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80章 韓策二(3)

史疾為韓使楚,楚王問曰:“客何方所循①?”曰:“治列子圉寇之言②。”曰:“何貴?”曰:“貴正③。”王曰:“正亦可為國乎?”曰:“可。”王曰:“楚國多盜,正可以圉盜乎④?”曰:“可。”曰:“以正圉盜,奈何?”頃間有鵲止于屋上者,圉:“請問楚人謂此鳥何?”王曰:“謂之鵲。”曰:“謂之烏,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國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潔勝任。今盜賊公行而弗能禁也,此烏不為烏,鵲不為鵲也。”

[注釋]

①方:方術,法術。②列子圉寇:即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屬道家學派。③正:指正名。④圉(yù御):阻止,防范。⑤柱國、令尹、司馬、典令:均為楚國官名。柱國,武將之中最高的官爵。令尹,如同中原諸侯國的相國。司馬,掌管軍政和軍賦的官。典令,即典命,負責諸侯禮儀的官。

[譯文]

史疾為韓國出使楚國,楚王問他說:“您信奉哪種方術?”史疾回答說:“我研究列御寇的言論。”楚王問:“您崇尚什么?”史疾回答說:“我崇尚正名。”楚王問:“正名也能夠用來治國嗎?”史疾回答說:“可以。”楚王問;“楚國盜賊眾多,正名能夠用來防范盜賊嗎?”史疾說:“可以。”楚王問:“用正名防范盜賊,怎樣去做呢?”不一會兒有一只喜鵲落到屋頂上,史疾說:“請問楚國把這種鳥叫做什么?”楚王說:“叫做喜鵲。”史疾說:“如果叫它烏鴉,是否可以?”楚王說:“不可以。”史疾說:“現在大王的國家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他們在任命、安排官職的時候,一定說過會廉潔奉公,勝任自己的職位。現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禁止,這就如同烏鴉不稱為烏鴉,喜鵲不稱為喜鵲一樣。”

韓傀相韓

[原文]

韓傀相韓,嚴遂①重于君,二人相害也。嚴遂政②議直指,舉韓傀之過。韓傀以之叱之于朝。嚴遂拔劍趨之,以③解。于是嚴遂懼誅,亡去,游求人可以報韓傀者。

至齊,齊人或言:“軹深井里聶政⑤,勇敢士也,避仇隱于屠者之間。”嚴遂陰交于聶政,以意厚之。聶政問曰:“子欲安用我乎?”嚴遂曰:“吾得為役之日淺,事今薄,奚敢有請?”于是嚴遂乃具酒,觴聶政母前。仲子奉黃金百鎰,前為聶政母壽。聶政驚,愈(guài)⑥其厚,固謝嚴仲子。仲子固進,而聶政謝曰:“臣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養親。親供養備,義不敢當仲子之賜。”嚴仲子辟人,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而行游諸侯眾矣。然至齊,聞足下義甚高。故直進百金者,特以為夫人粗糲之費,以交足下之(huān)⑦,豈敢以有求邪?”聶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養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嚴仲子固讓,聶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備賓主之禮而去。

[注釋]

①嚴遂:韓國的臣子。②政:通“正”,正直。③以:因為。⑤軹:古縣名,在今河南濟源縣南。深井里:軹縣里名。⑥:同“怪”。⑦:同“歡”,歡心。

[譯文]

韓傀任韓國的相國,嚴遂受到韓烈侯的重用,他們二人相互排斥。嚴遂敢于公正地發表意見,直言不諱地進行批評,指責韓傀的過失。韓傀因此在朝廷上怒斥嚴遂,嚴遂拔出劍直奔韓傀,因有人阻止才得以緩和。此后,嚴遂害怕會被韓傀殺害,就逃離了韓國,到處尋找可以向韓傀報仇的人。

