 冷水江市| 罗源县| 基隆市| 大英县| 四平市| 满洲里市| 武邑县| 昌乐县| 错那县| 枞阳县| 同德县| 商都县| 柯坪县| 枣庄市| 六盘水市| 呼和浩特市| 建始县| 钟祥市| 南岸区| 宾阳县| 新竹市| 内丘县| 虹口区| 柏乡县| 曲阳县| 宣威市| 济源市| 石屏县| 湟源县| 尼木县| 如东县| 红桥区| 新巴尔虎右旗| 太原市|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