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營門突然敞開,屈突通和殷開山各率一支軍從兩側飛奔出來,喊聲震天。楊伏念見狀,大驚,以為唐軍主力要往后包抄自己,便慌忙喝令部隊快速撤退。秦叔寶明白這是秦王疑兵之計,也不追趕,只命軍士迅速撤回營內。
沒過多外,秦叔寶和翟長孫就率軍回到營內。李世民親自前來為兩位將軍道喜,說此戰能斬殺萬余賊軍便是大功。雖然如此,可秦叔寶心里還是不大痛快,因為他既沒有打敗尉遲敬德,也未能把敵軍殺得落花流水,折其大半兵馬。在他看來此仗不能算獲勝,因而不好意思受賞。
這邊的秦叔寶是有賞不想要,而那邊的尉遲敬德卻是無罪也得受罰。宋金剛見楊伏念未能攻下唐營,反倒是損兵折將兩萬,氣就不打一處出。論理罪在主帥,然楊伏念身為左仆射,又是皇上的寵臣,他哪敢當眾責罰他呀。這樣一來,他就只能把胸中的怒火撒在尉遲敬德這位偏將身上了。他當眾狠狠地責罵了尉遲敬德一頓,又決定把他綁起來打八十大軍棍。好在楊伏念出面求情,才得以逃過此劫。
尉遲敬德為人純樸厚實,耿直仗義,平日對部下又好,因而深得他們的喜歡與愛戴。士兵們見自己的主將屢遭宋金剛無端責罰與欺負,心里暗暗為他叫屈,為他抱不平。有幾個跟尉遲敬德私交不錯的副將趁一塊喝酒之際,斗膽勸他率部下投靠李世民。尉遲敬德當面聲色俱厲地喝斥了他們一頓,但心里頭又認為他們的話頗有道理。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尉遲敬德清楚宋金剛、劉武周之輩只是強盜賊首,終難成大器,而秦王李世民英武神明,更兼德義廣播,不日當為天下之圣主。說心里話,他很敬佩年輕有為的秦王,也想為他效命。然而,他骨子里那份與生俱來的忠誠阻止了他這么做。盡管現在宋金剛已經到了窮途未路,但他仍然不想背棄這個屢屢虧待自己的主帥。因此當有人勸他轉投李世民時,他斷然拒絕了,并反過來勸他們繼續忠于宋王。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尉遲敬德這樣在危難之際依然心若磐石,矢志不渝。定楊軍中不少士兵因面臨斷糧受饑而情緒騷動,漸生逃跑降敵之心。楊伏念、尋相等將領探得軍心生變,就慌慌張張地向宋王稟報。宋金剛聽后,勃然大怒,欲用暴力進行鎮壓部下反叛,卻給楊伏念勸阻了。
“倘若宋王派人四處捕殺那些心生異志者,那只會引起更大的騷亂,引起更多士兵背離您啊!”楊伏念進諫道,“如此,軍心必大亂,宋王危矣!”
“若不加以制止,任由他們逃跑降敵,不出幾日,本王五萬兵馬就所剩無幾了,這不同樣危在旦夕嗎?”宋金剛陰沉著臉說。
“宋王言之有理,今將士離心,軍心浮動,確實是危在旦夕呀!”楊伏念嘆息道,“然這也不能全怪罪他們,今我軍被困于柏壁已近五個月,且軍中糧草將盡,即將面臨饑餓和死亡的威脅。生,乃人之本性,誰不想方設法逃命呢?故而,軍士人心惶惶,蠢蠢欲動,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呀!”
“楊大人說的也不無道理。”宋金剛想了想說,“今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皆無心守關。而唐軍氣勢正盛,咄咄逼人。這……我等該如何是好?”
“辦法倒是有,就是不知宋王肯聽否?”楊伏念兩眼盯著宋金剛,若有所思地答句。
“什么辦法,請楊大人直說吧!”宋金剛眼睛一亮,連忙高聲問道。
“撤出柏壁關,回師太原。”楊伏念簡短地回答句。
“這……這怎么行呢?”宋金剛遲疑地說道,“我軍自鄯陽一路殺來,好不容易才到達柏壁。今眼看可殺入長安,活捉李淵,怎可無功而返?”
“是啊,宋王,在下也不忍心丟棄柏壁呀!”楊伏念微蹙雙眉,輕嘆一聲說,“可事已至此,我等若不趁早撤走,恐為李世民所擒哪!”
“李世民今見我軍屢敗,且缺糧少草,必會乘機率軍前來挑戰。如此,我軍可與之背水一戰,到時說不定能轉敗為勝!”宋金剛不死心地說句。
“宋王,李世民不可能出戰!”楊伏念兀自搖頭說道,“唐軍自入柏壁以來,其主力一直堅守不戰,只遣小股兵力伺機襲擾,斷我糧道。其目的就是想將我軍困在柏壁關,待糧盡而自退。今唐軍雖勝,然李世民并沒乘機率軍追擊,這足以說明他無心出戰。故而,宋王想待唐軍主動出擊,與之決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今我軍糧草尚有,軍心未散,可趁機引兵北撤,前往太原與皇上共同御敵。在下以為,此乃上策,不知宋王意下如何?”
