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楚偉的奏折對于朝庭來說,無異是個天大的喜迅,皇帝陛下楚偉更是激動不已。他登基的第二年就收到了這么一份大禮,這不正說明他是天命所歸,而伐趙也正是順天行事。毅親王楚明、勇親王楚佑、六部尚書、驃騎大將軍左令、輔國大將軍楚莫都被連夜召進皇宮。楚偉把奏折給眾臣傳閱之后,這些朝庭重臣的第一反應當然是驚喜,可接下來想的事情可就更多了。楚偉言語之中洋溢著興奮與激動,絲毫沒有掩飾對楚信和我的褒獎之意。
“眾卿要盡快就睿親王和關西總督所奏拿出意見來,此事關系重大,宜快不宜遲。”
這些朝庭重臣之中,兩位親王雖然身分顯貴,但并無實權,所以不適合先表態。毅親王楚明已經有六十多歲,他對政事毫不關心,可是擔著個親王的身份也不得不參預進來。但是要他開口出主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勇親王楚佑被這個突出其來的消息給弄蒙了,這會還沒反應過來該如何應對。楚仕和楚信被派出去擔任兩大營的主將,一旦戰場立功,必將會對他的地位產生更大的威脅。現在楚信突然弄出這么個事來,楚佑心中不由患得患失,拿不定主意要怎么說才好。
六部尚書之中,雖說吏部為首,但吏部尚書楚雄不過是因為擔著個皇族的身份,其人能力平平。所以六部尚書之中,其實是以兵部尚書李浣和刑部尚書劉海天兩個人為首。
因為和兵部的關系最大,所以李浣沉思片刻后對楚偉說:“陛下,臣一時之間想到了幾個方面:第一,此消息要嚴格保密,鄞都之內僅限于在座諸公知曉外,不得再擴散消息。第二,臣建議向關西增兵至三十萬,此乃天賜良機,我大楚不動則已,一旦發動,就必須以雷霆之勢拿回關東三府,并趁機向東奪取更多的土地。按原計劃,已經從六大營中抽調了十萬大軍赴湯關,因此,如果再增兵的話鄞都的兵力暫時不宜再抽調,臣建議從江南大營抽調六萬人南下,化州再出動四萬兵力,雙方合成十萬大軍。第三,睿親王殿下雖然少年英明,但畢竟實戰經驗有所欠缺,而且要指揮如此多的部隊,一旦有所疏漏,只怕要坐失良機。因此臣建議,此次應當由驃騎大將軍親自為帥,輔國大將軍楚莫副之。”
楚偉聞言也不由點點頭,贊了一聲:“安樂侯不愧是老成謀國的良臣,所奏甚合朕意。其他眾卿也都議議。”
朝庭中的大臣們如今已經明里暗里分成了幾大勢力,分別支持三位皇子,只有很少一部分保持著中立。諸尚書之中,李浣代表的李家支持勇親王楚佑。楚佑既是長子,又表現得智勇雙全,為人處事也沒有皇子的傲氣;再加上李浣不僅是兵尚書,更是國丈,所以楚佑一系眼下的勢力是三位皇子中最強的。
但是,自打楚仕和楚信被任命為兩大營主將之后,楚佑一方就有些處于被動。剛才李浣所言,聽上去雖然是處處替朝庭考慮,其實更多的是替楚佑謀劃。鄞都增派的十萬大軍,雖然名義上是來自于六大營,但楚佑和李浣已經暗中做了不少手腳,很大一部分軍官都是從西山大營出來的。這些人全部是楚佑的親信。就算將來楚信能夠取得一些勝利,論功行賞的話,楚佑的這些親信也會慢慢地隨著軍功的累積,進而占據到軍中的各個位置,這樣楚佑實際上就可以掌控到更多的軍隊。
李浣建議從江南大營抽兵,則更上削弱了楚仕的實力,讓他難以有所建樹。他又建議讓左令為帥、楚莫副之,則干脆就把楚信甩到了一邊。
劉海天、王先和崔定等人也都是老狐貍,自然知道李浣深層次的目的。劉海天是支持果親王楚仕的,而崔定支持的則是楚信。所以兩個人立即就對李浣的提議表示出了反對。劉海天說:“江南大營要同時防御宋趙兩國,臣認為實在不宜再減少其兵力。無論是從楚關出兵,還是走關西秘道,其通行能力都很有限,臣認為有二十余萬人就足矣。而且,一旦關東三府被奪回,朝庭還可以南北同時發動,對趙國形成夾擊之勢。”
楚偉不由點點頭,原計劃也確實是這樣的,雖然眼下在關西發現了秘道,但原定的南北夾擊之計仍然可行。而且似乎成功的機率更高了。
崔定則說:“睿親王雖然年少,但久歷軍事。此次更是立下大功,如果將他召回,只怕不妥。因此臣建議,以左大將軍居中為帥,楚大將軍帥湯關駐軍為左路,睿親王帥六大營十萬大軍為右路。關西總督轄內原有三萬大軍,此次可允許其就地征擴到四萬人,交由左大將軍指揮。”
“兩位大將軍的意思呢?”楚偉向左令和楚莫望去。
驃騎大將軍左令四十余歲,他本是楚偉父親楚莊的親兵。楚莊發現左令不僅勇猛過人,而且頗有謀略,就把他放到江南大營中,從校尉干起。左令果然不負楚莊所望,在與宋國的無數次爭戰中,左令漸漸嶄露頭角,立下無數戰功。二十余年來左令未嘗一敗,自五年前坐鎮江南大營,他就成為宋國南下的最大障礙。而且左令對楚家忠心耿耿,乃是楚偉父子最為親信的大將。
左令久經沙場,對于危機有一種天生的敏感。自他**回到鄞都,他就感覺到鄞都政壇的暗流涌動。左令雖然忠于楚家,卻并不依附于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個。而且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雖然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在政治斗爭上實在差得太多。所以自回到鄞都以后,左令都是謹言慎行,整天幾乎足不出戶。如果實在遇到推脫不掉的應酬,他也是閉口不言,以免卷入爭斗之中。現在楚偉問到他,他也只好開口應答。
“臣以為南北兩側夾擊的方略可行。只不過要稍做調整,以關西方向的進攻為主,而江南大營則發動佯攻,吸引趙軍的兵力。”
楚莫也跟著說道:“臣同意大將軍的觀點。江南大營承受著宋、魯和趙國三方的壓力,一直都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一旦雙方僵持不下,宋魯兩國極有可能渡江對我國展開進攻。所以自懷州方向出兵很難取得勝利。趙國于我邊境上共布兵三十萬,其中懷州方向就有近二十萬人。而關東三府如今僅有四萬人。如果突襲成功,三天內拿下三府之地,趙軍必然驚慌失措。北有江南大營的牽制,其二十萬人必不敢南下支援。而趙軍要想抵擋住我軍下一步的進攻,至少要從國內集結起二十萬大軍。最快也要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段時間之內我軍完全可以趁勢拿下趙國西南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