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有些上司講話是很“藝術”的,很多話往往具有弦外之音。對這些“暗語”,你聽懂了,就更容易被上司認可和欣賞。否則,領會不了上司的真正用心和意圖,就會好心辦成壞事,還鬧出許多笑話。
我有個同學L曾當過某公司行政部職員。初來乍到,一身稚氣,不知公司兩位高層徐副總和王副總是面和心不和,徐副總同意的事,王副總有意見,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時候也兼做些類似秘書的工作。
一次給老板寫年終報表分析,王副總讓L先按他設計的表格做報告,過兩天徐副總問L有沒有什么格式,L就把給王副總的那份報告給了他參考,此舉讓王副總非常不快,嘴上沒說什么,卻冷冷地把L叫進來讓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設計表格、重新做報表,還開玩笑般不冷不熱地加了一句“這可是有知識產權的,要保密喲”,鬧得L一頭霧水。
后經資深高人點化,才知原來二總相爭已非一日,大到爭權爭利爭人緣,小到爭外出公車的品牌,都要顯出個人的身價。所以身為他們的下屬,一定要口風嚴,都不能得罪,徐副總的話沒錯,王副總的意見也沒錯,這時候你不光要用耳朵,還要用腦子。
L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暗嘆公司的運作與生存藝術實在不同凡響,身為下屬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就看腦子做出的判斷對不對了。
Z是王副總的小表妹,那次在給客戶做培訓時不小心砸壞一個價值8000元的機頭,當著徐副總的面,王副總皺著眉頭嚴厲地對L說:要查,要按公司規定罰款,決不能敷衍了事。L這次可學乖了,先是查找能夠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給行政部出了個方案:扣發一個月獎金。獎金嘛,一個月不到1000塊,當然比不上800
0元的機頭錢。L執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損壞的要酌情懲罰,情節嚴重的要照價賠償。人家Z把機頭弄壞的時候,可是哭得梨花帶雨,這誰都看見了,這怎么也不能說是情節嚴重吧,所以L就建議酌情懲罰了。
事后王副總也追問L的解決方案,還打著官腔問懲罰力度是不是不夠,L巧妙地述說了上述理由,王副總沒再說話,揮揮手讓L走了,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和L說話的時候總是那么和顏悅色,讓她感到特別的舒服。
紀伯倫曾經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是去聽他說出的話,而要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一般說來,一個人不會輕易把自己真實的意見、想法直接地表達出來,但他的感情或意見,總會在他的語言表達里體現得清清楚楚。特別是一些有心計、城府深的上司,懷揣一些私心雜念不便明講,“隱含”在話中讓你去猜、去琢磨、去體會。此時,你就要學會用腦子聽話,用眼神去溝通,用智慧去做事。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當回事,也不能把他們的話真正當回事,執行起來得有彈性,必要時還需“揣著明白裝糊涂”,把上司的“未言之意”落實到位,搞到對方的心坎上去。
那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聽懂弦外之音呢?下面四種方法會對你有很大幫助。
睜大眼睛,“明察秋毫”。培養一雙慧眼,學會觀察上司講話時的表情、方式、情緒等,從這些外部信息“窺出”對方真實所想。我感覺,人的第六感觀一般還是比較準確的,比如,從上司談話的語氣、態度等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樣、對你討厭與否、對問題重視否等。再比如,上司交談時,先是與你談一些家常話,這表示他想試探你的態度,了解你的實力,探明你的本意,好轉入正題。
話題牽引,試探誘導。有
時候,初聽到上司“吩咐”或指示后,自己一頭霧水或把握不清時,可從正、反兩個方面拋出一些延伸話題,吸引上司的談興,誘導他在不知覺中把本不想講的“后半截話”說出來,往往那才是關鍵,從而來進一步探究對方的深層心理和真實用意。比如,你可以說:“您講得很在理,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是的是的,對這個問題我也是這么看的,而且,我覺得……”。
聯貫思考,綜合研判。每個人對語言用意的敏感度不一樣,這其實就牽扯出個人的情商問題,非一朝一夕能磨練出的。凡事都事出有因,“話外音”也不例外。在判斷職場“話外音”的時候,需要緊密結合職場與個人對語言的領悟,需要對你那上司性格、興趣、習慣、風格等情況了然于胸,需要對交流話題的相關背景和來龍去脈十分清楚,多考慮事物的另一面,多進行換位思考,聯系起來分析,透過表象看本質,事情可能就會變得明朗一些,如此才能抓住問題的根子,才能客觀準確地體會出對方講話的真實“初衷和深意”。
總結教訓,吃塹長智。“聽懂”職場“話外音”,是自己游刃在職場人際交往的墊腳石。誰都不是天才,聽話辦事總有“吃癟”走麥城的時候。表面上的能否聽懂、看懂、讀懂絕非關鍵,重要的是自己在每一次的經歷、試錯,嘗試判斷之后,能細膩地進行分析與總結,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多留個“心眼”。當漸漸形成這種縝密思維的模式和職業習慣之后,“聽”懂“話外音”將成為一種本能的反映,自己離成熟老練更近一步,職場情商也將進一步提升。而且,我發現,許多的“一把手”大多數情況下,都喜歡正話反說,或者只說一半,此時,你就要試著從反面去理解,領會他后半部的“真實意思”,“敲鼓敲到點子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