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宋楚之戰

宋襄公本來好管閒事,現在一見公子昭疲於奔命的狼狽樣,“騰”地一下,他的火就上來了:“來人,給我通知各諸侯國,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聞聽此言,公子昭感動得“撲通”一聲就跪下了:“謝謝大王!”宋襄公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明天各國的國君就會率領各自的軍隊來護送公子。”可過了幾天,只有三個不起眼的小國派幾位將軍帶很少兵馬前來同宋軍匯合,秦、楚、趙等大國根本沒有理睬。沒有辦法,宋襄公只得帶領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齊國內亂,無君無主,大臣一見公子昭帶領四國兵馬回來,便大開城門,投降宋國,迎接公子昭即位。公子昭也就是齊孝公。

本來齊國最初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宋國幫助齊孝公重得王位,宋國的地位自然也就提高了。按說宋襄公應該高興了,但他卻愁眉不展,心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宋國雖是小國,但宋襄公卻野心勃勃,他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但這次約會各諸侯卻只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命令,秦、楚、趙等國根本沒有理他,可見他在諸侯中的威信還遠遠不夠。於是,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爲繼承霸主之位做準備。宋襄公說:“我想先借大國的力量壓服其他小國,再聯絡大國。目前,實力最強的是楚國,一些小國都臣服於他。如果能先聯絡楚國,使楚國與我們合作,那麼楚國勢力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就歸服我們了。不知各位有何高見?”大臣們聽了宋襄公的想法,都默不作聲,覺得宋襄公的想法不切實際,但又不敢直言相勸,目光便都落在公子目夷身上。此時此刻,只有公子目夷的話宋襄公才能聽得進。公子目夷也深知這點,便走近兩步直言相諫:“我以爲宋國是一個小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強,威信也不夠高,要想成爲盟主,時機還不成熟。再說楚國也不會拱手把盟主的地位讓給我們的,望襄公三思。”此時,宋襄公主意已定,哪裡聽得進去,兩眼一瞪,“難道做盟主的機會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嗎?我倒要看看楚國能怎麼樣!”

於是,宋襄公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到宋國商議同諸侯國訂盟約之事。楚成王和齊孝公都同意宋襄公的想法,並決定公元前639年7月約各諸侯國國君在宋國盂(今河南睢縣西北)召開盟主大會。到了開會那天,宋襄公駕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攔車說道:“別看楚成王答應得痛快,但他也想稱霸中原,您隻身前去,萬一楚成王不懷好意該如何是好,主公應多帶些兵馬,有備無患。”宋襄公說:“這是一次和平會談,事先已講好都不帶兵了,我怎麼能自己破壞規矩呢?”公子目夷力勸無效,也只得空手跟隨。果然,在召開盟主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咄咄逼人,提出要做盟主,宋襄公指責楚成王背信棄義,雙方爭吵起來。無奈楚國人多勢衆,宋襄公爭執不過,氣得面紅耳赤,還想爭辯幾句,只見楚國的隨行官員,“刷”地脫去外衣露出一身身亮堂堂的鎧甲,各執兵器,逼視宋國君臣,又上來幾個彪形大漢把宋襄公五花大綁,押解出去。公子目夷手無寸鐵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宋襄公被楚國虜走。後來經過魯國和齊國的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纔算把宋襄公換了回來。宋襄公這個氣呀,他恨楚成王不守仁義,也恨其他國家的袖手旁觀,尤其是彈丸之地的鄭國也跟著起鬨,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他越想越氣,爲了出這口氣,他決定出兵攻打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趕緊向楚國求援,楚成王沒有直接去救鄭國,而是派兵去攻打宋國,以解鄭國之圍。得知國內告急,宋襄公趕緊撤兵回來,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的南岸駐紮下來。楚宋兩軍隔岸對峙,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見楚軍仗著人多兵強,竟然白天渡河,不把宋軍放在眼裡,就對宋襄公說:“主公,現在趁他們正在渡河,派騎兵迎頭痛擊,一定會殺得他們人仰馬翻。”宋襄公直搖頭說;“宋國是仁義的國家。怎麼能趁人家渡河的時候與人開仗呢,這樣太不仁義了。”正說著,楚軍已經迅速渡河上岸,正亂哄哄地排隊形,公子目夷急得直跺腳,又對宋襄公說:“不能再講仁義了,趁他們陣形未穩,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定能取勝,如果再不動手,可就來不及了。”宋襄公有些生氣了,責備他說:“人家的隊伍還沒排好,你卻開始衝鋒,會讓人家說宋國無大將之風,等他們把隊伍排好,再戰不遲。”說話間,楚國兵馬已排好陣勢,戰鼓齊鳴地向宋軍殺來,楚軍如決堤的洪水,漫天卷地一陣衝殺,令宋隊無法阻擋,紛紛敗下陣來。宋襄公在戰車上仗劍指揮,還想抵抗。一陣亂箭射來,腿上已中了一箭,鮮血直流,虧得公子目夷率幾員戰將,拼力廝殺衝開一條血路,殺出重圍,逃到宋國國都商丘。

宋國百姓,議論紛紛,都說宋國不該和楚國打仗,更不該用那樣的打法。聽到老百姓這些話,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不緊不慢地說:“講仁義的人都是這樣打仗的,戰場碰到受傷的人就不能再去傷害他。對頭髮花白的人就不該捉他當俘虜,這樣,天下人才會心服口服。”公子目夷氣不過說:“戰爭是無情的,你不傷害受傷的人,他也會傷害你,你不去活捉頭髮花白的人,那就等著他來把你捉去吧,主公,你倒是講仁義,可結果呢?你還不清醒嗎?”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箭傷復發死去。

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86章 屈原沉江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8章 城濮之戰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6章 宋楚之戰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
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86章 屈原沉江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8章 城濮之戰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6章 宋楚之戰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