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也是重農抑商的國家,這一點和大清和以往的朝代都是一樣的,但是若是這商號是以張家的名義開立的。
自然不在被抑之列,張玉貞想要和李焞達成分庭抗禮之勢,就必須借助商業的力量,從政治環境來說,李朝要比大清好得多。
棉紡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與麻布想比,棉布更柔軟保暖,且不像絲綢有著穿著的等級限制,是平民百姓都能消費的貨物。
大清的棉紡大戶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松江大布”“南京紫花布”都是名噪一時的棉布。
發展棉紡織,最重要的就是棉花原料,棉花體積膨脹不易運輸,在產地進行棉紡有利于節約成本。
在工業紡織還沒興起的大清,棉紡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投入。這兩點都是李朝的優勢。
一旦李朝的棉紡步入正軌,棉紡帶來的收益,很快就會讓李朝人動心,在欲望的刺激之下,李朝人必定會加大對棉紡的投入,擴大棉花的種植。
李朝本就不高的糧食產量,也定會受到影響,哪怕是精明的后世人都會頻頻觸及高耕地紅線,更遑論李朝人。
不過糧食產量雖會受影響,倒也不至于重演管仲治魯梁的舊事,胤祚沒有那么低估李朝人的智商。
只要能讓他們的糧食不足以支撐大軍遠征就好了。
胤祚真正的殺手锏是對李朝經濟結構的調整,李朝國小民弱,棉紡要獲利潤是極度依賴對大清的出口的。
用不了幾年棉紡就會成為李朝的經濟命脈,而這個命脈,是攥在大清手上的。
哪天大清要制裁李朝,不用出兵,只需嚴禁進口李朝的棉布,李朝立刻就會爆發經濟危機。
棉布滯銷,商家破產,織工失業,社會消費能力降低,銀兩流動性降低,引起更多的商家破產,更多的百姓失業,最終糧食滯銷,農民也會破產,百姓們活不下去,就只能揭竿而起……
胤祚的想法是很美好的,歷史上資本主義強國的幾次經濟危機,也大多是照著這樣的劇本發展。
人類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研究了兩百年,才逐漸認識的經濟危機,胤祚不相信連資本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李朝人會有對策。
吳澤聽了胤祚的想法之后,驚訝的合不攏嘴,縱使他在商海浮沉了十余年,對胤祚講的話,也只是一知半解。
經濟危機的概念本身已經非常抽象了,而且大清人又沒有親身經歷,僅靠想象自然無法理解。
云婉兒的表現要好一些,畢竟是胤祚親自教出來的,而且人又聰明,對胤祚新奇的觀念,總是理解的很快。
此時三人正坐在福滿樓的頂級包廂里,肥牛、肥羊、黃喉、牛肚、鴨腸、鴨血、豆腐、腐竹、蘑菇、青菜,各式各樣的食材擺了一大桌子。
胤祚在山崖下,最懷念的就是以前的種種享受,覺得自己以前吃飯吃的那么節約,完全是種罪過,故而把晚上開會的地址選在福滿樓里。
從羊骨湯的火鍋湯底里撈出鮮嫩的羊肉,冒著熱氣在蘸料中一滾,冒著熱氣送入口中,頓時什么煩惱都沒了。
吳澤雖然聽不懂胤祚所說的經濟危機,但是對于如何撈銀子非常擅長,尤其是說起撈李朝的銀子更是如數家珍。
“龍公子,其實李朝除了棉花以外,還有個作物長得很好。”
胤祚剛把一小捆冒著白氣的金針菇放進嘴里,嚼的嘎吱作響,含糊不清的問道:“什么?”
吳澤現在沒心思吃東西:“煙草!”煙草在胤祚那個桑基魚塘的農莊中早有種植,但是大清禁煙,煙草種出來只能當做草藥,而不能制成卷煙、旱煙,為此損失了不少利潤。
“煙草這東西品質好壞全賴地力,所謂‘沙田種煙煙葉瘦,山田種煙煙葉枯。根長全賴地肥力,氣厚半借土膏腴’,一片地養上三年,才可種一次煙草,生長時又耗水。
李朝現在荒地多,正好適合開墾出來種煙草,那里的水土也適合煙草生長,而且李朝并無禁煙法令,在李朝就地將煙草制成煙葉,就地販賣,那毛利之高,遠勝于棉紡。
在下聽龍公子的意思,以后棉紡會是朝廷管轄李朝的把柄,故百事行一定會漸漸脫離棉紡生意,種煙草很適合作接下來發展方向。
試想朝鮮的織戶們有了錢,正好來買煙草,吃飽了飯后,再來上一袋煙,嘖嘖……那滋味,賽過……”
胤祚聽得頭皮發麻,連忙叫他打住:“吸煙是有害的!”
“害不到我大清百姓。”吳澤聳聳肩。
事實證明,資本是嗜血的,只要能賺到錢,資本家哪管別人死活,要是有足夠的利潤,資本家連自己的死活都能不顧。
胤祚點點頭,算是默認了這個事情,然后連忙吃了幾口肉壓壓驚,他前世不吸煙,對吸煙的花費和危害沒有直接的認識。
不過煙草行業是個極端暴利的行業,這一點他是知道的。
百事行現在所做的行業,成衣也還、雜貨也好,都會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淪為夕陽產業。
而那些賺錢的行當,如冶鐵、釀酒又都是官府專營,現在胤祚主政齊齊哈爾,自然百無禁忌,換一個副都統,可能就干部下去了。
這樣看,在李朝的煙草行當,說不定會成為百事行以后的頂梁柱。
“六爺,銀行在李朝的發展方向,您也要指條明路啊。”云婉兒噘著嘴說道,顯然對胤祚給了百事行一個財路有些不滿。
胤祚擺擺手:“沒什么好指點的,齊齊哈爾怎么做的,在李朝也怎么做就是了,李朝百姓貧窮,但大戶都非常有錢,有些人甚至已經懂的利用銀子的時間價值創造利潤了。
銀行此去主要就是吸引這些人的銀子,相信百分之一的利息會讓他們動心的。”
胤祚喝了口玉米酒順了順食,看云婉兒和吳澤的樣子,也不像準備大吃大喝的,故也沒和他們碰杯,自己當個飲料喝了。
“那五十萬兩呢?李朝賴賬怎么辦?”
“那五十萬你不用擔心,也不必和李朝官方有接觸,他們按時還錢便罷;不還錢,我們就把這五十萬兩當成李朝的國債拋出去,李焞敢失信于我們,但絕不敢失信于自己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