他來到齊國,齊國有人說:“軹地深井里的聶政,是一個勇士,為了躲避仇人而隱藏在屠夫之中。”嚴遂就私下里與聶政交往,有意厚待他。聶政問嚴遂:“您要讓我幫你做什么?”嚴遂說:“我為您效勞的時間還很短,而且現在事情又很緊迫,怎么敢有所求呢?”于是嚴遂就擺上酒宴,給聶政的母親敬酒。嚴遂又取出百鎰黃金,為聶政母親祝壽。聶政很吃驚,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送這樣的厚禮,堅決辭謝嚴遂的盛情。嚴遂堅持進獻,聶政辭謝說:“我有老母親,而且家境貧寒,游蕩他鄉,以殺狗為業,能夠早晚買點甜美酥脆的食物奉養老母親,母親的供養已經夠用,按說實在不敢接受您的賞賜。”嚴遂避開周圍的人,對聶政說:“我有仇要報,以前游訪過許多諸侯國。最后到了齊國,聽說您很講義氣,所以直接送上百金,也只不過是作為老夫人粗茶淡飯的費用,以此討您的歡心,怎么敢有什么要求呢?”聶政說:“我之所以降低志氣,辱沒身分,隱居在市井之中,只是想奉養老母。老母一天健在,我就不敢以死相許。”嚴遂極力推讓,聶政始終不肯接受禮物。但嚴遂最終還是盡了賓主之禮才離去。

[原文]

久之,聶政母死,既葬,除服。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①,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②,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

遂西至濮陽,見嚴仲子曰:“前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親不幸,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嚴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韓相傀。傀又韓君之季父③也,宗族盛,兵衛設,臣使人刺之,終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棄,請益峰騎壯士,以為羽翼。”政曰:“韓與衛,中間不遠,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語泄則韓舉國而與仲子為讎也,豈不殆哉!”遂謝車騎人徒,辭,獨行仗劍至韓。

[注釋]

①淺鮮:輕薄,輕微。②感忿睚眥之意:指一時的小怨恨。按:據考證,忿當作“忽”。③季父:叔父。

[譯文]

過了很長時間,聶政的母親死了,安葬以后,守孝期滿。聶政說:“唉!我不過是個集市上的平民,靠宰殺為生的屠夫,但嚴遂卻是諸侯的卿相,他不遠千里,屈駕前來與我結交,我對他的情分太淺薄了,又沒有大功可以稱道的,而嚴遂卻拿出百金為老母祝壽,我雖然沒有接受,但他是真正能夠了解我聶政的人。嚴遂這樣賢德的人,為了報一時的小怨恨,卻來親近、信任我這個窮鄉僻壤的人,而我聶政怎么能就這樣沒有回應呢?況且他以前求過我,我只是因為有老母在沒有答應。現在老母已經享盡天年而去世,我聶政將為知己在所不辭。”

于是聶政一直往西來到了濮陽,見了嚴遂說:“以前我之所以沒能答應你,是因為我母親還健在。現在我母親已經去世,請問你想報仇的人是誰?”嚴遂于是把情況都告訴聶政說:“我的仇人是韓國國相韓傀。韓傀又是韓烈侯的叔父,和他同宗族的人很多,守衛得又很嚴密,我幾次派人去刺殺他,始終沒能成功。既然承蒙您不嫌棄我,請讓我給您多多準備車馬和勇士作為你的助手。”聶政說:“韓國和衛國相距不遠,現在要去刺殺韓國國相,而他又是國君的親人,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夠帶很多人去;人一多難免出差錯,出了差錯就難免在言語間泄漏機密;泄漏了機密,那么韓國舉國上下都會與你結仇,那豈不是太危險了嗎?”于是聶政拒絕了車馬和隨從人員,告別了嚴遂,只身一人拿著劍到了韓國。

[原文]

韓適①有東孟之會,韓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衛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韓傀。韓傀走而抱哀侯,聶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②,自屠出腸,遂以死。

