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寅、士吉射了解到趙鞅的手下購置盔甲兵器,訓練武士,兩人商議后得出結論:“董安于訓練武士,就是要加害我們,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
于是兩家共同起兵,把趙鞅家給圍了,虧得董安于有準備,帶領武士殺開一條血路,保護趙鞅逃到晉陽城,建壘自守,
趙鞅被攻擊后,荀躒對韓不信、魏曼多說:“趙家是晉國六卿之首,荀寅與士吉射沒有國君命令擅自驅逐大臣,為所欲為,難道晉國由他們說了算嗎?”
韓不信說:“晉國早有約定,那一家先挑起禍端,其他家族就可以把他除掉!”
就這樣,三人一同向晉定公請命,晉定公現在已經沒有實權,三家聯合找他,不敢不答應,這三家各率家兵,依照晉定公命令,討伐荀寅、士吉射二家。
寅、吉兩家拼力死戰,不能取勝,士吉射想要劫拿晉定公,讓晉定公下令要挾三家放棄進攻,他剛帶一撥人往后宮的方向跑,就被韓不信發現了,韓不信就在大街里高呼:“范氏、中行氏謀反,要去搶劫國君!”
都城的人聽到這話,有兵器的拿兵器,沒有兵器地拿著的叉子、木棍、菜刀全上,來救定公,三家借著老百姓的力量,殺敗荀寅、士吉射兩家。荀寅、士吉射逃出都城奔往朝歌。
解決掉荀寅、士吉射,韓不信稟報晉定公說:“范氏、中行氏首先挑起禍端,已經被趕出都城,趙氏累世對晉國有大功,應該恢復他的職位。”
晉定公沒有不同意的理由和實力,就把趙鞅從晉陽召來,恢復他原來的爵祿。
梁嬰父惦記著荀寅的職位,讓荀躒請趙鞅向晉定公推薦,趙鞅問自己是謀臣董安于是否合適,董安于說:“晉國之所以常常發生內亂,就是因為多家掌權,相互猜疑攻擊,如果再立一個梁嬰父,就相當于又多了一個荀寅!”
趙鞅聽后,就沒有向晉定公推薦梁嬰父。
梁嬰父左等右等沒有音信,一打聽,原來是董安于壞了自己的事。對荀躒說:“韓氏、魏氏與趙氏聯盟,我們智氏就孤立了,趙家所依靠的是他的謀臣董安于,為什么不除掉他?”
荀躒問:“你說得對,可是用什么辦法除董安于啊?”
梁嬰父說:“董安于私藏兵器、盔甲,偷偷地訓練武士,所以才激怒范氏、中行氏兩家,首先挑起禍端的,應該是趙家的董安于。”
荀躒根據梁嬰父所說去責備趙鞅,趙鞅心里明白,確實是自己的錯,晉國的政策不能從自己這里打破,當初一直勸董安于不要準備,董安于沒有聽,可是,如果董安于聽了自己的,不做準備,自己很可能已被荀寅、士吉射殺掉了,趙鞅很為難。
董安于看到主人悶悶不樂,猜到原因,對趙鞅說:“臣早已預料到必死,原來我也說過,如果能換取趙家的穩固,臣死不足惜?!?
當晚,董安于上吊自殺,趙鞅把董安于的尸體擺放在大街上,派人告訴荀躒:“董安于已經認罪伏法!”
荀躒覺得是自己逼死的董安于,主動吊唁董安于,然后與趙鞅結盟,發誓各不相害。
趙鞅安葬完董安于,偷偷地把他的牌位安置在趙家家廟中,讓后世子孫不忘祭奠,用來報答他解救趙家的恩德。
荀寅、士吉射被打出都城以后,占據了柏人城(現河北邢臺隆堯縣境內),時間一長,諸侯各國對晉國有意見的,都來資助他們,齊、魯、鄭、衛又是送兵又是送糧食。趙鞅領兵攻打了幾次,沒有成功。
直至周敬王三十年,趙鞅聯合韓、魏、智三家,攻下柏人城,荀寅手下猛將豫讓被荀躒兒子荀甲帶領眾軍兵活捉,荀甲因為知道豫讓英勇,請求父親留豫讓不殺,豫讓投靠荀甲,成了智氏的家臣。
荀寅、士吉射逃奔齊國。
可憐荀林父一代名將,第五代傳到荀寅這里,士蔿[wěi]第七代傳到吉射這里,他們的祖先都是晉國股肱之臣,中流砥柱,為晉國的崛起稱霸,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立下汗馬功勞,可惜因為子孫貪婪蠻橫,被趕出晉國,兩大家族泯滅消亡,晉六卿從此只有趙、韓、魏、智四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