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大都隨聲附和,只有王伯當一直沉默不語。王伯當不僅精于騎射,武功蓋世,而且也是個不肯輕易向別人低頭的血性男兒,所以他打心里就不想投降李淵。然而,他又不得不正視現實,深知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條路可走,別無他途。他不像柳燮他們那樣把李密的前景想象得燦爛無比,反倒是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充滿了悲觀情緒。他了解自己的老師,知道他是不甘居于人下,到時必會與朝中大臣爭權奪利,如此必為李淵的寵臣們所排擠,所打壓。真是前途未卜,甚至生死難料啊!想到這些,王伯當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臉上罩著一層憂愁。
李密聽到王伯當那聲飽含憂慮的嘆息,不禁愕然,愣愣地望了他好一會兒,問道:
“伯當,你為何嘆息,是不想跟隨老師一道去長安嗎?”
“不是,老師!”王伯當搖頭否認,臉上擠出絲笑,低聲說道,“學生只是擔心老師您的前程哪,唐公雖與您有手足之情,可他手下那幫人……”
“好了,不說這些了!”李密心頭驀然間被一種莫名其妙的煩憂所困擾,禁不住嘆了口氣,緊接著又打斷學生的話說,“伯當,我知道你對老師沒有二心,只要老師說一聲,你一定會跟著老師回關中。可老師不能這樣做,畢竟你父母妻兒在這。你得好好照料妻兒,也得在父母膝前盡孝,以盡為人子為人夫的孝心與責任。所以盡管老師很希望你能陪在我身邊,但是不敢強求你隨我進長安,否則就是老師我的過錯了。你就留下吧!”
“不,老師!”王伯當語氣堅決地答道,“昔時蕭何率領所有子弟跟隨漢王,今伯當遺憾兄弟子侄們不能跟著您。再者,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廝守于妻兒父母身邊而失去大義呢?伯當縱然粉身碎骨葬身莽原,也心甘情愿跟隨老師您!請老師能體察學生之心,帶我上長安吧!倘若老師不肯,那伯當當以死相脅,請老師見諒!”
說時,王伯當伸手從腰間的劍鞘中抽出把明晃晃的短劍。
李密見狀,大聲喝止。沉吟片刻,他大為感動地對王伯當說:
“李密身處萬人背棄之時,尚有如此忠心之人,可足慰平生哪!好,既然你對老師有這份深情厚誼,那老師我也不能冷了你的心。伯當,我們一起上長安吧!”
說時,李密的眼里有淚光在閃動。他一邊盡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邊從王伯當手上奪過劍,親自替他插入劍鞘。然后,他扭過臉向眾將宣布:
“本公決定歸順大唐,望各位將軍明日率部回關中,不得有誤!”
眾將士聽說可以回關中,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打仗,一個個歡天喜地,激動得兩眼嘩啦啦直落淚。是呀,能逃離戰爭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翌日上午,李密率領二萬余人,踏上了回關中的路。那天,天空陰沉沉的,北風呼呼地刮著,令人感到初冬的寒意。
數日后,李密便從河陽抵達了長安。李淵對這位同宗兄弟歸附自己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聽說李密的部隊快要進長安了,就接連不斷地派人帶著御酒美食前去慰勞。等李密到達長安了,他立即宣旨在太極殿召見李密。李淵相當看重與李密之間這份同宗之情,與他同座一席,握手言笑,十分親密。李密原以為李淵會借機奚落自己一番,沒料到居然得到了李淵的夸贊與認同,自然非常滿意和欣喜。與此同時,他想李淵如此欣賞自己,而自己又以崤山以東幾百座城池交付李淵,其功超過竇融,他能不給高官厚祿,職位應該在裴寂之上吧?
然而很快李密就失望了,因為李淵并沒有滿足他的愿望,只給他光祿卿、上柱國這種有名無實的職位,賜他一個邢國公爵位。這令一心想手握大權位居裴寂之上的李密深感失落,以至終日悶悶不樂。更令他不開心的是,朝中大臣大都把他視為異己,言語神情中盡顯輕視之意,并趁機向他敲詐勒索,使他蒙受羞辱。這一切讓李密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了,認為歸順大唐又是一大錯。不過令李密聊感欣慰的是,李淵這位皇兄對他還算可以,雖因大臣反對不能滿足他的權力欲望,卻給了他充分的尊重和關愛,不僅口口聲聲叫他御弟,還將舅舅的女兒獨孤氏許配給了他。
李密歸降李淵不久,他的總管李育德獻武陟降唐。接著原瓦崗軍將領劉德威、賈閏甫、高季甫等紛紛率部前來歸順大唐。只有徐懋功依舊死守著黎陽,但這已經改變不了瓦崗軍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