韓取聶政尸暴于市,縣購之千金,久之莫知誰子。政姊聞之,曰:“弟至賢,不可愛妾之軀,滅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韓,視之曰:“勇哉!氣矜之隆③,是其軼賁、育而高成荊矣④。今死而無名,父母既歿⑤,兄弟無有,此為我故也。夫愛身不揚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軹深井里聶政也。”亦自殺于尸下。晉、楚、齊、衛聞之曰:“非獨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聶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⑥,其姊不避菹醢之誅以揚其名也⑦。

[注釋]

①適:恰巧,適逢。②皮面抉眼:割破臉,挖出眼睛。③隆:高尚。④軼(yì):超過。賁、育、成荊:皆古之勇士。⑤歿(mò):死。⑥施:流傳。⑦菹醢(zūhǎi):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譯文]

韓國恰好在東孟舉行盟會,韓烈侯和韓傀都在場,有很多人手持兵器在他們身邊擔任警衛。聶政徑直闖了進去,登上臺階刺殺韓傀;韓傀跑向韓哀侯,聶政殺死韓傀,同時也刺中了哀侯。周圍的人一片混亂,聶政大聲呼喊,接連殺死了幾十人,隨后他又用劍劃破自己的臉皮,挖出眼珠,又剖腹挑出腸子,就此死去。

韓國于是把聶政暴尸在市場上,懸賞千金想知道他的名字,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誰。聶政的姐姐知道此事后,說:“我的弟弟如此賢能,我不應該因為吝惜自己的身體而埋沒了弟弟的英名,盡管這并不是弟弟的本意。”于是她來到韓國,看到聶政的尸體說:“勇敢啊!你的氣節那么高尚,這樣的行為已經超過了孟賁、夏育和成荊。現在弟弟死了,卻沒能夠留下名字,父母已經去世,又沒有其他兄弟,弟弟之所以這和做是為了不讓我受到牽連啊。吝惜自己的身體而不傳揚弟弟的英名,我怎么能忍心這樣做呢。”她就抱著聶政尸體哭著說:“這是我的弟弟,軹地深井里的聶政。”她也自殺在聶政的尸體旁。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說后,都說:“不僅聶政勇敢,就是他的姐姐也是一個剛烈女子。”聶政所以能名傳后世,是因為他的姐姐不避殺身之禍,才傳揚了他的名聲。

