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聯合討伐齊國的事情異常順利,約定好出兵日期、匯合地點后。燕昭王動員國內精銳,拜樂毅為統帥,秦國派白起、趙國派廉頗、韓國派暴鳶(yuān)、魏國派晉鄙(bǐ)各率軍隊如期而至。
燕國作為發起人,各國推舉樂毅為五國軍隊統領,樂毅號稱樂上將軍,樂毅請來各位統帥,講明作戰計劃,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大家看到這些將領的名字就知道齊國這次不敗是不可能的,樂毅、白起、廉頗都是戰神級別的人物。
齊國這邊齊湣王親自掛帥,與大將韓聶在濟水西岸排兵布陣迎戰。
啰嗦話不說,一開戰,樂毅身先士卒,五國兵將無不奮勇爭先,殺得齊兵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韓聶被樂毅的弟弟弟樂乘殺死,五國聯軍乘勝追擊,齊湣王大敗,逃回臨淄,連夜派人向楚國求救,答應割讓淮北大片土地給楚國作為答謝。同時檢點軍民,做好防守準備。
秦、魏、韓、趙四國兵馬分為四路,分頭攻占齊國的各個城鎮,樂毅獨領燕軍,長驅直入,一路上齊兵守將望風而逃,一觸即潰,燕軍勢如破竹,直逼臨淄。
風水輪流轉,跟30年前齊國攻打燕國的情形差不多,誰發憤圖強就能迅速強盛,國君昏庸立即衰敗;這與一個人、一個家庭差不多,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里,誰努力了,誰得到的社會認可度就高,就會迅速富裕提升生活檔次。
齊湣王每天得到失敗的戰報,城池失守,齊兵節節敗退,驚恐萬分,手足無措,楚國救兵不知道何時能來,就算來也等不及了,與文武群臣一商議,數十人,偷偷開開北門逃奔衛國。
衛國國君出城迎接,向齊湣王稱臣,行臣子的禮節,接入城中,把正殿讓給齊湣王居住,一切供應特別恭敬。
可是齊湣王,到這個時候了,仍然心高氣傲,對衛國國君一點禮貌都沒有,衛國群臣看不過去,到了晚上,齊湣王帶來的生活物資全部丟失了。
齊湣王第二天知道后甚是生氣,想要責令衛國國君捉拿盜賊。
衛國國君根本不露面,也不給齊國這些人供應飲食了,到了下午,齊湣王即惱怒又羞愧,又沒有辦法。
到了晚上,齊湣王擔心衛國人算計自己,帶著夷維等幾個人連夜逃走,跟隨他來的其他人第二天才知道老大逃走了,群臣無主,一時四散奔走,各找各地出路去了。
齊湣王一幫人逃到魯國邊關,邊關守將報告魯國國君,魯國國君派出使者迎接。
夷維對使者說:“魯國用什么招待我們大王呢?”
使者回答說:“用牛、羊、豬各十頭精心招待。”
夷維說:“這是對待諸侯的普通禮儀,我們大王是天子;天子巡狩,諸侯應該率領百官前來迎接,親自伺候天子飲食,天子吃好飯才能退到一邊聽候命令,怎能用普通禮儀對待我們國君!”
使者看看眼前灰頭土臉的這些人,應付夷維過去后,迅速稟告自己的國君,魯國國君大怒,緊閉關門,拒不接納。
齊湣王這幫人轉道來到鄒(zōu)國,正趕上鄒國國君去世,齊湣王想去吊唁,夷維對鄒國人說:“天子吊唁,主人一定要背對殯棺,立在西階之上,面向北哭,天子站在東面臺階上,面向南憑吊。”
有這樣的親信大臣跟隨,不亡國才怪!
鄒國人說:“我們是小國,不敢麻煩天子來吊唁。”
婉言謝絕,拒不接納。
齊湣王黔驢技窮,無處可逃,夷維說:“聽說莒(jǔ)州還沒有被敵軍占領,為什么不去呢?”一伙人逃到莒州,收拾殘兵敗將守城,用來抵抗燕軍。
樂毅不費吹灰之力,攻入臨淄(zī),把齊國的珍寶財物連同先前齊國搶走的燕國珍寶重器,用大車裝好,運回燕國。
燕昭王歡欣鼓舞,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一回,親自到前線犒勞三軍,把昌國封賞給樂毅,稱樂毅為昌國君。
燕昭王回國后,樂毅繼續攻占齊國其他城池。
齊湣(mīn)王宗族里有一位叫田單的人,有智謀,懂兵法,因為與齊湣王這一枝比較遠了,接觸不多,沒有得到齊湣王的賞識重用,只做了個管理臨淄集貿市場的小官。
燕軍進駐臨淄的時候,城內的人紛紛逃竄,田單與家族的人逃難到安平。
到了安平,田單轉告家族的人,把自家的車軸露在外面長長的軸頭截掉,只要車輪不脫落就行,然后用鐵皮包裹堅固,眾人都不理解。
時間不長,燕兵攻打安平,城被攻破,安平人又爭著逃命,車馬擁擠,軸頭碰撞車輪,卡住的、車軸碰斷的有的是,不能疾驅快走,被燕兵截獲。只有田家的人,因為車軸的軸頭短,又用鐵皮包裹,便于行馳,迅速逃出,去了即墨避難。
這位田單大家要記住了,齊國復興全靠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