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按照尉繚的建議,命令王賁為大將,領兵十萬,出函谷關攻打魏國。
這時候魏景湣王早已去世,太子假已經繼位三年。
自從秦國攻打燕國的時候,魏王假就開始加固大梁的城墻,護城河加寬加深,派人結好齊王,言明利害,說:“魏國與齊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魏國滅亡,災禍必定涉及到齊國,希望能夠同心協力,互相救援?!?
齊國自從君王后去世后,君王后的弟弟后勝為相國,多次接受秦國的賄賂,現在仍然堅持:“秦國必定不會辜負齊國,現在如果幫助魏國,定然會觸怒秦。”
齊王建聽舅舅的話,拒絕了魏國使者的請求。
王賁進入魏國境內連戰皆勝,很快圍困了大梁,大梁被圍以后,正趕上陰雨連天,冒雨攻城對秦軍十分不利。
王賁乘坐油幕車,查看水勢,看到黃河在大梁城的西北,汴河從滎(xíng)陽發源順流而來,從城西邊經過。
熟悉了地勢以后,王賁命令軍士在大梁城西北開挖一條大渠,把黃河、汴河的水引過來,預先在這條渠的下游,也就是靠近大梁城的這邊修筑好堤壩,軍士冒雨施工,王賁親自手持傘蓋督促。
秦軍一半圍城,一半挖河渠。
就算當時秦軍全部去挖河渠,城內的魏軍也不敢出城來戰,眼巴巴看著秦軍熱火朝天的挖河渠,干等著被淹。
魏王一點辦法沒有。
幾萬人根據地形開工,十幾天的功夫,河渠就挖好了,現在有堤壩攔著,雨一連下了十幾天沒有停的意思,河渠內水勢浩大,越積越多。
王賁讓秦軍把營盤搬到地勢高的地方,然后命令決堤放水。
河水打著滾,洶涌澎湃地涌入大梁城,連續陰雨再加上被大水一沖,城墻多處塌毀,秦軍已經準備好了舟筏,沖入城內。
魏王假正在與群臣商議怎么寫投降書的時候,被秦兵俘虜了,押上囚車,與宮眷家屬一起送往咸陽。
魏王假在中途病死,王賁收復了魏國全部疆土,改名為三川郡。
衛國更不用說了,本來是魏國的附屬國,現在魏國都被秦國兼并了,衛國所在的野王地全部劃歸秦國,衛國國君角被貶為庶人,做了普通老百姓。
晉國在晉獻公的時候,畢萬受到封賞,畢萬生子叫芒季,芒季生子叫武子犨(魏犨),武子犨(chōu)跟隨晉文公奔走流落各國,最終輔助晉文公成霸,武子犨之后的第四代傳到桓子侈,滅掉范氏、中行氏、智氏,桓子侈生子叫文侯斯,與韓,趙三分晉國,第七代傳到魏王假,國滅,共有二百年。
秦國滅掉魏國的第二年(公元前224年)滅掉楚國;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任命王翦的兒子王賁為大將,進攻躲在遼東的燕王喜,秦王命令:“將軍平定遼東后,乘勝收服代郡?!?
王賁兵渡鴨綠江,圍平壤城,不久攻破,俘虜了燕王喜,送入咸陽,被廢為庶人(平民)。
燕國自從召公肇[zhào]被封,傳了九代到燕惠侯,這個時期周厲王無道,被國人攆跑。又傳八代到燕莊公,向齊桓公告急求助,討伐山戎,齊桓公戰敗山戎,為燕要開辟疆土五百里,燕國開始強大起來,又傳了十九代到燕文公,蘇秦游說‘合縱',與各國聯合抵抗秦國,其后,燕文公的兒子易開始稱王,并列與戰國七雄,易王傳位給兒子噲,被齊國滅掉,噲的兒子燕昭王復國,勵精圖治,任用樂毅差點把齊國滅掉,燕昭王傳了四代到燕王喜,被秦國滅。
王賁攻下了燕國之后,率領部隊向西進攻代國。
代王嘉的軍隊無法抵抗,全軍覆沒,嘉想要逃往匈奴,王賁一路追趕,到了貓兒莊,生擒了代王并將他囚禁起來。
代王嘉自殺。
王賁得到了云中、雁門的所有土地。
這是發生在秦王嬴政二十五年時的事。
秦滅六國的順序以及時間為: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
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
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國;
公元前224年秦國滅楚國;
公元前222年,秦國滅燕國;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
秦國歷經十年時間統一了六國。
有人說,晉國如果不被三分,秦國定然不會統一華夏。
一個趙國就與秦國爭霸多年,何況是晉國。
魏國也曾把秦國逼得連連后退,侵占了秦國的河西地區,使秦國躲在西北角不敢動。
但是歷史不容假設。
就連過去的一秒鐘,也不能重來。
努力的確辛苦!
給你機會,你自己不珍惜,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