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大爺是個集憨厚、幽默、耿直又不缺乏正義感於一身的胖子。他不講究吃穿,從不與別人過多的攀比。借用他的一句話來講,便是,有能力則與別人相比,若沒有能力則等到自己擁有能力的時候再與人相比。別人有的東西若對我有用,我也會通過努力去爭取獲得,若對我來講可有可無,那我寧願看著別人誇張的炫耀,我也不會眼紅。
二大爺是個樸素的農村漢子,粗糙黝黑的皮膚上寫完了無盡歲月帶給他的滄桑,厚實有力的手掌爲家撐起了一座富麗堂煌的避風港灣。結實有力的臂膀爲我們遮擋住風霜。
如果有人問我,二大爺在我眼中可比作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蒼天大樹!沒錯他就是一棵蒼天大樹。他有大樹一樣堅韌不拔的毅立,無論經歷多大的風浪,他總會泰然自若的對待,他的雙手就是大樹的枝葉,默默無聞的在一年四季的變幻中爲我們驅寒避暖。
我的二大爺總是給我一種敬畏感。或許是因爲自我幼小時他就以一種嚴肅的態度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對我的苛刻,對我的教訓總是會讓我不自覺的對他畏懼。
還記得他說過的話,你就是我的兒子,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我就是你的爸爸,而你丁慶生就是我丁鳳軍的親生兒子。
在我大部分的記憶中,他一直是以一位父親的形象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父親這兩個字他扮演的相當到位。有時候我會開他玩笑,說他這輩子不去演藝圈混真是影視界的一大損失,而此時他又會呵呵一笑,回道,在你們面前我演個戲還行,倘若真是去了演藝界,恐怕要丟那些藝術家的臉面嘍!
二大爺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總是秉承一個理字。他不是個無理取鬧的人,但他也絕不是個膽小鬼,正所謂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也不會避讓!
正因爲這個理字,二大爺也沒少因此打過架,自然,理虧的一方總是會輸給他,而也正因這個理字,二大爺被朋友們冠以“義氣”二字,沒辦法,二大爺與人打架的原因總是在爲這些弱小的朋友擦屁股,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我這個不聽話的小主。朋友受到無緣無故的氣,他卻會爲朋友爭回這口氣,二大爺說了,人活著爲了啥,就是爲了爭口氣!
二大爺也有犯渾的時候,這所謂的犯渾也不過是與家裡人之間的爭吵,年輕氣盛,在家中難免不了磕磕碰碰,但二大爺就是二大爺,那股“二”勁上來總也避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最深有體會的便是二大娘也就是二大爺的妻子我的娘。
她總是會向我訴說她年輕時受二大爺氣的事,她說,那是結婚沒多長時間,剛和婆婆公公分了家,二大爺家那時窮,公公婆婆爲幾個孩子成家立業的錢都是借來的,這些錢是爲誰借的誰自己想辦法還。這事二大娘並不知道,而一向要強的二大爺也不沒有說。二大爺畢竟是個男人,事情總做不了那麼全面,臨出門的前一天,他把借條壓在了炕稍處的一塊磚頭下面,不偏不巧二大娘在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了這些欠條,欠條上的金額數目讓二大娘有些吃不消,畢竟在那個連溫飽都不能好好解決的年代裡,想要還上這些債也無異於天方夜譚。二大娘頓時覺得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立馬收拾好衣物抹著眼淚帶著滿腹的委屈回了孃家。
二大爺得知此事之後,也是生氣的不得了,正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若不能共苦又何談同甘,執拗的二大爺的這股“二勁”還沒有消,回到家中便打了二大娘。
每逢講這段故事的時候,二大娘總會略帶些委屈,而在一旁的二大爺卻嘖嘖砸舌,那都是年輕時的事情了再提它幹嘛,也不怕孩子笑話。此時的二大娘呵呵一笑,說道:“我就是要講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你總是欺負我,如今年紀大了,也到了你該還給我的時候了。”
二大爺一咧嘴笑著說道:“咋還?”
