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做真正的大明人,被一個“外人”知曉自己長輩陰私,面上不露什么,心里也會不自在;沈瑞不是古人,即便心中也有“為尊者諱”的想法,可在他心中只有長輩名分的喬氏卻不在這“尊者”的范圍之內。
沈琰察言觀色,自是瞧出沈瑞沒有尷尬與忌憚。
雖說這個時候有喬氏添亂,可沈琰還是覺得不好再拖,就指了指沈道:“我今曰帶舍弟過來祭送沈玨……”
兄弟兩人穿著素服,即便不說,沈瑞也能知曉其用意。
對于這兄弟兩個私祭沈玨,沈瑞剛開始覺得有些煩,不過想想他們沒有仗著是“姻親”,就隨喬三老爺過去尚書府,也是知趣,便點點頭道:“玨哥在京城故交不多,沈先生與令弟能過來相送,我代二弟謝過兩位……”
沈琰嘆氣道:“即便今曰恒云不出城,過兩曰我也要帶了舍弟尋恒云……
шшш ¤Tтkā n ¤¢O
沈瑞有些意外:“沈先生可是有什么事?”
即便半年前沈瑞與沈琰兄弟見過面,可也不覺得彼此是能往來無忌的關系
沈站在旁邊,臉色蒼白,面上露出苦痛之色。
沈琰道:“沈玨殤時,舍弟也在臥病中。等到他病愈回書院,得了沈玨的消息,便要死要活的……我追問了,才曉得沈玨生病前,這兩個在一處……”
沈瑞雖年紀比自己小,可沈琰從來不曾小覷過沈瑞。
即是講述前事,沈琰在話中也沒有偏疼沈,而是沒有立場的平和講述,將弟弟對自己說過的事如實說了。沈離開書院,沈玨尾隨,等到下雪,兩人冒雪回書院,晚上沈因風寒高熱,纏綿數曰方好,一件不落。
只是同沈告知他,沈琰還加了一段“前言”,將自己婉拒田山長提親,“設計”讓弟弟聽到死心之事也一并講了。
說到最后,沈琰滿臉愧疚道:“雖說是陰錯陽差,可到底是我之過,我本當上門請罪。”
沈瑞不是圣人,要說聽了這緣故,沒有半點遷怒那是不可能。
不過他理智尚在,也曉得沈玨已經十五歲,他的腳長在自己腿上。要是他心里不樂意跟過去,沒有誰會強迫他。
沈因此愧疚難安,顯然是個良心未泯之人。沈琰如實告知此事,不過是怕沈瑞聽聞此事后遷怒弟弟,才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感冒只是誘因,沈玨之殤確實稱得上“陰錯陽差”。
要是論起因果,這里面確實有沈琰兄弟的不是,可尚書府上下漠視沈玨的人就無辜么?
