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下定決心,當即打馬從大軍陣前空處回歸本陣,命親兵找來耶律斜軫、耶律沙、蕭不阿列等領兵大將,一臉冷峻嚴肅地掃視一圈,見眾將都有些不明所以,便又再強調。
“諸位都看到了嗎?大周近年奪得河湟之地,沿邊諸鎮配有大量河曲良駒,戰力已與我大遼精騎不相上下,若任由其坐大,對我大遼西南是一個巨大威脅,因此,我軍既來之,須全力以赴,哪怕不能奪取朔方之地,也必須將這兩支精騎徹底殲滅。”
“這……郎君言過其實了吧,周軍馬術一般,不過是仗著兵甲之利,怎可與大遼精騎相提并論。蕭伊喇失了先手,待適應過來肯定能扭轉戰局。”耶律沙年紀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人年齡相仿,也才二十多歲,但為人如其長相一樣,粗豪而不失勇武,心思卻沒那么細,當下不以為然。
“你們也如此看么?”耶律休哥雙目一瞪,轉頭看向耶律斜軫、蕭不阿列等人。
“郎君但有所命,我等自當死戰,可想不到那么長遠的事。”蕭不阿里是遼國后族奚人出身,顯然也只是個武夫。
耶律斜軫,字韓隱,他的祖父耶律曷魯是阿保機的族兄,在皇族中地位很高,而且為人處事大度溫和,比較有才氣,但在上京眾多權貴之中也沒什么特別,還是近年隨耶律休哥平定西北金山一帶的烏古烈部叛亂,這才被耶律屋質所重視。此時他在旁沒有開口,但微笑點頭的樣子顯是比較認同。
“郎君其實有兩個選擇,要么在此地與周軍步騎決一死戰,要么退保五原堅守,只要西京大郎君涅魯袞一到,我軍兵力雄厚,隨時可以再攻靈州。”
若按常理耶律斜軫說得不錯,但他比自己年輕幾歲,久居上京并不太清楚地方民情,遼國疆域廣大,但其實是半農半牧式的部族聯盟混合體,富饒之地主要集中在臨潢府、幽州、遼東一帶,大同府這邊要差得多,契丹本部精兵要壓制陰山北面倒踢嶺黑頭韃靼、白頭韃靼等部族。
所以耶律撻烈雖承諾李彝殷會親自出征應援,但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騎,而且不會是契丹本部,很有可能調山北倒踢嶺的韃靼兵南下,好通過戰爭削減其青壯人口,達到更穩固的統治目的。
“不必如此費事,若退保五原豈不是要被周軍圍城……諸位下去準備,韓隱率萬騎出戰吧!”耶律休哥不耐煩地一揮手,斷然下令道。
耶律斜軫坐在馬背躬身一禮,轉而打馬歸隊傳令,調出兩千精騎為前軍,后面八千騎分為左右兩隊,跟在前軍之后列成一個品字形的三個錐形鋒矢陣。因為馬隊兵力太多,要調動起來是很費事的,遠不是幾千人的騎隊可瞬間完成。
經過這一會兒的拖延,緩坡下戰場上的蕭伊喇部損兵減員近蘭,快支撐不住了。陣列剛完成,耶律斜軫便一聲令下,身后的傳令兵鼓著腮幫子拼命地吹了號角,遼軍萬騎開始啟動加速。
幾乎就在同時,南面的夏綏軍中也響起了嗚咽的號角應和,李光睿以五百鐵鷂子打頭開路,與李家精銳三千騎編組為前軍,而后面七千騎鎮軍戰力稍遜一籌,只與前軍組為兩陣。
夏、遼聯軍一調動,遠在三四里外的步陣中,章鉞馬上就發覺,并推斷出他們的意圖,隨之傳令北面左冀馬軍主將高長海、杜延暉,南面右冀史彥超、沈般若,讓他們全軍出動,務必拖住敵軍一點點消耗。
一萬二對一萬五,馬軍與敵軍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章鉞還是很有信心的,就與敵軍拼消耗,慢慢地把他們吊出來全力進攻,這樣步軍才能投入作戰,否則還是被動了。
西北之地產糧不高,訓練太多的馬軍別說傷不起,政治風險也難以承擔,所以章鉞雖讓河湟各鎮擴編了一些馬軍,但仍是以步軍為主,而馬步的比例,一般則為三比七。運送糧草輜重多用馬車,騾馬隊的話載重運量少,而且更加耗糧。
夏、遼聯軍馬隊勢挾風雷,如浪潮般從緩坡上滾滾而下,直沖向南北兩冀,而位于周軍步陣外圍兩三里的戰場上,交戰的雙方為免被主力馬隊沖撞踐踏,遠遠地逃開后,又立即戰在一處,來回沖殺不斷。
前一場戰斗讓戰場灰塵四起,籠罩著一地人馬尸體遍地,但后面兩方的馬隊緊隨而來,又在戰場上沖殺碰撞踐踏,臨近黃昏的朔風冰寒刺骨,但沒有人顧得上。
周軍北面左冀是章鉞苦心經營數年打造出來的西北突騎,精良的裝備彌補了馬術騎射的不足,與遼軍勢均力敵。而南面右冀有白亭軍、神烏軍七千騎,加上史彥超的殿前司鐵騎軍五千,實際上比夏綏軍戰力稍強。
小半個時辰過去,左冀戰場如前一場戰斗一樣中規中距,局勢未見明朗。但右冀面對李光睿的“鐵鷂子”,神烏軍三千五百騎在前吃了大虧,那是清一色鐵甲重騎,橫排梯隊之間都以小兒手指粗的鐵鏈相連,除了透甲錐讓其損失了前排,但接戰后幾乎被直接突破。
位處中后的史彥超也是措不及防,五千鐵騎軍也被切為了兩半,這讓史彥超勃然大怒,兇性大發,率三百親兵脫離大隊來了個急轉,丟下主力一部與神烏軍繼續與夏綏軍纏斗,而他竟率三百騎向南一陣疾奔,攔住沖過來的李光信那兩千余騎迎頭一擊,與蘇論阿缽完成一次完美的穿插切割,李光信部久戰已疲,一舉大潰。
史彥超沒有追殺圍殲,調頭又殺回戰場,以高速機動優勢追上那支重騎,投擲完所有的透甲錐后終于將之打殘,但這樣一來,周軍馬隊有點群龍無首,各自追著夏綏軍作戰。
史彥超只能算是一員突擊猛將,顯然卻不擅長掌控節湊進行全局性的指揮調度,所部陣列分成了三支馬隊,好在各軍軍官都不差,在重騎被解決一半,銳氣消失殆盡之后,仍能分而不散,史彥超每次正面硬憾,而蘇論阿缽與王廷翰兩軍卻與夏綏軍游移作戰,這樣三軍竟達到一種巧合式的默契,反讓夏綏軍陷入圍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