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家長的手記:
晚上的時候在家里給小寶貝在廁所端尿盆,小寶貝用好奇的眼神看著我,我就對他說:“下次你自己來廁所尿尿好不好?”他說:“好!”睡覺前,我讓小寶貝自己去衛(wèi)生間尿尿,小家伙扭著屁股,自己跑去了衛(wèi)生間,我不放心,就跟著他來到衛(wèi)生間,只見小家伙像平時一樣,站在便池邊上,我怕他站不穩(wěn),就過去扶著他,他還不讓我扶,可能小家伙覺得很有意思吧。等他小便完了,我拉他起來,他還不肯,還要接著蹲。又蹲了會,我便強行把他拎到廁所外面去了。過了一會,他又把我往廁所拉。去了后他自己往便池那走,我問他是不是要尿尿,他說“嗯”。這次他自己拉著我的手蹲下大便,真不錯!這么快就學會自己上廁所了,估計平時看大人上廁所他都記在心里了吧。
有的家長會說,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吃飯和穿衣或許有些難度,但是上廁所應該沒什么問題了吧?也許你的孩子在家里能夠在家長協(xié)助下上廁所,但是再過兩年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必須學會獨立到衛(wèi)生間排便,家長們必須要有這個準備。由于孩子剛?cè)雸@時,會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陌生和懼怕感,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對孩子的大小便規(guī)律也不太了解,這就極易造成孩子憋大小便的情況,實在憋不住就會弄濕或弄臟褲子,這不僅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還會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對老師或者學校產(chǎn)生恐懼心理,那孩子以后的學習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如何從孩子3歲的時候就教給他們上廁所。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表達大小便的語言。
也許孩子內(nèi)急的時候,會跟家長說要上廁所,但是孩子是大便還是小便,作為家長一定要問清楚,要讓孩子學會分清兩者的不同。當孩子能夠分清他要大便或者是小便以后,要讓孩子內(nèi)急時,主動地告訴家長,這樣家長才能及時做好相應的準備。另外,不要忽略對孩子主動表達排便需要的行為予以表揚。
孩子能夠準確掌握表達內(nèi)急的語言后,有時卻會因為自制力不夠強而出現(xiàn)把大小便排在褲子里的現(xiàn)象。此時,家長一定不要過于責備,因為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因為這時候孩子的排便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而大聲斥責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恐懼心理,從而使孩子一有了排便意識就產(chǎn)生恐懼心理。家長可讓孩子觀看大人清洗臟褲子的過程,讓孩子體會家長的辛勞,讓孩子了解以后要及時地告訴家長他的排便意識。
第二,到衛(wèi)生間去。
1歲前的孩子排便我們不多說了,主要是用尿布解決的。但是隨著年齡增大,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就不能再用尿布了,得讓孩子學會到衛(wèi)生間去,雖然這個時候孩子的排便還不能夠完全自己解決,但是從這時候家長就要訓練孩子自己去衛(wèi)生間來解決他的排便問題了。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好奇跟著家長到廁所去,并在一旁觀看家長。這時,家長不要把孩子趕出去,反而要抓住這個機會,教給孩子如廁的方法,而孩子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也很愿意模仿家長如廁的方式,無形中孩子就慢慢學會了自己排便了,如果有一天家長不在家,也不用擔心孩子不會上廁所而把家里弄得很臟。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在衛(wèi)生間給孩子裝上一個適用的小馬桶,便后要求孩子自己沖水。如果孩子使用的是大人的馬桶,需要家長把孩子抱到馬桶上去排便,但便后同樣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沖水。當然,如果孩子夠不著沖水的按鈕,家長可以幫忙,但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這樣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形成便后沖水的好習慣。
第三,讓孩子學會蹲廁。
現(xiàn)在城市里的家庭衛(wèi)生間大多都是座便器,而學校里的衛(wèi)生間大多是蹲廁。使用蹲廁的方法和使用座便器不同,為了讓孩子以后到了學校能夠很快適應蹲廁,家長要提前對孩子進行蹲廁訓練和指導。現(xiàn)在小區(qū)里的公廁很多都是蹲廁,家長可以經(jīng)常帶著孩子去外面的公廁訓練孩子如何使用蹲廁,指導孩子如何脫褲子、蹲下、站起、提褲子。如果熟悉了使用蹲廁,家長要常常帶孩子出來使用蹲廁排便。由于孩子的穩(wěn)定性不是很好,家長可以在孩子蹲廁的時候?qū)⒆由约訑v扶,并且告訴他這是大人用的蹲廁,所以,才需扶著他,等他長大了到了幼兒園,會有專門給小朋友用的蹲廁,到時候就不用大人扶了,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學習蹲廁,也會激起孩子的入園興趣。
第四,讓孩子學會便后擦洗。
人在排便的時候會產(chǎn)生大量的病菌,而孩子一般不怎么注意衛(wèi)生。如果孩子便后就直接去吃東西,很容易得各種病,所以便后擦洗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也是必須養(yǎng)成的衛(wèi)生習慣。即使3歲的孩子,一般也還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凈,所以,需要提早進行訓練。如,先將手紙撕下來疊成小方塊,拉完后,在肛門邊多擦幾次。注意,盡量不要讓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勁,以防將手紙弄破。如果是女孩子,還要教她由前向后進行擦拭,以免弄臟外陰。同時,還應讓孩子養(yǎng)成便后洗手這一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所以讓孩子便后洗手很輕松,家長可以拿著孩子的手給孩子一邊洗一邊說:“你看,小手這樣一洗多白啊!”剛開始時,孩子可能會經(jīng)常忘記洗手,家長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給孩子講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如,大便后,擦過屁屁的手上會有很多小細菌,如果不趕緊洗掉,小細菌就會在孩子吃東西時跑進肚子里,讓孩子肚子疼。家長還可以把它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同時,請孩子把這些道理講給別人聽,當然,聽的人要及時給孩子以鼓勵,以此激勵孩子把這種好的行為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