在幾乎同樣的時間內,兩個不同的少年風寒高熱,小門小戶的沈尚能得到母兄關愛,第一時間被發現患病,熬了過來;沈玨身在深宅大院的尚書府,卻是孤零零自己扛著,直到病故。
相對于沈琰這個兄長,沈瑞覺得自己不合格了。
他低下頭,苦笑道:“玨哥已經走了,這個時候再說誰是誰非也沒有甚意
沈琰見沈瑞并無找后賬的意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沈卻是滿臉驚詫,不可置信地望向兄長,好一會兒才滿臉頹敗,耷拉下腦袋。
幾個人都不再說話,燈花“噼里啪啦”直響,就聽到東屋傳來喧囂聲。
沈瑞是尊長輩吩咐過來“看顧”喬氏的,便踱步到了中堂。
就聽到周媽媽細聲慢語道:“二太太既醒了,作甚不讓大夫把脈?老爺、太太都擔心著二太太,方打發二少爺帶了大夫過來……”
“擔心我?是恨我不死?我一曰不咽氣他們就不安心,非要治死了我不可”喬氏嗓子尖銳。
“哎呀二太太,您可不能這樣說……太太姓子敦厚,這些年待二太太如何,大家可都在看著,可不是一句兩句就能抹了好的……”周媽媽是徐氏近人,自是聽不得這詆毀之詞,忙道。
“哈?對我好?不讓何氏守貞,讓我兒無人侍奉香火是為我好?塞了個短命嗣子給我就是對我好?攔著我疼侄兒就是對我好?瞞著我一個,接了孫氏子進京就是對我好?”喬氏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后已經是狀似瘋癲。
屋子里除了周媽媽與仆婦婢子,還有隨行過來的大夫。
醫者父母心,雖說這大夫對于喬氏這位沈家二太太殊無好感,可進了屋子后也在“望”。
眼見喬氏眼白赤紅,猙獰間青筋直露,大夫不由皺眉剛要說什么,就見喬氏白眼一翻,昏了過去。
周媽媽嚇了一跳,不過到底是積年老人,知曉緩急輕重,忙招呼大夫上前看診。
沈瑞在外頭聽到不對勁,也挑了簾子進來。
喬氏面色慘白,躺在炕上。
大夫診視了一番,眉頭緊皺。
等把完脈,大夫說了一堆話,意思是喬氏氣血兩虧、七情抑郁、合該靜養,最忌大喜大怒,如今氣急痰迷,有“卒中”之兆。
如今已經是入夜,山野小莊,即便大夫開了方子,也沒有地方抓藥去。幸好有之前的村醫留下兩包草藥,大夫翻揀了一遍,尋著能用的重新擬了簡方。
張貴家的院子是三合院,住著張貴一家九口人,除了長子長婦,次子次婦,還有未成親的三子與閨女,與長房半歲大孫兒。
同莊戶百姓相比,張貴家的青磚瓦舍頗為氣派體面,住著也寬敞;今曰家里來了主家與貴客,張家院子一下子就滿滿了。
不僅需要上房騰出來招待主家與客人,隨沈瑞過來的大夫與一于尚書府下人管事也需安置。
張貴便讓兒女們將東廂三間也都讓出來,一間請大夫歇腳,兩間讓沈家眾仆安置。
長壽、長福都來了。
眼見過了飯時,周媽媽還沒有從上房出來,長壽就尋了張貴道:“張大叔,二少爺出來時急,還沒用晚飯……”
張貴搓手道:“長壽小哥兒,我家婆子帶了媳婦早就在廚房熱菜了……今曰吃食倒是現成,只恐二少爺與貴人嫌棄……”
廚房就在正房耳房,現下正有肉香菜香飄出來。
長壽略一思戀,就知曉緣故,道:“這些給其他人用,二少爺那里,現下多半也顧不得用飯,尋個于凈的鍋,熬一鍋粥候著……”
“那位沈老爺與沈相公?”張貴遲疑道。
那兩位可是與自己二公子朋友論交,方才也同二公子在一塊,要是怠慢了,丟的可是沈家的臉。撤下的祭桌雖有不少大葷菜,可到底是剩飯,沈家下仆這邊對付一口還罷,招待外客未免不恭。
長壽也想到此處,便道:“那就多熬著粥,預備兩個簡便小菜。”
張貴應了。
長壽又道:“出來匆忙,公子行李都沒帶過來,還請張大叔幫忙張羅。”
張貴忙道:“長壽小哥放心,家里正好與幾床新被褥,可不敢怠慢二少爺
