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特徵,就是每個事物都有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獨立個性。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只有讓孩子抓住事物的個性特徵,才能達到對它深刻的本質認識。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他3歲的時候,對世界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就要讓孩子在觀察的時候抓住事物的特徵。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觀察的時候抓住事物的特徵,而進行更加細微的觀察呢?
第一,觀察就要認真、專注、仔細。
孩子在3歲的時候,一般都不能夠很好她集中注意力,所以家長要指引孩子,在觀察的時候,一邊引導孩子,一邊給他講解,引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觀察的事物上,只有這樣才能在觀察中發現問題。
第二,觀察要反覆,從觀察中發現新的東西。
事物往往是變化的、多樣性的,在我們第二次看到後,跟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不一樣,靠一次觀察,即使非常專注,也未必能夠達到對事物本質特徵的認識和了解。很多事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發展的,必須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更加全面地瞭解。如月亮,春月、秋月、夏月、冬月是不一樣的;圓月、虧月、上弦月、下弦月是不同的,如憑一次偶爾觀察的印象就任意描寫,則往往會出現錯誤。
第三,在比較中觀察。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對的,所以,在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學會在比較中觀察,從3歲起就要培養孩子通過比較來觀察事物。比較觀察就是要了解此事物與彼事物的聯繫性,即共性,同時也要了解此事物與彼事物得以區別的特殊性,即個性。在比較中觀察、發現事物的特徵,從觀察、比較中發現共性和個性的差異,從而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徵。
比如讓孩子觀察雞冠花,讓孩子從觀察中認識到,雞冠花就是因爲在形狀上類似雞冠而得名。
在觀察事物的特徵的時候還要培養孩子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大作家福樓拜曾經說過:“觀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要有一雙好眼睛?!焙醚劬褪且谟^察的時候既要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觀察,又要會辯證地進行觀察。
一般來說,一個3歲的孩子很難理解“辯證”的含義,這不要緊,家長只要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就可以了,不用給孩子做一些高深的解釋。孩子處在這個年齡段,是他學習的高峰期,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學到的東西,不僅記得牢,而且還記得快,所以家長要抓住孩子在3歲時的學習特徵,對孩子進行全面地培養。
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時,就要抓住孩子學習快的特質,教給孩子更多的觀察方法,孩子觀察能力越強,看事物就會越清楚、銳利、正確。列寧在論述人如何正確反映、認識自然界時指出:“認識是思維對客體的永遠的、沒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應當理解爲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沒有運動的,不是沒有矛盾的,而是處在運動的永恆過程中,處在矛盾的產生和解決的永恆過程中?!保ā读袑庍x集》)
這就是列寧辯證的觀察思想,觀察就要摒棄一切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僵化的觀察,要更加全面地利用辯證的觀察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第一,觀察要內外兼顧。
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時候,讓孩子明白,不要僅僅從外表上看到事物就對它定性,比如說拿一個核桃讓孩子進行觀察,核桃雖然從外形上看,皺皺巴巴的,但是,砸開核桃後,裡面的核桃仁非常好吃。把核桃仁給孩子吃,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明白觀察不要僅僅只觀察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從事物的內部特徵進行辯證的觀察。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辯證的觀察能力,孩子在今後的一生中,就會在觀察上更有自己的特點,他的人生道路將會更加地寬闊。
第二,要讓孩子學會用發展的眼光來觀察。
跟上面一樣,家長無需給孩子解釋什麼是發展的眼光,因爲,處在3歲時段的孩子還沒有能力理解這樣的詞彙,家長只要引導孩子如何去觀察就可以了。比如說,給孩子看《醜小鴨》的故事,要孩子明白,不要單單從“醜小鴨”現在的情況來認識它,而要觀察它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經過怎樣的過程變成了“白天鵝”的。很多情況下,事物在起始階段是不完美的,家長要啓發孩子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觀察它,而應該放開眼界,著眼於未來。即便孩子是“醜小鴨”,將來他也一定能變成美麗的“白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