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以人爲本”爲核心的科學發展觀(2002—)

四、“以人爲本”爲核心的科學發展觀(2002—)

進入新世紀,我國社會擺脫了貧困半貧困狀態之後,正在由溫飽型小康社會向全面小康社會轉變,既處於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期,又開始發生著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備受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在這種情勢下如何處理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問題便顯得尤爲迫切和重要。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爲指導,與時俱進,提出了“以人爲本”爲核心的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完善

1999年3月10日,胡錦濤參加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第一次提出科學的發展觀。胡錦濤說:“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按照市場需求配置資源、組織生產和流通。特別是在我國的市場供求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尤其要強調規模與結構、數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沒有水分的、實實在在的、有良好效益的、能給人民帶來實惠的發展……要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掛在心上,誠心誠意幫助羣衆排憂解難。”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科學的發展觀”概念。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奠定了“以人爲本”發展觀的基調。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指出要“堅持以人爲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2004年3月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對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科學內涵、基本要求以及如何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作了深刻的闡述。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作了重要講話,又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作了系統地概括。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事發展,爲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指針,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觀。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號召全黨,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二)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1.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以人爲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從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爲本”的實質是以人爲目的,即以人的全面發展爲價值目標。以人爲本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強調對整體利益維護,強調對羣體利益協調,同時也強調對個體利益保障。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的整體利益,使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要反映和兼顧不同羣體利益,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係;要關心每一個人的利益要求,關心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滿足人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的需求。以人爲本所體現的,是整體、羣體和個體利益的統一。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以人爲本的理念和要求貫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經濟建設要著眼於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設要著眼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合法權益;文化建設要著眼於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會建設要著眼於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和諧。認識和確立“以人爲本”,對於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至關重要,進而也是關係到能否樹立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2.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把發展觀表述爲全面、協調、可持續

發展。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第一,堅持全面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整體發展是建立在全面發展之上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整體發展的關鍵。全面,是指各方面都要發展,就是要著眼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不能只及一點不及其餘。胡錦濤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防止出現因發展不平衡而制約發展的局面。”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這是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觀唸的一次昇華。堅持全面的發展觀,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發展經濟、發展生產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第二,堅持協調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整體發展是建立在協調發展之上的,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整體發展的本質要求。協調,是指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包括在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中,社會形態內部的協調、經濟結構的協調、社會結構的協調,等等。協調發展是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以及社會系統內部的各個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之間的相互銜接、相互推動和國際間、區域間人口資源環境相互配合、相互影響。協調發展就是要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發展的良性循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第三,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整體發展還應建立在可持續發展之上,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整體發展的重要支撐。可持續發展就是全面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經濟、社會三維複合系統的運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表現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第四,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作爲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有緊密內在聯繫的整體,不可分割、不可對立。全面是講發展的內容,是從廣度和靜態上觀察的。協調是講發展的各部分內容的關係,是從動態著眼的,在運動中實現平衡,進而保證全面發展。而可持續發展則是將發展實踐的前後相繼性和不間斷性,它要求和保證全面發展的各部分內容發展的持久性、連續性。沒有可持續,發展將要中斷,同時它本身也是一種協調,即如何協調眼前和長遠的關係。

3.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統籌兼顧就是要全面協調各種利益羣體、各方面利益關係,使之能達到相對平衡。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五個統籌”從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三個方面概括了統籌兼顧、執政治國、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建設實踐中,以人爲本的發展、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都必須通過統籌發展來實現。統籌兼顧,是我們黨重要的歷史經驗,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堅持統籌兼顧,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兼顧各方,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利益,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要調節和處理好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係;要關注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重點解決好當前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統籌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並不是放

慢速度。我們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確保社會穩定和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科學發展觀的評析

科學發展觀突破了過去把發展簡單理解爲經濟增長的侷限,糾正了簡單、片面的思維定式,更加重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發展、各個領域的統籌發展,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生態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是嶄新的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爲誰發展”、“靠誰發展”以及“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1.從根本上解決了“爲誰發展”的重大問題

爲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指導社會發展上的原則問題。科學解決“爲誰發展”的問題,是端正發展方向、統攬發展全局的重大前提。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以人爲本”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與核心,從根本上極其深刻地回答和解決了“爲誰發展”的重大問題。堅持以人爲本,就是堅持人是根本,人是發展的目的。發展在於切切實實地維護、實現和發展人的根本利益,尊重人的尊嚴、個性、需要、意願、價值,徹底改變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裡“不把人當人看”的狀況。但是,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爲本”,並不是簡單地繼承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中國歷史上的“以民爲本”、“爲民做主”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話語,但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君主爲國家,不是爲包括老百姓在內的所有的個體的人,在這裡“民”、“人民”都是維護統治者和國家最高利益的工具。而現在黨中央“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卻迥然不同於歷史上的民本思想,它是爲了每一個人、一切人,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現實的個體的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明確指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爲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爲了造福人民。

2.從根本上解決了“靠誰發展”的重大問題

依靠誰的問題,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一貫認爲,歷史活動是羣衆的事業。“生機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羣衆自己創立的。”依靠人民羣衆的主體性創造性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堅持以人爲本的生動體現。這也是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寶貴經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點就是相信人民羣衆、依靠人民羣衆。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以人爲本放在首位,作爲本質,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的深刻堅持和豐富發展。

3.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發展”的重大問題

方法論是世界觀在實踐層面上的具體展開。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從根本上說就是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辯證法的精要在於全面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科學辯證法在指導社會發展上的集中體現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就是統籌全局、兼顧各方,這是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法。科學發展觀正是具體而生動地堅持了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科學發展觀強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則和形態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具體而深刻地堅持了事物相互聯繫和全面發展的基本觀點;科學發展觀強調“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具體而深刻地堅持了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的科學方法論。

通過考察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的演進歷程,可以發現,不同時期的發展觀雖然在有關發展的具體層面上有重大區別,但是貫穿一個深層次的共同點,即發展的指向都是爲了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振興崛起。黨的各個時期的發展觀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因而表現出明顯的歷史性特徵。各個時期的發展觀之間既有連續性,又有差異性。每一個新的發展觀都是對原有發展觀的揚棄與發展。相對於發展觀的形成來說,發展觀的實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發展觀的實施受到特定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的制約。因此,要全面落實新的科學發展觀,必須從根本上改革現有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

(本章完)

三、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爲重點的可持續發展觀(1992-2002)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三、歷史性的成就與現實的危情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一、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一、角色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教訓第七章 把握大局:發展中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_四、構建良性互動的黨羣、幹羣關係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四、“以人爲本”爲核心的科學發展觀(2002—)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教訓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第七章 把握大局:發展中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_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爲重點的可持續發展觀(1992-2002)一、以人爲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一、角色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二、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軌跡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三、歷史性的成就與現實的危情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三、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以全面現代化爲目標的整體發展觀(1978-1992)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發展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二、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軌跡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五、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五、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三、改革和完善中國金融體制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一、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三、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爲重點的可持續發展觀(1992-2002)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三、歷史性的成就與現實的危情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一、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一、角色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教訓第七章 把握大局:發展中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_四、構建良性互動的黨羣、幹羣關係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四、“以人爲本”爲核心的科學發展觀(2002—)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教訓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第七章 把握大局:發展中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_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爲重點的可持續發展觀(1992-2002)一、以人爲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一、角色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二、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軌跡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三、歷史性的成就與現實的危情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一、以經濟增長爲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三、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以全面現代化爲目標的整體發展觀(1978-1992)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發展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二、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軌跡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五、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五、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_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三、改革和完善中國金融體制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_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第九章 以人爲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_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_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_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_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一、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_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