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泉寨內的寨主既然是何駒,韓倬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還被盜寇再次伏擊,差點被抓住,韓倬只得放棄勸降的打算,一路趕到太原面見劉均,雙方很快商定了有關出兵的各項事務,韓倬便帶著百餘騎從先至大同府,然後到幽州轉道,返回上京覆命。
而何駒之所以出現在河東,自然是早先一步收買了盜寇,作爲太原方面河東支司情報聯絡點。這次韓倬送上門,何駒也並不知道此人的身份,不過在二次伏擊時,射破天公孫寨主抓住了一名俘虜,經刑訊逼供,竟然是臨潢府上京來的遼人。
何駒很快知道了韓倬此次南下的目的,便飛鴿傳書關中,常駐永興軍城惠和商行的張全緒接到情報不敢怠慢,立即喊來一名夥計,以薄絹書寫了一式兩份的情報文書,捲起塞入細竹筒,兩人到後院中一排鴿籠前,各打開小門抓出一隻溫馴的白鴿,將小竹筒綁在了白鴿腿上,然後到後院牆上一起放飛了。
數日之後,涇州彰義節度行軍司馬卞極先接到消息,派人快馬飛報蘭州宣崇文,河湟四鎮隨後悄然加快備戰。而十天之後,消息一站站傳到東京,時間已到九月底,章鉞已經在準備啓程南下壽州,先一步趕到前線籌備後勤糧秣。
因出征在即,宣徽院其實也沒什麼事,章鉞更多的是打雜,來往於樞密院和禁軍兩大軍衙之間,主要是備辦器械和糧草。這下傍晚下值回家,接到這個消息並不驚訝,他馬上派楊玄禮去請封乾厚過府來商議。
主從二人在後宅書房坐定,因關係親密,見面很少寒暄說廢話,章鉞直接取出前後幾封情報給封乾厚看過,不想封乾厚看完卻笑著搖了搖頭,不置可否。
章鉞見此訝然,笑著問道:“孝德兄笑而不語,是不看好李彝殷呢,還是認爲此時不宜再在西北開戰?”
章鉞這麼問也是正常,關西糧價在秋收後仍是上漲,李暉到任永興軍府,放出了三萬石秋糧平抑糧價,但沒什麼用,漲勢只是緩了一點點。這其中必然有大商人在趁淮南戰事將起屯糧哄擡糧價,但李暉也拿不出什麼強有力的措施,這時關北開戰當然不合時宜。
“兩者皆有之!”封乾厚點點頭,又道:“但我更擔心主公的前途,按說解決李彝殷正當時,元貞還能趁機將勢力擴散到關北各地,可主公若掛帥打贏這一仗,戰後皇帝該如何賞功?”
對此章鉞也很苦惱,若按現在的職務,郭榮的用意很簡單,無非是先以章鉞籤判宣徽北院,待以後擢判宣徽南院,或者進樞密學士參與機要,再以後進政事堂就順理成章。可章鉞若再立一大功,那就竄升太快,再加封就是司徒、司空,爵位就是國公,無論是兼樞密還是拜相,範質絕對不會同意,郭榮自己恐怕也不是很能接受。
“管他孃的,總之於國來說利大於弊,我個人是否拜相併不重要,不是麼?”章鉞這麼說,其實內心根本不在乎,東京朝庭這個爛攤子行政效率低下,他算看透了,若進政事堂就意味著每天勾心鬥角,與一幫文人相公扯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遠不如在地方做點實事來得有意義。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記得皇帝不是很長壽,趙匡胤都已經在禁軍中結黨,他沒理由不建立自己的根基,以應對將來的變局。
封乾厚聞言笑了起來,眨巴著三角眼,一副我看透你的表情,卻點頭贊成道:“好!元貞既拿定主意出征夏綏,那就趕緊離開東京,越快越好,最好是跑到壽州去,當然,某就不同行了!”
這自然是欲擒故縱,有點避嫌的意思,因爲章鉞在西北的勢力太龐大了,郭榮或多或少地知道點表面的東西,所以沒有太重視,此時馬上就跑去淮南,西北出了事表示自己不知道,也無意再去關西,這樣郭榮反而更可能用他爲帥。否則可就不一定了,就算郭榮有意,範質和王樸等人可能也會勸諫,範質其實不清楚,但王樸卻知道很多。
於是,次日早朝後,章鉞正式上湊辭行,郭榮當即準請,詔以將作監三百名工匠同行,到壽州就地打造攻城器械,併爲東路軍李重進屯集軍需。
十月初一,章鉞自率親兵三百騎,帶著三百工匠從汴梁出發,一路走得很快,幾乎以急行軍的速度趕赴壽州。而兩天後,即十月初五,北漢麟州刺史楊重訓派人抵京,正式上湊率城歸附大周。
郭榮接報大喜,授楊重訓爲麟州防禦使。投誠嘛!都是降級爲用,但轄地不變,就是改個官名,換上大周的旗號,典型的城頭變幻大王旗。
說起來挺有意思,折楊兩家作爲亂世軍閥,又身處飛地,羣狼環伺之間,自然不可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自後漢以來,在太原和東京兩邊下注,折家還好點,折從阮時就全面歸附大周。而楊家則不一樣,劉崇自立時,楊信自守麟州,長子楊重貴正在劉崇麾下,而次子楊重訓在身邊。
後來郭威立國,楊信留下兒子楊重訓守麟州,自己向大周投誠,但郭威也不計較,授楊信爲鄜州保大節度使,直到病逝於任上。而劉崇對楊重貴也信用有加,收爲養子,改名爲劉繼業,與現在的北漢主劉鈞的外甥兼養子劉繼恩、劉繼元爲義兄弟,又娶了折從阮的孫女折賽花爲妻,這聯姻關係很是複雜。
也許是近來聽到什麼風聲,楊重訓作出舉城投周的決定,但這事無疑成了一根導火索,令夏綏李彝殷一下緊張起來,派人飛馬北上雲內州,通報給遼國。
西京大同府,耶律撻烈接報馬上作出反應,派快騎走蔚州通曉鎮州成德軍節帥袁彥,向大周發出警告,稱楊重訓投周嚴重威脅了大遼西南的安全,要楊重訓改頭換面向大遼投降,否則將率兵征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