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60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7)

土地使用權是公民或者法人依照法律的規定,對國有或者集體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以國有或者集體所有的土地為標的的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有關規定,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國有的土地依法確定給國有或集體單位使用;二是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三是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員會和其他集體組織使用和管理。個人獨資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使用土地的,有權按照法律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不得歧視。

當然,土地使用權不僅要依法取得,而且要依法使用。

個人獨資企業除了有權依法申請貸款、取得土地使用權以外,還享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如對經核準登記的名稱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在核準登記的范圍內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有權訂立合同;有權申請專利和注冊商標;有權與外商進行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有權依法獲得有關技術;有權依法參加有關培訓;等等。

第二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任何方式強制個人獨資企業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對于違法強制提供財力、物力、人力的行為,個人獨資企業有權拒絕。

【釋義】本條是關于個人獨資企業拒絕攤派權的規定。

拒絕攤派權是所有企業的一項經營自主權,我國已有不少法律、法規從不同方面規定禁止向企業攤派。由于個人獨資企業的規模小,實力弱,其對抗他人攤派的能力也相對弱小,特別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非公有制經濟還沒有真正做到與其他經濟形式平等競爭,對個人獨資企業“吃、拿、卡、要”的現象仍相當嚴重,因此保護其拒絕攤派權就更具重要意義。本條原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任何方式強制個人獨資企業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在具體規定方面,1988年國務院《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是適用于各類企業的,當然包括個人獨資企業。依據該條例,攤派是指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之外,以任何方式要求企業提供財力、物力和人力的行為。不得在法律、法規之外向企業征收下列費用:(一)各地教育部門、學校自定的職工子女入學費;(二)建田費、復墾費;(三)進入城市落戶的人頭費;(四)煤氣開發費;(五)集中供電費;(六)過路費;(七)過橋費(集資或用貸款建橋的除外);(八)排水增容費;(九)各種名目的治安管理費:(十)各種名目的衛生費;(十一)綠化費;(十二)支農費;(十三)各種名目的會議費;(十四)其他名目的費用。法律、法規規定的征收費用項目,任何單位不得超出征收的范圍,提高征收的標準,變更征收的辦法。不得強制企業贊助、資助、捐獻財物。企業自愿贊助、資助、捐獻的款項只能從企業的自有資金中支出,不得計人成本。除法律、法規規定外,不得強制企業購買有價證券或以其他形式向企業集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保險項目外,不得強制企業參加保險;不得將公益性義務勞動改變為向企業攤派財物。

本條規定,對于違法強制提供財力、物力、人力的行為,個人獨資企業有權拒絕。本法第四十一條還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強制個人獨資企業提供財力、物力、人力的,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予以處罰,并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根據《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企業對收取費用的項目性質不明確的,應當向收費單位上一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報告,經審查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才能支付。財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后三十日內作出應否繳納的答復。期滿不答復的,視為不同意繳納。企業對財政部門的答復有異議的,可以向上一級財政部門反映。經審計機關確認為攤派行為的,審計機關應當通知攤派單位停止攤派行為,并限期退回攤派的財物;限期不退回的,審計機關可以書面通知攤派單位的開戶銀行從其有關存款中扣還。攤派財物已不存在而無法追回時,審計機關可以通知有關部門扣繳相當于所攤派財物價值的款額,或采取其他經濟補償措施。

第二十六條個人獨資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解散:

(一)投資人決定解散;(二)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三)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釋義】本條是關于個人獨資企業解散事由的規定。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是指已經合法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因某些法律事實的發生而使其民事主體資格歸于消滅的行為。解散為清算的起點,個人獨資企業解散之后,其民事主體資格仍然存在,并不馬上消滅,只有清算完畢并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后,個人獨資企業才真正喪失民事主體資格。換言之,個人獨資企業從宣布解散到最終消滅是一個過程。在個人獨資企業清算期間,其權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得從事積極的營業活動。

一般來說,企業或公司終止其組織和行為的形式有兩種,即破產和解散。由于個人獨資企業是由自然人出資設立的,并且承擔無限責任,我國現行的《企業破產法》(試行)中沒有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所以,從現實情況看,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是終止其經營行為的基本形式。有關這類企業或投資人破產的行為還有待于將來新的破產法來規范。

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事由,又稱為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原因,是指致使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法律事實。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其解散是否出于自愿,可將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事由分為兩類:一類是任意解散事由,即基于投資人決定而解散;一類是強制解散事由,即基于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而解散。

根據本條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解散:

(一)投資人決定解散。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單獨投資設立的,企業財產全部歸投資人個人所有的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不僅取決于投資人個人意志,而且個人獨資企業的所有事務均由投資人個人決定。個人獨資企業對外雖然是以經營實體的形式出現,但沒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個人獨資企業實際上是投資人個人之企業,個人獨資企業與投資人之間難以截然分開。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既可以基于自己的意志設立個人獨資企業,當然也可以基于自己的意志決定解散個人獨資企業。這與合伙企業、公司有很大區別。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合伙企業須由全體合伙人決定解散;公司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須由公司權力機關決定解散。與此同時,公司解散還須經股東會會議或者股東大會會議作出特別決議。其中,有限責任公司的解散需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股份有限公司的解散須經出席股東大會會議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二)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布死亡,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個人獨資企業僅有一個投資人,且該投資人限于自然人,因而一旦該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那么個人獨資企業將喪失其存在的最基本條件并且無法繼續運行,因而應當解散。具體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繼承人時,應當解散;二是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雖有繼承人但該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時,應當解散。這里所稱的“死亡”,是指自然死亡,即自然人的生命的結束,至于死亡的原因并無關系;“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達一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自然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前的財產將成為供繼承人繼承的遺產。繼承人可以接受繼承,也可以放棄繼承。繼承人不愿意繼承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繼承人自己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活動;有的繼承人自己可能無力經營個人獨資企業的業務,又不放心或者不愿意讓他人代為經營;有的繼承人不愿意承擔個人獨資企業的無限責任等。不過,根據《繼承法》規定,在遺產處理前,繼承人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的.應為放棄繼承,相反,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三)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剝奪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權利的行政處罰。吊銷營業執照屬于行為能力罰的范疇。領取營業執照,是個人獨資企業合法成立的標志,也是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法定憑證。個人獨資企業因違法而被吊銷營業執照,表明其不享有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資格。在種情況下,個人獨資企業應當解散。由于吊銷營業執照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直接關系到個人獨資企業的生存權利,故個人獨資企業登記機關作此處罰應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在實踐中,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不限于以上三種情形,但法律不可能一一列明,故設置了本兜底條款。“其他情形”,如個人獨資企業嚴重污染環境,無法治理、治理無效或者拒不治理而被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關閉。

個人獨資企業一旦出現上述情形之一的,就應當解散,這屬于強制性的法律規范。而個人獨資企業一旦解散,即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依本法及企業解散的一般原理,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應對其財產等進行清算,清算結束后應在法定期限內辦理個人獨資企業的注銷登記。

第二十七條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由投資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

投資人自行清算的,應當在清算前十五日內書面通知債權人,無法通知的,應當予以公告。債權人應當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應當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向投資人申報其債權。

【釋義】本條是關于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時如何進行清算的規定。

本條規定共二款,包括下列內容:

第一款是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時清算方式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一旦由于投資人決定或者法律規定的原因而解散,就必須依法進行清算。個人獨資企業清算,是指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為了終結個人獨資企業現存的各種法律關系,依法處理和了結個人獨資企業事務的行為。如清理個人獨資企業的資產、債權、債務等。清算程序是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時的必經程序。非經清算,個人獨資企業不得辦理注銷登記手續。這不僅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且也是為維護社會交易的安全。

一般來說,我國企業終止后的財產清算有兩種類型:普通清算與特別清算。普通清算就是由企業自行組織清算組織,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的清算,企業主管機關和人民法院對此不加以干涉。特別清算就是由企業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組織清算組織,并在它們直接領導和監督下進行的清算。根據本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其清算方式包括:一是自行清算,即由投資人組織清算組織依法定程序進行清算;二是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考慮到在投資人死亡而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繼承等情況下,投資人無法自行清算,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故規定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是依債權人的申請而做出的職務行為,清算人的具體人選由人法院決定,如聘請注冊會計師、律師等法院認為合適的人員。

比較而言,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時確定清算方式,實際上強調以投資人自行清算為主。即原則上,只有在企業的投資人不能自行清算的情況下,才由企業的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這與公司清算顯然有所區別,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規模一般比較小,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通常也比較簡單,投資人熟悉企業的情況,并且要對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由投資人自行清算比較簡便,同時也可以節省清算費用,盡快完成清算,從而也有利于較好地保護企業債權人的利益。

清算人一經選任,就應當積極履行清算職責,辦理清算事務。

具體包括清理財產,編制財產清單;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個人獨資企業未了結的事務;清繳所欠稅款;清理債權、債務等。

第二款是關于個人獨資企業解散時應通知和公告債權人及債權申報的規定。通知和公告債權人,也是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后的必經程序。其目的是通過通知和公告,讓債權人了解個人獨資企業解散這一情況并及時主張債權,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般來說,通知和公告債權人是企業解散的法定程序。如合伙企業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伙企業解散后應當進行清算,并通知和公告債權人。根據本條規定,投資人自行清算的,對已知的債權人,應當在清算前十五日內書面通知債權人;無法通知的,應當予以公告。