二大娘微微一笑說道:“寵我唄。”
二大爺也算不上是一個很苦的人,但他吃的苦卻又是那麼的多。二大爺家弟兄三人,有兩個妹妹。
二大爺的大哥成家早,在二大爺成家之時大伯家的債已經悉數還清,但成家就是成家,不再是一個人時那麼的自由。尤其是在那個年代落後的村莊裡,什麼事情都要斤斤計較。況且大伯的老婆也不是一個明事理的人,即便大伯有心要幫助二大爺,可家裡掌櫃的不願伸手,大伯也只能愛莫能助。
夾雜在兄弟與老婆之間的男人只能選擇長時間的待在外面,用看似逃避的方法來遠離這份困擾。
二大爺並沒有埋怨過大伯與大娘,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何況二大爺也不想因爲自己的事情而看到大伯與大娘鬧彆扭。其實那個時候二大爺在外打工也已經有些年月,手頭上多少也是有些積蓄,只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弟弟妹妹需要讀書,這些錢還不足以支撐下這麼大的一筆開銷。
於是二大爺在結婚後選擇了更累更辛苦的活去做,只因多掙些錢補添家用。
我的出現讓二大爺多少是有些手足無措,本來家裡就已經有了4個孩子,再加上我,無疑是讓這個原本擁擠的家更是增加了很重的負擔。
自然,負擔增加了家裡的矛盾也逐漸的增加,二大爺與二大娘之間的拌嘴也在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因爲我的淘氣和不聽話造成的。
有很多時候,二大娘總是想著要把我送給別人,這也實屬無奈,貧窮的農村家庭,落後的思想觀念,突如其來的流言蜚語,再加上頑皮搗蛋,不服管教還成天惹事生非的孩子,諸如此類的壓力又怎能讓二大娘一個人承擔。
二大爺常年在外,只是偶爾在麥忙過後或秋收之後纔會回來一趟,如果沒有別的事情,二大爺乾脆就在過年的時候回到家中,與村裡的長輩拜過年之後,還沒來得及與家中的二大娘還有我們這些孩子們熱乎夠,就又匆匆離家。
如此一來,二大娘連個訴苦的人都沒有,不過好在二大爺的家族不算太小,雖說家醜不可外揚,能夠說知心話的人不多,但願意聽二大娘傾訴的人倒有一個,那就是三叔的老婆,也就是我的三嬸兒!
三嬸兒是個內外兼修的人,用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既上得了廳堂,又下得了廚房,慧外秀中形容她再合適不過。
二大娘最信得過的人便是三嬸兒,無論什麼事情,她都要同三嬸講,三嬸也會不厭其煩的坐在一旁聽二大娘一遍一遍的講述她的苦楚,在二大娘講到動容之處的時候,三嬸兒便會邀請二大娘一同出去散散心,或是去集市上買些東西,或是去田間地頭看看自家莊稼的長勢,總之三嬸兒總是有方法逗二大娘開心。
三嬸兒的好有很多,那時三叔同二大爺一起幹活,二大爺長年不回家,三叔也是同樣,一九七幾年的時候,大家還都在吃大鍋飯,錢的多少取決於這個“大家庭”過年時是否能夠穿新衣吃葷飯,當然依那個時候的工資水平再加上二大爺他們的工種來說,新衣簡直就是奢望,就算做夢也不敢想著自己穿上新衣服。但努力一年之後,大家的伙食還是會在新年這一天有大大的改善,豬肉餃子,這就是我們在那個年代裡吃著最好吃的食物。
家庭大了,人也就多了,人多了事也就多了。不是每一個人的心都是向大家靠攏的,也正因爲有了私心,才讓這個大家庭有了面臨解散的危險。迫於無奈,家中的長輩便提出分家,其實分家的時候二大娘已經懷有身孕,那是二大爺與二大娘的第一個孩子,分家的原因同二大娘的懷孕多少也有些關係,因爲那時候家族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但凡家中有懷孕者就不必再參於家族中的任何事物打理,麥忙秋收都不需要二大娘再下地,但糧食還是要分給二大娘,有些人總感覺這樣做有些不公平,雖有私心埋怨但沒有誰明目張膽的提出來,畢竟誰都有成家的時候,誰都會有機會享受這般待遇,因此又何必虛張聲勢,但在這些人中還是有一個人按捺不住私心的誘惑,最終提出了這個分家的要求,這個人就是大娘也就是二大爺的大嫂。
