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打算攻打狄城,他前去拜訪魯仲連。魯仲連說:“將軍攻打狄城,不會贏的。”田單說:“我曾憑借內城五里、外城七里的小地方,重振殘余的軍隊,打敗擁有萬輛戰車的燕國,收復齊國的故土,你卻說我不會攻下狄城,這是什么原因呢?”話音剛落,就掉頭登車,不辭而別,前去攻打狄城,連攻三個月,不能攻下。
齊國流傳的歌謠唱道:“高大帽子像簸箕,長長的寶劍齊下巴,攻打狄城不能下,地上墳壘空悲傷。”田單這才感到擔憂,于是詢問魯仲連說:“先生說我不能攻下狄地,請讓我聽聽您的觀點。”魯仲連說:“將軍在即墨的時候,坐下去就編織草筐,站起來就用臿挖土,身先士卒,對士兵鼓動說:‘到何處去呢!國家要滅亡了!魂魄飛了!家在何處?。 斶@個時候,將軍有誓死為國的決心,士兵沒有貪生的念頭,聽到了這樣的話,沒有一個不揮淚振臂去決一死戰的,這就是打敗燕國的緣故?,F在,將軍您東面有夜邑封地的租稅,西面有淄水上游觀之樂,金光閃閃的寶劍橫跨腰間,騎馬、駕車馳騁在淄水、澠水之間,有生活的歡樂,沒有赴死的心境,這就是不能取勝的原因?!碧飭握f:“我是有決死的心境,先生您就看著吧?!钡诙欤腿ッ銊钍繗?,巡視城防,站在弓箭和雷石都能打到的地方。親自操起鼓槌擊鼓,狄城才被攻下。
濮上之事
[原文]
濮上之事①,贅子②死,章子③走。盼子④謂齊王曰:“不如易⑤余糧于宋,宋王必說,梁氏不敢過宋伐齊。齊國弱,是以余糧收宋也。齊國復強,雖復責之宋,可;不償,因以為辭而攻之,亦可?!?
[注釋]
①濮上之事:記秦助魏擊齊時事。②贅子:疑為聲子,齊將。③章子:即匡章,齊將。④盼子:即田盼,齊將。⑤易:移。
[譯文]
在濮水之上的那次交戰中,贅子戰死,章子落荒而逃。之后,田盼對齊王說:“我們為何不把我們的余糧給宋國,宋王一定很高興,魏國就不敢聯合宋國來攻打齊國。齊國確實太弱了,這是用送余糧的辦法來親近宋國。將來如果齊國逐漸強大了,即使再去向宋國討還這筆債務,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他們不還債,我們就以此為借口去攻打他們,也不為過?!?
齊閔王之遇殺
[原文]
齊閔王之遇殺,其子法章①變姓名,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奇法章之狀貌②,以為非常人,憐而常竊衣食之,與私焉。莒中及齊亡臣相聚,求閔王子,欲立之。法章乃自言于莒。共立法章為襄王。襄王立,以太史氏女為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無媒而嫁者,非吾種也。污吾世矣?!苯K身不睹。君王后賢,不以不睹之故,失人子之禮也。
襄王卒,子建立為齊王。君王后事秦謹,與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馀年不受兵。
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③,而解此環不④?”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⑤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及君王后病且卒,誡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苯ㄔ唬骸罢垥?。”君王后曰:“善?!比」P牘受言。君王后曰:“老婦已亡矣。”君王后死后,后勝相齊,多受秦間⑥金、玉,使賓客入秦,皆為變辭⑦,勸王朝秦,不修⑧攻戰之備。
[注釋]
①法章:齊閔王的兒子,即后來的齊襄王。②奇法章之狀貌:對法章的相貌感到奇怪。③知:通“智”,聰明。④不:通“否”。⑤引:拿起。⑥間:離間,這里指的是君臣關系的人。⑦變辭:迎合之辭。⑧修:準備。
[譯文]
齊閔王被殺害之后,他的兒子法章隱姓埋名,做了莒地太史的家仆。太史敫的女兒,見法章的相貌奇異,認為他不是普通人,也就很可憐他,并且經常偷偷地送他衣服和食物,最后與他私通。莒地的人以及逃亡莒地的大臣們聚在一起,商議要找回齊閔王的兒子,打算立他為王。法章這時才從莒地出來宣布了自己的太子身份。于是大臣們立他為襄王。襄王即位,便把太史敫的女兒立為王后,后來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建。王后的父親太史敫說:“女兒沒有通過媒人就出嫁,不是我們家的后代,實在玷污了我家族的名聲?!庇谑蔷徒K身不再見他的女兒。王后賢惠,并沒有因父親不再見她的緣故就失去作為女兒對父親應有的禮節。
齊襄王死后,他的兒子建繼承王位,立為齊王。王后對待齊國很謹慎,對待諸侯也很恭敬,因此在王后活著的時候,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從沒有遇到戰禍。秦始皇曾派使臣送給王后一副玉連環,說:“我聽說齊國的人都很睿智,您能將這個玉連環拆開嗎?”王后便把這個玉連環拿給群臣看,群臣中沒有一個能解開這個玉環。王后便拿起一把錘子,一下子將它敲碎,然后對秦王的使臣說:“現在解開了。”后來王后病危,即將離世,她告誡齊王建說:“群臣中某某人可值得重用?!饼R王建說:“請讓我將他們的名字寫下來。”王后說:“好的。”于是,齊王便去取筆和木簡用來記錄她的遺言。這時,王后卻說:“我現在卻已經忘記了?!蓖鹾笏懒艘院螅髣贀锡R國的相國,他接受了秦國間諜的很多金、玉,派往秦國去的賓客,全都說一些符合恭維秦國的言辭,他們勸說齊王建前去秦國,卻絲毫不考慮戰備的問題。
齊王建入朝于秦
[原文]
齊王建入朝于秦,雍門司馬前曰①:“所為立王者,為社稷耶?為王立王耶?”王曰:“為社稷?!彼抉R曰:“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齊王還車而反。
即墨大夫以雍門司馬諫而聽之,則以②為可與為謀,即入見齊王曰:“齊地方數千里,帶甲數百萬。夫三晉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眾,使收三晉之故地,即臨晉之關可以入矣③;鄢、郢大夫,不欲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數④,王收而與之百萬之師,使收楚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如此,則齊威可立,秦國可亡。夫舍南面之稱制⑤,乃西面而事秦,為大王不取也?!饼R王不聽。
齊王不聽。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⑥,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先是齊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耶!”