第87章 燕策一(4)第12章 秦策二(1)第64章 魏策一(2)第69章 魏策三(1)第4章 西周策(1)第84章 燕策一(1)第3章 東周策(3)第4章 西周策(1)第73章 魏策四(2)第8章 秦策(3)第50章 趙策一(4)第65章 魏策一(3)第36章 楚策一(1)第46章 楚策四(3)第53章 趙策二(3)第12章 秦策二(1)第5章 西周策(2)第50章 趙策一(4)第13章 秦策二(2)第26章 齊策三(1)第39章 楚策一(4)第17章 秦策三(1)第69章 魏策三(1)第43章 楚策三(2)第72章 魏策四(1)第23章 齊策一(2)第94章 宋、衛策(1)第82章 韓策三(2)第67章 魏策二(2)第95章 宋、衛策(2)第74章 魏策四(3)第40章 楚策二(1)第82章 韓策三(2)第48章 趙策一(2)第57章 趙策三(3)第9章 秦策(4)第82章 韓策三(2)第65章 魏策一(3)第64章 魏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12章 秦策二(1)第38章 楚策一(3)第41章 楚策二(2)第26章 齊策三(1)第54章 趙策二(4)第56章 趙策三(2)第31章 齊策五(1)第50章 趙策一(4)第48章 趙策一(2)第19章 秦策四(1)第26章 齊策三(1)第69章 魏策三(1)第95章 宋、衛策(2)第34章 齊策六(2)第87章 燕策一(4)第62章 趙策三(8)第70章 魏策三(2)第95章 宋、衛策(2)第18章 秦策三(2)第92章 燕策三(2)第15章 秦策二(4)第16章 秦策二(5)第91章 燕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22章 齊策一(1)第81章 韓策三(1)第71章 魏策三(3)第74章 魏策四(3)第94章 宋、衛策(1)第55章 趙策三(1)第64章 魏策一(2)第8章 秦策(3)第62章 趙策三(8)第74章 魏策四(3)第35章 齊策六(3)第52章 趙策二(2)第18章 秦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23章 齊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15章 秦策二(4)第60章 趙策三(6)第70章 魏策三(2)第8章 秦策(3)第64章 魏策一(2)第81章 韓策三(1)第6章 秦策(1)第77章 韓策一(3)第56章 趙策三(2)第39章 楚策一(4)第18章 秦策三(2)第44章 楚策四(1)第75章 韓策一(1)第67章 魏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33章 齊策六(1)第36章 楚策一(1)第46章 楚策四(3)
第87章 燕策一(4)第12章 秦策二(1)第64章 魏策一(2)第69章 魏策三(1)第4章 西周策(1)第84章 燕策一(1)第3章 東周策(3)第4章 西周策(1)第73章 魏策四(2)第8章 秦策(3)第50章 趙策一(4)第65章 魏策一(3)第36章 楚策一(1)第46章 楚策四(3)第53章 趙策二(3)第12章 秦策二(1)第5章 西周策(2)第50章 趙策一(4)第13章 秦策二(2)第26章 齊策三(1)第39章 楚策一(4)第17章 秦策三(1)第69章 魏策三(1)第43章 楚策三(2)第72章 魏策四(1)第23章 齊策一(2)第94章 宋、衛策(1)第82章 韓策三(2)第67章 魏策二(2)第95章 宋、衛策(2)第74章 魏策四(3)第40章 楚策二(1)第82章 韓策三(2)第48章 趙策一(2)第57章 趙策三(3)第9章 秦策(4)第82章 韓策三(2)第65章 魏策一(3)第64章 魏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12章 秦策二(1)第38章 楚策一(3)第41章 楚策二(2)第26章 齊策三(1)第54章 趙策二(4)第56章 趙策三(2)第31章 齊策五(1)第50章 趙策一(4)第48章 趙策一(2)第19章 秦策四(1)第26章 齊策三(1)第69章 魏策三(1)第95章 宋、衛策(2)第34章 齊策六(2)第87章 燕策一(4)第62章 趙策三(8)第70章 魏策三(2)第95章 宋、衛策(2)第18章 秦策三(2)第92章 燕策三(2)第15章 秦策二(4)第16章 秦策二(5)第91章 燕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22章 齊策一(1)第81章 韓策三(1)第71章 魏策三(3)第74章 魏策四(3)第94章 宋、衛策(1)第55章 趙策三(1)第64章 魏策一(2)第8章 秦策(3)第62章 趙策三(8)第74章 魏策四(3)第35章 齊策六(3)第52章 趙策二(2)第18章 秦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23章 齊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15章 秦策二(4)第60章 趙策三(6)第70章 魏策三(2)第8章 秦策(3)第64章 魏策一(2)第81章 韓策三(1)第6章 秦策(1)第77章 韓策一(3)第56章 趙策三(2)第39章 楚策一(4)第18章 秦策三(2)第44章 楚策四(1)第75章 韓策一(1)第67章 魏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33章 齊策六(1)第36章 楚策一(1)第46章 楚策四(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乌鲁木齐市| 泾川县| 昌乐县| 珲春市| 宾阳县| 吉木乃县| 周口市| 拉萨市| 新和县| 衡水市| 宿州市| 确山县| 中方县| 雅安市| 沛县| 庆元县| 邹平县| 柘城县| 永顺县| 德格县| 井研县| 喀什市| 潼南县| 盐边县| 陈巴尔虎旗| 响水县| 阿拉善右旗| 微博| 宜兰市| 甘泉县| 纳雍县| 洛宁县| 香河县| 汨罗市| 青冈县| 神木县| 巢湖市| 丘北县| 巴彦淖尔市|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