做爲二大爺這一輩人的長者,大娘是有絕對的話語權,她提出的問題也沒有誰反對,碰巧這個時候二大爺又沒有在家,這項規矩在存在了十幾個年頭之後就不覆存在了。
因爲這次的分家,二大爺回到家後,與大娘有了多次的拌嘴,自知理虧的大娘只一昧用自己身份地位高人一等的稱號來鎮壓二大爺的氣勢,二大爺雖不理會這一套,但最終還是由爺爺奶奶出面把二大爺趕回家中。
大娘的家境要比二大爺好很多,再加上大娘是個眼高手低之人,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總會顯露出高傲的一面,在鄰里妯娌間也與二大爺有過不少的摩擦,只是二大爺從不屑與她一般見識。
當三叔綴學選擇去學廚師的時候,二大爺從工作的地方趕回家中,他只是想要親自聽聽三叔的想法,三叔學習不好,雖是這樣,二大爺也不願看三叔早早的退學。
其實二大爺是不想三叔因爲錢的問題而放棄自己的學業,三叔沒有同二大爺說太多的理由,只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況且自己就對廚師這個行業感興趣,他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把技術學精,這樣待到學藝歸來之時,一定要讓家裡人吃到他親自做的飯菜。
三叔的決心已定,二大爺也不好說什麼,只能不情願的點頭答應。家中的一位遠房親戚在東北哈爾濱開了一家飯店,通過多方的打聽聯繫上那邊的人之後,二大爺親自把三叔送到車站,囑咐了很多在路上注意安全的事宜,這才放心的讓三叔坐上北上的火車。
講到這裡,二大爺意味深長的嘆口氣,說道:“如今人都老了,走的走,病的病,已經再看不到年輕時的影子嘍。”
我扶二大爺坐在蓬萊閣的長亭石凳上,說道:“二大爺,爲什麼你只講了你們弟兄三人的事情,那我的兩個姑姑呢?她們生活的又是怎樣呢?還有我的爸爸媽媽,還有那麼多與我有關的人,他們的事你咋不提提呢?”
二大爺苦笑,說道:“故事嘛,肯定不能一次性講完,否則你這個臭小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到我的身邊,聽我嘮叨呢。”
我也跟著二大爺的笑聲笑起來:“您這是在故意吊我的胃口啊,再說了我一直把您當作我的親爸,怎麼可能不回來看您呢?”
“唉,你們年輕的人都要忙自己的事業,哪還有心思管我們這些老人哪,再說了,你這個臭小子真把我當成你爸爸了嗎?從小到大你喊過我幾回爸爸。”
我聽得出二大爺語氣中的埋怨,心裡仔細回想一下,確實如此,頓時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二大爺,二大爺如今已有六十多歲,頭髮花白,眉頭上的皺紋也更深了一些,不自覺的心中一顫,對二大爺總是愧疚難當。
坐在一旁的二大娘看我面色尷尬,忙扯了一個話題:“我說老頭子,你真是越老越糊塗了,慶生對你多好了,這還帶你出來旅遊,要我說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大娘的嗔怪並沒有撫平二大爺額頭上緊蹙的皺紋。
“你懂個屁!”二大爺只留下這麼一句話便扭頭去看風景。
“爸!我想再聽你講講你小時候的事情!”
二大爺用手抹去滑落在雙頰上的淚水,使勁的點點頭,然後說道:“那就從我十八歲那年逃兵計劃開始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