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戰死,趙軍大亂。
趙將傅豹、王容戰死,蘇射想帶馮亭逃走,馮亭說:“我三番五次勸阻不聽,才有今天的結果,這是天命,何必再逃?”說罷,橫劍自刎而亡,蘇射逃往胡地去了。
白起豎起招降旗,趙軍沒了將領,全部扔掉兵器,脫掉鎧甲向秦軍投降。
白起讓人砍下趙括的腦袋,用竹竿挑著,去趙國大營招降,營中軍士尚有二十多萬,因為趙括摒棄廉頗的軍令不用,很多將士不服,心有怨氣,現在得知主帥被殺,無人敢與秦國對戰,全部歸降,甲胄器械,堆積如山,營中輜重物資,全部歸為秦軍所有。
白起對王龁(hé)說:“前些時間,秦國攻克野王城,上黨盡在掌握之中,可是上黨的官員百姓不愿意投降秦國,而主動向趙國投降,現在趙國先后投降的軍兵,合起來算將近四十多萬,倘若一旦嘩變,怎么防備?”
經過商議,把趙國投降的軍兵分為十個營,選派十員秦國大將統領,分配二十萬秦軍看守,賞賜給牛肉美酒,告訴這些投降的趙兵:“明天,武安君要在趙軍中挑選,凡是上等精銳能打仗的,分配給器械盔甲,帶回秦國,隨軍聽令;剩下的老弱不堪,或者力氣小不能打仗的,或力怯者,退還給趙國?!?
趙國投降的軍兵聽了十分高興,有酒有肉,很安心。
當夜,武安君秘密傳令給看守趙國降兵的十員大將:“一更時分,只要是秦國軍兵,都要用白布裹頭;凡是頭上沒有白布的人,就是趙國人,全部殺死?!?
秦兵接到命令,一齊發作,趙國降兵毫無準備,手無寸鐵,束手受戮,有逃出營門的,被有蒙驁,王翦等巡邏的秦兵遇到后亂砍。
四十萬軍兵,一夜之間,全部被殺,尸橫遍地,鮮血匯集成河,血流淙淙有聲,楊谷溪水都變成了紅色。
武安君收集降卒的頭顱,堆積在秦軍營壘之間,稱為頭顱山。還在上面修蓋了一座臺,這座臺十分高大,稱作白起臺。
后來,唐玄宗巡幸到此,凄然長嘆,命高僧三藏設水陸道場七晝夜,超度亡魂,又命名楊谷為省冤谷。
長平之戰總計,前后斬殺趙軍兵卒共計四十五萬,只留存年齡小的二百四十人沒殺,放他們回邯鄲,用來炫耀秦國的威勢。
趙孝成王期初,接得趙括的捷報,心中大喜,覺得自己指揮有方,換將換對了,但是后來,聽說趙軍在長平被困,正準備商議如何征兵救援,忽然來報:“趙括已死,趙軍四十多萬全部投降,被武安君一夜坑殺,只放回二百四十人回來?!?
趙王大驚,群臣驚悚,邯鄲震驚。
現在說“坑殺”,也寫作“阬殺”,這是古代軍隊打仗,得勝后把敵軍殺死,將尸體堆積起來的行為,用來炫耀武功,威懾敵人。有人根據字義解釋成活埋的意思,是不對的。
趙國國內大亂,孩子哭父親,父母哭兒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孫,妻哭夫,沿街滿市,一片哀嚎,悲痛之聲不絕。
趙括的母親沒有哭,她說:“自從趙括做了統帥,我就不把他當做活人了。”
趙孝成王因為趙括母親前面說過的話,沒有因為趙括慘敗連累他的家屬,反而賞賜了一些生活用品表示安慰。
這時候,想起廉頗了,派人慰問廉頗。
老將軍也是傷心欲絕,想到會失敗,沒想到敗得這么慘。心疼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將官,一個個身經百戰,斗志昂揚,沒想到一夜之間陰陽兩隔。
明明可避免的慘痛,偏偏眼睜睜看著變為現實,是多么的殘酷。
上至趙王,下至黎民百姓,趙國沉寂在一片驚慌之中,邊境又來報告:“秦兵攻下上黨,十七城全部歸降秦國,武安君親自率領秦軍,揚言要圍困邯鄲。”
趙王向群臣問計:“誰能阻止秦兵?”
階下戰列的群臣不少,沒有一個吭聲。
廉頗太過傷心,沒有上朝,趙國能夠調用的兵馬,全部交給了趙括,沒有兵,再有能力的將軍也沒有辦法。
趙王在一片死氣沉沉中散朝,平原君回到家中,遍問所有賓客,賓客一個個垂頭不語。
恰巧,蘇秦的弟弟蘇代在平原君家做客,得知趙國的難處,自告奮勇說:“我如果到咸陽,必能阻止秦兵不再攻趙?!?
蘇代學習了《太公陰符》,能言善辯,指點江山,洞察事實,是繼哥哥蘇秦之后出了名的游說大師。
平原君喜出望外,立即稟告趙孝成王。
趙王拿出大量金幣,催促蘇代速去秦國。
到了現在,錢是身外之物,只要蘇代敢張口,趙孝成王就敢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