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現狀:沉重的鐐銬和未長成的翅膀

中國產業現狀:沉重的鐐銬和未長成的翅膀

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積極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要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同時,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型產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紮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

——習近平,《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於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

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

爲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於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陸續投入4萬億元,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大規模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產能過剩的現狀。以鋼鐵爲例,在刺激政策下,國內鋼鐵需求增加,企業大幅度增加鋼鐵產量,但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其他國家對鋼鐵的需求量嚴重下滑,出口動力不足。更爲嚴重的是,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週期長,投資產出週期一般在兩年左右,具有滯後效應。在寬鬆貨幣和廉價資金的推動下,諸多國企增加債務擴大產能,同時,地方政府出於稅收等因素的考慮,默許企業增產不增收的行爲。

表11-24萬億元具體投向

傳統產業長期產能擴張帶來了以下幾大問題:

第一,供給絕對過剩,有效需求不足。以粗鋼爲例,全國粗鋼產量從2009年的56784.24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77904.103萬噸,4年時間增長速度爲37%。與此同時,美國產量從2009年的5697.30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8696.0915萬噸,每年產量只有中國的10%左右。2012年全球粗鋼表觀需求量爲153727萬噸,中國的粗鋼產量可以滿足全球45%左右的需求。可以看到,自2011年4月起,鋼鐵價格進入下降通道,充分反映出鋼鐵類產品供大於求的局面。

圖11-6 中美粗鋼產量對比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圖11-7 國際鋼鐵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二,環境污染加重,霧霾、水污染等事件頻繁爆發。由於鋼鐵、水泥、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業項日越來越多,過去兩年,京津冀地區霧霾嚴重,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到了29.9天,爲52年來之最。同時,公共污染事件頻繁發生,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2010年7月松花江水污染、2012年1月廣西龍江鎘污染、2013年1月山西苯胺泄露導致水污染等。

圖11-8 發達國家與中國製造業產能利用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三,產能利用率低。通常健康且創利的產業產能利用率應當在85%以上, 2014年工信部數據顯示,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嚴重過剩行業產能利用率都不到75%。面對環保壓力和企業效益長期虧損,供給絕對過剩的傳統行業加大淘汰力度。

新興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科技創新是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中國錯過了前幾次科技革命改變社會經濟的機會。每一輪科技革命都會引發產業變革,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中國沒有參與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幾次科技革命,錯過了機械時代(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電氣時代(19世紀70年電氣化應用)、電子時代(20世紀40年代開始電子計

算機、微電子技術普及與應用),而只是抓住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息時代的尾巴。

2013年發改委公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日錄》,共涉及戰略新興產業7個行業、24個重點發展方向下的125個子方向,共3100餘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爲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

中國新興產業存在起點低、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落後、科技前沿方向的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等問題,制約著中國新興產業大跨步發展。

第一、中國新興產業規模基礎小,但增速快。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增速在15%以上,遠高於世界平均增長率的8%,到2015年,總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5%,2013年,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896億元,平均增速爲30%,雲計算產業市場規模達到752.37億元,平均增速爲60%。與此同時,以汽車產業對比,2013年中國汽車總產值爲25109億元,遠大於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興產業的總產值。從總產值增速上來看,汽車行業2013年增速爲10.6%,遠不及新興產業的增長速度。

從公共財政支出上來看,近幾年,中國在新興產業上投資巨大,以節能環保產業爲例,從2007年的996億元到2013年的3435億元,漲了近3.5倍,平均每年國家在節能環保產業的財政支出增長高達24%。從增速上來看,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公共支出增速近幾年逐步提高,甚至在2013年超過了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

圖11-9 公共財政支出增速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二,科技研發能力不夠。《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2)》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542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9萬件,佔全國專利授權數量的1/10;研發經費投入總額3939.8億元,比上年增長27.6%;主營業務收入達21.5萬億元,佔全部工業企業收入總額的1/4。但與美國等科技強國差距仍大,2013年中國研發支出佔GDP比重僅爲2.08%,低於美國(2.77%),每年專利申請數接近日本的一半、美國的1/3。

第三,世界科技前沿方向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當前,對比美國已建立的六大創新制造中心,中國“十二五”期間政策僅僅重點支持輕合金和碳纖維符合材料兩個方向。從政策上看,3D打印和數字化製造兩大領域還未出臺相關產業政策確定產業方向和重點技術,缺乏政策明確支持。從時點上看,“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新型輕合金和碳纖維複合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發展規劃重點或在“十三五”期間。從技術水平來看,數字化製造及設計與3D打印的核心技術仍未突破,輕合金技術相對較爲成熟。從應用領域來看,新材料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和節能照明設備。美國剩下的9個製造業創新中心將陸續建立,仍會有一些共同重點發展的技術和應用。

服務業

圖11-102011年中美兩國服務業佔GDP比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圖11-11 中美服務業(部分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長期以來,中國服務業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從總量上來看,發達國家服務業在整個GDP中所佔比例普遍在80%左右,而中國只有發達國家水平的約一半。但我們也可

以看到,中國服務業發展迅速。繼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比重之後,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繼續上升,達到46.7%,比2013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2.5個百分點。同時,2014年各地新增登記註冊企業中,服務業的比例高達2/3。

