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
“國以民為本,民以生為先。”民生問題得不到解決,難有國家安定,也不會有社會和諧。關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眾,既是治國理政之根本,也是構建幸福社會之關鍵。以改善民生為先,以人民幸福為本,努力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建設人民幸福城市一直是黨和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悠悠萬事,民生為先。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經濟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以人為本,本質上就是以人民幸福為本。因此,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先、以人民幸福為本,以更高水平和更高標準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實現幸福都市的民生建設,為科學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一、如何科學全面的認識民生問題
(一)民生問題的概念及內涵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時期黨和各級政府的基本職責和工作著力點,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關注民生,著力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共同享受改革和開放的成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和緊迫任務,也是對黨的“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最好的詮釋。
何謂民生?關于民生的概念是學界經常爭論的一個問題,至今沒有一種比較準確、合理、統一的界定。在中國古代就有關于民生問題的論述,《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很顯然,在這里民生是指老百姓的基本生計。在中國傳統社會
,民生主要以這種解釋為主,政府在民生問題上的角色地位不明顯。
到了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將“民生”上升到“主義”和國家大政方針的高度。他曾經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孫中山的這種解釋說明,民生不僅僅是百姓個人的事情,解決民生問題也是國家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凸顯了政府在解決民生問題上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綜觀目前學界爭論中的民生概念,不外乎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民生概念,認為凡是同民生有關的、包括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事情都屬于民生范圍內的事情。這個概念的優點是充分強調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綜合性,但其明顯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圍太大。從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角度看,廣義上的民生概念幾乎可以延伸到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任一領域,無所不包,甚至還可以包括歷史觀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沖淡人們對于直接、切身、具體、真正的民生問題的關注和改善,使民生問題難以同改善民生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結合起來。所以,在具體政策和實際生活領域,人們一般不使用廣義上的民生概念。
狹義上的民生概念主要從社會層面上著眼。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等等。狹義上的民生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體層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所以,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狹義的民生概念。
盡管民生問題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內涵,但其本質都是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能否得到實現的問題。其本質不在于自然條件的優劣,而在于我們能否按照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在經濟、政治、文化制度方面的要求,有效地實現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問題,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并進而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二)當代民生問題的具體內容
就民生的具體內容而言,它包括由低到高、呈現出一種遞進狀態的三個層面的具體內容。
1.第一個層面主要是指民眾基本生計狀態的底線
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基本的“生存狀態”,即:社會要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像人那樣有尊嚴地生存下去”。其具體內容包括: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基礎性的社會保障,義務教育,基礎性的公共衛生,基礎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2.第二個層面主要是指民眾基本的發展機會和發展能力
人不僅要有尊嚴生存下去,還要有能力生存下去。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基本的“生計來源”問題,考慮每一個社會成員“要有能力和機會活下去”的問題,即一個社會在滿足了社會成員基本生存問題之后,就應考慮社會成員基本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機會問題,以期為民眾提供起碼的發展平臺和發展前景。其具體內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促進充分就業,進行基本的職業培訓,消除歧視問題,提供公平合理的社會流動渠道,以及與之相關的基本權益保護問題 (如勞動權、財產權、社會事務參與權)等等。
3.第三個層面主要是指民眾基本生存線以上的社會福利狀況
這一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側重民眾基本的“生活質量”問題,即當一個社會解決了民眾基本生存和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之后,隨著經濟發展水準和公共財力的大幅度提升,隨著現代制度的全面確立,進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應當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使生活質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例如,民眾應當享受到較高層面的社會福利,比如,未來公立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得到免費的教育;住房公積金應當普及到每一個勞動者;社會成員的權利應當得到全面的保護等等。應當看到,這一問題屬于較高層面上的民生問題,目前的中國社會尚沒有能力全面解決這一問題。不過,應當將這一層面的民生問題作為未來的一個重要目標列入改善民生的中長期目標體系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