債權是一種請求權,依賴于債務人的履行而實現。但債權人對自己的債權,既可以向債務人主張清償,也可以予以放棄。是否主張債權,應由債權人自己決定。因此,當個人獨資企業的債權人接到通知或者得悉公告后,若主張債權,一是應以明示方式作出主張債權的意思表示即申報債權,緘默或不作為視為放棄債權。二是應在法定期限內申報債權,具體來說,債權人應當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應當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向投資人申報其債權。規定債權申報期,一是督促債權人及時主張自己的債權。二是使清算工作能夠及時、順利完成。相反,若不規定債權申報期,那么清算工作有可能久拖不決。在債權申報期內申報債權,對債權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債權人的債權最終能否獲得實現。三是債權人申報債權應當向投資人或者清算人提出有關債權的憑證,如合同、協議、借條等。此外,還應就債權的性質如是有財產擔保的債權還是無財產擔保的債權作出說明。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承擔有限責任的企業破產或者清算時,債權人未在法定期限內按期申報債權的,就視為放棄債權,因而可能就無法實現其債權了。但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承擔的是無限責任,企業的債權人未按期申報債權的,雖然其債權在企業清算時得不到及時清償,但最終不能實現其債權的風險較小。因為根據本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債權人在清算期間未按期申報債權的,只要在五年內提出償債請求,投資人仍然還有義務予以清償。

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1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7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2)第4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3)第47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3)第11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1)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24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1)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第33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1)第4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3)第5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6)第62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9)第68章 附件1(1)第68章 附件1(1)第1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1)第32章 章個人獨資企業的信貸管理(2)第39章 概述(3)第46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1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1)第67章 附錄(2)第71章 附件1(4)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30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2)第17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3)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1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1)第69章 附件1(2)第2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2)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49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68章 附件1(1)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5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6)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24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1)第23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2)第1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2)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6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1)第10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3)第38章 概述(2)第6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1)第7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1章 前言第1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2)第3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2)第5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2)第67章 附錄(2)第6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5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自律性組織(1)第2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2)第42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3)第50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1章 前言第62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9)第46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69章 附件1(2)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39章 概述(3)第48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4)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37章 概述(1)第51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3)第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2)第2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1)第39章 概述(3)第6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1)第44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5)第22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1)第13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3)第58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5)第48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4)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1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2)第67章 附錄(2)第20章 違反個人獨資企業法的法律責任(1)第41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2)第67章 附錄(2)第1章 前言第63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0)第6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22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1)第5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2)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
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1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7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2)第4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3)第47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3)第11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1)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24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1)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第33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1)第4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3)第5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6)第62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9)第68章 附件1(1)第68章 附件1(1)第1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1)第32章 章個人獨資企業的信貸管理(2)第39章 概述(3)第46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2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1)第1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1)第67章 附錄(2)第71章 附件1(4)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30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稅收管理(2)第17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3)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1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1)第69章 附件1(2)第2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2)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49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68章 附件1(1)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5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6)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24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1)第23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2)第1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2)第2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1)第6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1)第10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3)第38章 概述(2)第6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1)第7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1章 前言第1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2)第3章 現階段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基本情況(2)第5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2)第67章 附錄(2)第6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5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自律性組織(1)第25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勞動管理(2)第42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3)第50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1章 前言第62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9)第46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2)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54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第69章 附件1(2)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39章 概述(3)第48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4)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37章 概述(1)第51章 其他國家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3)第9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2)第26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1)第39章 概述(3)第6章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1)第44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5)第22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1)第13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3)第58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5)第48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4)第45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監督管理(1)第12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2)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19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2)第67章 附錄(2)第20章 違反個人獨資企業法的法律責任(1)第41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登記管理(2)第67章 附錄(2)第1章 前言第63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0)第6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12)第61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8)第22章 獨資企業的組織人事管理(1)第55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2)第57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條文釋義(4)第28章 個人獨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申扎县| 长兴县| 宁强县| 顺义区| 天峨县| 宜兰市| 铜山县| 鱼台县| 达州市| 精河县| 兴隆县| 长兴县| 南京市| 温州市| 屏东市| 双辽市| 黄浦区| 曲阳县| 吕梁市| 兴城市| 山阴县| 门头沟区| 岚皋县| 云南省| 错那县| 岑溪市| 克东县| 武威市| 广州市| 民勤县| 新昌县| 建水县| 崇明县| 钦州市| 彭水| 德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义县| 简阳市|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