從結構來看,中國服務業以低端服務業爲主,金融、航運、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業發展不足,服務產品、手段和制度等方面處於起步階段。按照國際經驗,隨著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服務業呈現從傳統服務業向高端服務業、從低層次服務業向高層次服務業、從最終消費向中間消費演進的發展趨勢。

以金融服務業爲例,中國金融服務業在整個GDP中不到6%,同期美國比中國高近1個百分點。當前,金融服務業開放程度整體滯後,對內、對外的限制明顯多於實體經濟部門,造成資本與其他要素的配置市場化程度相差懸殊。

2014年9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之後,又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進一步對服務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表11-3 服務業相關政策

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率逐年下降

近幾年中國傳統制造業存在產能過剩嚴重,對GDP的貢獻率逐年下降,製造業總體提升程度不大,產品及結構均處於中低端,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術等問題。

第一,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率逐年下降。一方面,隨著勞動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形勢變化,出現部分製造業從中國撤離至印度、越南等國家,甚至迴流發達國家,導致中國製造業出口減少。另一方面,國際經濟疲軟,出口需求不足。同時,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國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不斷提高, 2014年7月,中國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首次超過製造業。2013年,製造業在GDP中佔比爲39.86%,服務業佔比爲46.1%。

第二,製造業仍處於中低端,贏利能力及品牌地位有待提升。從國內來看, 2012年入圍中國500強的272家制造業企業利潤佔比僅爲25.04%;從國際來看,中國製造業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業與知名品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環節份額相對較小。

圖11-12 製造業對GDP增長貢獻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三,工程機械產能過剩嚴重。以工程機械中需求臺數最多的叉車爲例, 2012年叉車國內外實際需求量近30萬臺,但同期產量爲46萬臺,超出需求逾50%。

圖11-13 叉車實際需求量與產量對比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四,關鍵技術水平落後,核心部件依賴進口。以汽車行業爲例,國內從事汽車芯片研發的企業較少,技術實力薄弱。芯片,尤其是核心汽車電子控制芯片幾乎100%依靠進口,2013年國內企業在這一項的花費高達41億美元。也應該看到,近幾年國內對核心技術研發力度不斷加大,2014年11月,高鐵列車的兩個最核心部件——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提高了機械裝備國產化,打破發達國家對核心技術壟斷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對於高鐵來說,牽引系統這樣的關鍵技術一般佔到總成本的20%~30%。

(本章完)

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國資證券化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歐洲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中國近年來潛在增速下滑的原因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金融危機促發全球產業變革:製造業升級與新興產業蓬勃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四:上證指數跌一定代表股市沒機會嗎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歐洲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美國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中國近年來潛在增速下滑的原因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央企薪酬改革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央企薪酬改革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日本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勞動力成本上升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市場展望:牛欲靜而風不止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2014年全球經濟回顧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房地產價格下跌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國資證券化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房地產價格下跌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金融危機促發全球產業變革:製造業升級與新興產業蓬勃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養老服務業迎來新機遇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經濟增速的新常態:內外紅利衰退,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PPI低位運行持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房產價格下行,房地產投資萎縮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利率市場化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新興經濟體經濟形勢展望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反腐運動抑制高端消費“一帶一路”:未來10年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利率市場化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反腐運動抑制高端消費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二:工業增加值差一定代表經濟差嗎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現狀:沉重的鐐銬和未長成的翅膀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
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國資證券化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歐洲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中國近年來潛在增速下滑的原因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金融危機促發全球產業變革:製造業升級與新興產業蓬勃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四:上證指數跌一定代表股市沒機會嗎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歐洲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美國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中國近年來潛在增速下滑的原因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央企薪酬改革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央企薪酬改革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日本經濟形勢展望:分析與預測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勞動力成本上升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市場展望:牛欲靜而風不止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2014年全球經濟回顧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第二章 201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_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房地產價格下跌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國資證券化過剩產能未去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影響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房地產價格下跌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金融危機促發全球產業變革:製造業升級與新興產業蓬勃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養老服務業迎來新機遇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展望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降低物價水平經濟增速的新常態:內外紅利衰退,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第六章 供求兩弱、低位運行:2015年國內物價展望_PPI低位運行持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2014年以來行業基本面介紹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房產價格下行,房地產投資萎縮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利率市場化第一章 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常態_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七章 告別房地產時代:中國房地產新常態_房產政策新常態:告別“過山車”時代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三章 2015年全球經濟展望及對中國的影響_新興經濟體經濟形勢展望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反腐運動抑制高端消費“一帶一路”:未來10年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匯率市場化第九章 金融改革新常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_利率市場化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十章 國企改革新常態:邁向國資證券化_發展混合所有制第八章 財稅改革新常態:總體思路與路徑展望_改革的總思路第五章 去產能路漫漫:2015年國內投資展望_中央加槓桿,基建、棚改託底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反腐運動抑制高端消費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一:GDP差一定代表就業差嗎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十二章 經濟統計新常態:失靈的溫度計_誤區之二:工業增加值差一定代表經濟差嗎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發展趨勢:從失衡走向優化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消費率緣何持續下降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新常態:從失衡走向優化_中國產業現狀:沉重的鐐銬和未長成的翅膀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應對通縮風險第十三章 中國潛在經濟增速下滑?_如何對衝潛在增速下行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前期政策消化期,從西醫療法到中醫療法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第十四章 “一帶一路”:新常態、大戰略_“一帶一路”戰略的措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