[注釋]
①雍門司馬:雍門,齊城門名。司馬,武官,位在將軍之下。②以:認為。③阿:齊國邑名,在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五十里。鄄(Juàn絹):齊國邑名,在今山東鄄城縣北二十里。臨晉之關;指蒲津關,在今山西永濟縣西。④城南下;即南城下。南城,齊威王派檀子所守衛的城市。⑤稱制:猶言稱王。⑥陳馳:齊國入仕秦國的人。
[譯文]
齊王建去秦國朝見秦王,齊都臨淄城門的司馬橫戟擋住齊王,對他說:“請問,我們是為社稷立王,還是為大王您個人立王?”齊王答道:“當然是為了國家社稷?!彼抉R說:“既然是為國家社稷立王,大王為什么拋棄社稷到秦國去呢?”齊王聽后,掉轉馬頭,折回王宮去了。
即墨大夫聽說齊王采納了雍門司馬的勸諫,就認為可以與他商量計謀,即刻前去拜見齊王說:“齊國土地方圓數千里,帶甲的士兵數百萬。那些趙、魏、韓(三晉)的大夫,都不愿意與秦國有所接觸,而在阿地、鄄地之間的就聚集了幾百人,大王如果收羅他們,并給他們數百萬軍隊,讓他們去收復趙、魏、韓(三晉)原來的土地,還可以攻下秦國東邊的臨晉關;鄢地、郢地的大夫,并不想為秦國賣命,在我們南城下的就聚集了幾百人,大王如果收羅他們,并給他們百萬軍隊,讓他們去收復楚國原來的土地,還可以攻進秦國南邊的武關。如果能這樣,那么齊國的威信就可以樹立起來,秦國就會覆亡。如果您拋棄南向稱王的念頭,卻要向西去順從秦國,這是大王不應該采取的辦法?!饼R王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秦國派賓客陳馳誘使齊王到了秦國,假裝答應給齊王方圓五百里土地,齊王沒有聽信即墨大夫的話卻信任陳馳的哄騙,到了秦國之后,秦王把齊王流放到共邑,居住在偏僻荒涼的松柏林中,最終因為饑餓而死。在這之前,齊國有人作了一首歌謠:“松樹??!柏樹?。∽岧R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些能言善辯的說客?。 ?
齊以淖君之亂
[原文]
齊以淖君之亂仇楚①。其后秦欲取齊,故使蘇涓之楚,令任固之齊②。齊明謂楚王曰③:“秦王欲楚,不若其欲齊之甚也。其使涓來,以示齊之有楚,以資固于齊④。齊見楚⑤,必受固。是王之聽涓也,適為固驅以合齊、秦也⑥。齊、秦合,非楚之利也。且夫涓來之辭,必非固之所以之齊之辭也⑦。王不如令人以涓來之辭漫固于齊⑧,齊、秦必不合。齊、秦不合,則王重矣。王欲收齊以攻秦,漢中可得也。王即欲以秦攻齊,淮、泗之間亦可得也。
[注釋]
①淖君:即淖齒。仇楚:仇恨楚國。②?。捍酥嘎摵?。蘇涓、任固:兩人都是秦國人。③齊明:楚國大臣。④以示齊之有楚:以秦國有楚國的親近給齊國看,猶言向齊國表示秦國有楚國的親近。⑤齊見楚:猶言齊國看到楚國和秦國親近。⑥驅:逼迫。⑦涓來之辭,必非固之所以之齊之辭:蘇涓來楚國的言辭,一定不是任固到齊國的言辭。⑧謾:欺騙。
[譯文]
齊國因為淖齒造成的混亂而對楚國心存怨恨。后來,秦國打算聯合齊國,因此派蘇涓出使楚國,派任固出使齊國。齊明對楚王說:“秦昭王打算聯合楚國的愿望,不如他打算聯合齊國來的迫切。他派蘇涓出使楚國,是向齊國表明秦國有意與楚國示好,這是幫助任固在齊國游說所采用的計謀。齊國看到楚國和秦國之間關系密切,一定會接受任固的游說。這是大王聽信蘇涓的話,無意中幫助任固迫使齊國和秦國聯合。如果齊、秦兩國聯合,對楚國百害而無一利。再說蘇涓對我國說的言辭,一定和任固到齊國所說的言辭不一致。大王為什么不把蘇涓來我國說的言辭通通告訴齊國,使齊國明白任固是在誆騙他們,齊、秦兩國一定不能聯合成功。齊、秦兩國聯合的意愿失敗,那么大王的地位就很重要了。大王如果想聯合齊國攻打秦國,那么漢水中游的土地就唾手可得。大王如果想親近秦國而攻打齊國,那么淮水、泗水之間的土地也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