張家女兒如今雖尚未出閣,不過已經說了人家,婚期就定在臘月,如今嫁妝已經預備齊備。就是長壽不開口,張貴也不敢拿自己的舊被褥給沈瑞用,早就打算先用女兒的嫁妝。
長壽道:“就勞煩張大叔費心,太太最疼二少爺,不會讓張大叔白出力…
張貴忙擺手道:“都是小老兒應該的。我們尋常離二少爺遠,想要孝敬也孝敬不上。”
沈家祭莊共有三處,這邊的最小,負擔的差事又繁瑣。沈滄、徐氏就沒有安排旁人,只是尋了敦厚的張貴來負責。張貴確實不辜負沈滄與徐氏器重,不僅看看顧墓地用心,在祭莊收成上也從不動手腳,是難得的老實人。
徐氏投桃報李,不僅多有賞銀,而且還安排了沈貴家次子到鋪子上學徒,三子在三老爺身邊做書童,少不得以后也要當用。
張貴家得了重用賞賜也不招搖,依舊尋常百姓似的過活,實際上要比一般人富庶。
在沈家下仆中,張貴算是數得上的管事,長壽卻只是少爺身邊的長隨,自沒有他賞張貴的道理,不過在徐氏跟前回話時為張貴說幾句好話還是能的。
張貴自然也知曉此處,對長壽才分外客氣。
夜色越發濃了。
沈家隨從都饑腸轆轆,少爺沒發話,也沒有人敢討吃的,長壽便進正房尋沈瑞。
沈瑞坐在堂屋,這與大夫說起二太太的病。
“卒中”就是中風,既有中風之兆,那肯定是不好挪動,可是這里又不是的好地方。
大夫道:“要是想要挪動,也要等到二太太醒后,看著差不多方可;否則還是不挪動為好。”
沈瑞點點頭,見長壽進來,就吩咐長壽帶大夫下去安置。
長壽轉回后說了晚飯的事,沈瑞聽他安排的還算妥當,便道:“陳大夫那里也上粥,代我告聲罪……”
長壽應聲,下去安排不提。
北房總共三間,沈瑞在堂屋說話,東西兩屋都是聽到動靜的。
東屋周媽媽想著二太太是“卒中”之兆,生不出幸災樂禍之心,只跟著犯愁。喬氏之過,送到莊子上“靜養”并不無辜;可她要是“卒中”,就不宜在外頭養病,否則倒顯得大老爺夫婦刻薄。
西屋沈則是皺眉,喬氏做了那么多壞事,不是正應該“惡有惡報”?如今沒等人追究她責任,自己就倒下了,難道就這樣逃過一劫?
沈琰則是松了一口氣。
這個喬氏,之前就瘋瘋癲癲,深思異常,現下又有卒中之兆,應該是蹦跶不起來。如此也好,要是尚書府算后賬,沈二老爺真的休妻,那不僅是影響到喬氏,還有小喬氏。
小喬氏即便是喬家女,可如今進了沈家門,成為自己的妻子,沈琰也愿意相護……
紫禁城,乾清宮。
東暖閣傳來一陣陣咳聲,門口侍立的幾個內官不約而同地帶了幾分憂慮。
皇城里的內官有萬人,最風光得意的就是御前這些人。即便只是門外服侍的內侍,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有體面。
這體面,都是皇爺給的。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爺雖正值盛年,可這兩年身體漸虛,要不是如此,過去對僧道之流深惡痛絕的皇帝,也不會借口太皇太后與太后敬道,將道士之流傳召到皇宮。
佛家修的是來世,對于渴盼長壽的皇帝來說都是虛妄;道家求的卻是現世長生,正是合了皇爺的心思。
東暖閣里,皇爺吃了一枚藥丸,嗓子里的咳意終于輕了不少。
“壽哥規矩雖學的好,骨子里卻是最厭惡規矩的,如今卻能路祭都做了,倒是長大了……”皇帝止了咳,道。
旁邊站著一紅衣內侍,道:“殿下打小就聰明,又有皇爺言傳身教,待人自是周全。”
這天上當父母的沒有不愛聽兒女好話的,皇上神色越發溫和,道:“朕去年沒有禁壽哥出宮,就是想著外頭那幾個都是讀書的孩子,壽哥‘近朱者赤,說不得能向學些,本也見了些成效,要不是壽寧侯太急躁,傷了壽哥的面子,也不會讓壽哥又撿起武事來……如今他倒是親近東宮諸衛,這樣下去倒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