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州干得風生水起,楚莫和楚信二人在萊陽、郭山一線打得很辛苦。蘇文的分析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他忽略了趙軍驃悍的作風和抵抗的決心。作為四面受敵的國家,趙國的軍隊可以說是五國之中最為善戰的。雖說戰爭初期被楚國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至于云州的趙軍全面潰敗。但退了三百多里之后,趙軍慢慢收攏起來。據說原云州節度使和云州趙軍統帥都被趙國皇帝斬了首,新任的云州節度使和大軍統帥是趙國名將李素。按理說節度使和大軍統帥不能授于一個人,以防止臣下勢力過大,朝庭難以制約。但是眼下趙國危急,再加上李素又是朝庭信任的將軍,為了應對當前的危局,趙國也只好賦于他這么大的權力。我把大營就設在了孫家堡,既然大家是一家人了(我心里是這么認為的),所以我也就毫不客氣地經常請孫蔓蘿來討論當前的局勢。對于我的‘邀請’,孫蔓蘿雖然不愿意,卻也無奈。我從她那里著實了解到不少關于趙國和趙軍的情況。孫家作為趙國有數的大家族之一,自然知道許多別人不知道的情況。
先說趙國的四的大名將。排名第一的就是這個李素。李素可以說是趙軍中的一個傳奇。他出身卑微,因服兵役而從軍。從軍之后作戰勇敢,積功升至將軍。在能夠獨領一軍之后,李素的軍事才能就完全展露出來。他東征西討、南進北下,大小百余戰,從未一敗。最著名的一戰是趙國四十六年,魯趙大戰。當時,李素不過是個副將,手下統兵五千,駐守在趙國北部薊州的連云府。當年魯國十萬大軍突然襲擊趙國,連夜渡過晉江。趙軍措手不及之下,接連敗退。魯國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就打到了連云府。此時魯軍兵分三路,居中一路約有四萬人直撲連云府。而李素除了手下的五千士兵外,僅僅是收攏了不到三千名潰敗的趙軍士兵。以八千對四萬,雙方實力懸殊。按理說他能夠踞城堅守待援,擋住魯軍的進攻就已經算是大功一件了。可是李素卻出人意料地僅留下三千人守城,親自率五千人迂回到魯軍后路,先是偷襲了魯軍糧草,然后又伏擊了前來救援的一支魯軍,殲敵四千余人。當魯軍氣急敗壞地來圍攻他時,李素卻已經跳出包圍,長途奔襲三天三夜,直撲魯軍統帥大帳。由于大軍已經全部派出,魯軍的統帥正打得順風順水,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么一支人馬來偷襲。李素一擊得手,當場格殺了魯軍十萬大軍的統帥、魯國名將萬國全。魯軍群龍無首,被迫退兵。李素趁機擾襲,一路上被他襲殺的魯軍達到兩萬多人。一時間魯軍聞李素之名無不喪膽。
趙國另外三位名將分別是霍山、白龍和于建。這三個人也是百戰大將,兵法謀略無不高人一疇。當然,他們和李素比起來要略遜一些。五國有六大名將,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李素,大楚的左令排名第三,第二是齊國的齊琴,第四是魯國的速欲,第五是宋國的張恩,第六是趙國的霍山。六大名將趙國占了兩個,可見其實力。現在趙皇以李素為將,統領云、燕兩州大軍,大楚的形勢不大妙。而且,孫蔓蘿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其實霍山已經被任命為李素的副將,負責在燕州抗擊左令。趙國的打算也很明顯,以李素對楚莫,勝算極大。一旦云州之危解除,李素可以轉而夾擊左令。而霍山對上左令,雖說未必能勝,但也絕不會失敗。
我相信孫蔓蘿的消息是可靠的。我立即給楚莫和楚信各寫了一封書信,把孫蔓蘿的話轉告他們,當然并沒有說明消息的來源。我讓華累押送一批糧草到前線去,并讓他把書信親自交到二人手上。幾天后華累回來,并帶了回信。我打開楚信的書信,他首先對我能解決大軍糧草大加贊賞,表示要上書皇帝陛下為我請功。言及對手是李素的時候,楚信言語之中露出要與之一較高下的意思,這讓我非常擔心。李素乃是百戰名將,楚信說到底不過是因為出身高貴,所以才可以成為大軍的統領,如何是李素的對手。而楚莫的回信更讓我哭笑不得,他說李素又如何,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言語之中對李素頗有瞧不起之意。當然,他現在對我極為客氣了,話說得比較委婉,誰讓我現在已經在事實上掌握著大軍的命脈呢。我要是不配合他,大軍餓了肚子他就是神仙也打不贏。看看兩人的回信,我不由擔心不已。兩個人都是心高氣傲,一路打得趙軍節節敗退,現在士氣正旺,哪里把對手放在心上。
既然我已經盡了責任,把知道的消息通報給他們,他們聽不聽我也無能為力了,我也就不再多想。楚莫交給我的任務已經完成,整個云州打得熱火朝天,關西軍卻再次閑了下來。諸將在我的大帳中設了一副地圖,每日里操練兵將之余,大家就聚在地圖前討論戰局。聽說趙軍將以李素為主將,大家都很興奮。趙全說:“李素乃當世名將,能和他過上一招那可是莫大的榮幸。”我心中哭笑不得,這些人都什么想法呀,這是打仗,要死人的,不是追星族追星玩。我們的消息主要來自于前方的戰報,大家總覺得了解的太少。我索性把孫蔓蘿給請了過來,請她把趙軍情況、云州的風土人情等等給大家詳細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