宋金剛聽了楊伏念這番精辟的分析之后,思想也慢慢地發生了變化。他明白與其坐在這兒等死,倒不如回師北上,以保現有兵馬不失。待時機成熟后,再率軍重新殺回來,以報今日之恥。這么一想,宋金剛便準備采納楊伏念的建議,回師太原。
可就在此時,宋金剛的頭腦里突然又冒出了一個疑問,有點焦慮不安了。沉默了好半天,他才神情疑慮地對楊伏念說道:
“本王欲引軍回太原,然恐唐兵乘機追襲呀。這……這將如何是好?”
“宋王多慮了!”楊伏念哈哈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李世民為人奸猾,他得知我軍撤出柏壁關,必當追擊。然智者千慮,也難免有一失啊!李世民以為宋王當糧盡之后方肯引兵北上,故而今夜必命軍堅守不出。若宋王此時就令軍北撤,必出李世民所料。待他知曉后,我軍已出柏壁了。”
“嗯,楊大人言之有理。”宋金剛微微點了點頭,沉吟半晌,他突然一拍幾案大聲說道,“好,本王決定,今夜撤軍!”
“宋王英明!”楊伏念兩拳一抱,悅聲說道,“在下這就前往各營傳令,命全體將士即刻做好準備,二更出發!”
“那就有勞楊大人了!”宋金剛客氣了句,一頭靠在雕花椅背上,輕輕舒了口氣。可不知為什么,此時他的心像什么堵住了似的,有點發慌。
定楊將士聽說可以馬上撤出柏壁,脫離險境,個個興奮不已,滿心歡喜。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做著撤退的種種準備。還不到出發時間,他們就已經備好了馬,列好了陣,靜靜地等待著宋王的命令。此時,夜空中掛著一彎月牙兒,淡淡的月光把大地照得一片朦朧。
二更時分,宋金剛終于身跨黑馬,手執大刀,威風凜凜地來到了將士們跟前,聲如洪鐘地向他們下達出發命令。于是,很快人頭攢動,馬蹄飛揚。他們沿著通往晉州那條大道,浩浩蕩蕩地快速行軍。為了不讓唐軍察覺自己的行蹤,他們不點火把,借著昏暗的夜光悄悄地行走。
說實話,李世民真的沒有料到宋金剛會這么快就領兵向北撤退。當他從探馬口中得知柏壁關內空無一人時,不禁大吃一驚。緊接著,他就一面遣人飛馬趕往美良川、龍門等地傳令,命程知節、李君羨率軍增援,一面親自率領部下出營,朝晉州方向直追而去。
宋金剛知道李世民發現自己揮師北上后,一定會迅速率大軍追擊他們。所以,他命令軍隊日夜兼程、倍道而行。士兵們為了逃命,也不顧上饑困勞累,撒開兩腿拚了命地往前跑。這樣一來,他們的行軍速度極快,不到兩日就經過了晉州,向呂州趕去。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率領三萬大軍飛也似的直往前趕。他以為自己可在晉州追上宋金剛,誰知唐軍剛到晉州關口,就不見了定楊軍的蹤影。于是,他們只得忍受饑渴與疲頓,繼續盡最快的速度星夜趕往呂州。直到兩天后的黃昏時,唐軍才終于追到了宋金剛的殿后部隊。
負責殿后的是定楊大將尋相,他眼看李世民就要追上自己,只好命令部隊于霍邑關口列陣應敵。尋相手下雖有萬余兵馬,然大都為平庸之輩,且已疲憊不堪,哪是李世民、屈突通手下八千精銳的對手。李世民根本就不把敵軍放在眼里,他縱馬挺槊直挑敵陣。尋相見了,也揮鞭直取秦王。
兩馬相錯,打斗起來。尋相手中雙鞭甚是厲害,舞得呼呼生風,令人生畏。可李世民的馬槊也不含糊,快如閃電,招招直刺對手要害。兩將鞭去槊來,直斗得天昏地暗。兩軍陣中鼓音震天,喊聲動地。大戰百余回合,兩將仍舊不分勝負。尋相一心想打敗李世民,擊退唐軍,好脫身逃走。李世民豈肯放過尋相,欲一口氣拿下他,以便繼續追趕宋金剛。正因如此,兩員大將誰也不肯松口氣,使出渾身的本領力戰對手。
又斗過兩百回合,尋相見自己遲遲拿不下李世民,心里直發急。好在急中生智,他突然趁李世民轉身之際,拍馬跳開,直往自己陣中逃跑。李世民知是詐敗,卻將計就計,躍馬揮槊緊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