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有不少人是入翰林院后不到十年就開坊的,那時候若是再謀個外任去,起碼就是堂堂巡撫了。而先做外任,伺候只能是年復一年的在地方上遷轉,同樣是十年,這樣十年里能升到四品知府那都是萬幸了。”
張麗玲定定的看著河邊葉子落盡了只剩光禿禿枝條的垂柳,“那時大伯是很不情愿的,我們一家都覺得不太情愿。讀書人要讀出頭,太苦了。可是后來大伯還是聽了祖父的,我們一家,也都默認了祖父說的才是對的。每每我們覺得已經放下了,祖父卻能放下更多。放得下,以后方能拿得起吧。”
多的是迎難而上的人,如張老頭這樣知難而退,到的確是很少見的了。周朦朧不語沉思,想起第一次來時,在張老頭院子里看到的那三棵槐樹。
《周禮秋官》“朝士”條,周王的庭院又“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說法。三棵槐樹,原來是方便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上朝時找準自己的站位,即所謂的“三公位焉”。
《花鏡花木類考》“槐條”記載:“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蔭,一取三槐吉兆,期許子孫三公之意。”
心有如此深遠意向之人,竟然能思己之短,庭前止步。周朦朧心里嘆口氣,或許這就是當朝閣老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心胸吧。
問過就問過了,張麗玲小小年紀都如此放得開,周朦朧倒是不好多做挽留了。兩人在園子里走走停停,張麗玲聽說劉玉娘正月十八就成親,驚訝極了。
周朦朧想著她往后嫁的遠,并且那石家也是百年大族,成親后自然也是族人聚居,估計少不了摩擦齟齬,周朦朧就把劉玉娘這親事的前后緣由細細講給張麗玲聽。說不定哪天遇上什么事,想著也能做個借鑒的。
“真沒想到,玉娘她看著好似有些膽小,心里卻是這么有主見的。”張麗玲心里的震撼不可謂不大。尚京的貴女她見的多了,能在自己的姻緣上如此堅決,并且又是思前想后考慮周全,張麗玲覺得,怕是換作她,她也不見得能如劉玉娘那般果敢的選擇。
“人是沒遇到事,遇到事了,那不是人厲害,是事情逼著人厲害。”周朦朧由衷的感慨。暖房里嬌養的花朵,自然是見不得風吹雨打的了。
“周姐姐,我和您一起去給玉娘添妝吧。”張麗玲有些激動,她印象中那個羞澀膽小的劉玉娘,突然間就鮮活嬌艷了起來。“在尚京相遇一場也算得緣分了,誰知道往后各自嫁去別家,說不準一輩子再沒見面的機會了。”
“好。”周朦朧笑吟吟點頭,初二去作客,她和劉夫人說的是十二去添妝,就把日子告訴了張麗玲。
張麗玲在心里記住,還暗暗想著,回頭一定要和景妍婉露也說說劉玉娘的事情,讓她們倆也好長長見識見識,日后好姐妹們各自嫁了人,真是沒多少機會再見面的,各人心里能多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往后遇到了什么難處,想想總能多一條路走。
中午的時候,張太太在她的院子里招待周朦朧。這是周朦朧第一次踏入張太太的院子,跟整個張家宅院一樣,低調,細致,幽靜。不同的是,張太太的院子里種著柳樹。
周朦朧在張太太院子左側看到種著一排亭亭玉立的柳樹,特意四下觀察了一下,不由得心里會心一笑。
若是有心種柳的人,自然是知道柳樹栽植是很有講究的。
有話是這樣說的,“前不栽桑,后不種柳”,柳樹若是要栽植,要以庭院兩側為宜。
特別是以左最好:“東柳西桑,進益牛羊”喻意家庭收入昌盛。種在主母的庭院里,竟然讓人覺得有種特別的屬于家的味道。
張太太院子的右側是一排廂房,看不見那頭種的什么。吃飯時長廳開了窗戶,周朦朧特意走到窗戶邊上朝廂房外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隅伸過來的桑樹枝干。她不由得笑了,張家,果然只是看起來低調,瞧瞧,連每個院子里的樹木,都是那般花費了諸多心思的。
思及此,周朦朧心里又是一陣嘆息。如此細心調理多年的宅子,張老大人說不要就不要了。果然是真正的放得下之人,難怪他平日里一點架子都沒有,跟尋常人家的老翁一般,逗弄孫女沒大沒小的。
告辭的時候,周朦朧站在垂花門處等戚廷岳出來一道離去,就看見張老頭一邊說話一邊跟著戚廷岳往垂花門處走,周朦朧連忙過去行禮,小聲責怪戚廷岳怎么出來還要勞煩張老大人相送。
張老頭擺擺手,不在意的說道,“無妨,本身吃過飯我也要消消食兒,這些花花架子端著也沒什么用。”
周朦朧歉意的笑笑,轉頭和戚廷岳對視時,在對方眼里都看到了今兒來相問的答案。周朦朧看著面前一身家常布衣胡子花白的張老頭,笑著問道,“不知道老大人若是回了老家,可會在庭院里種樹?若是種,不知道老大人您會種什么樹?”
戚廷岳有些不明所以,一邊送周朦朧的張麗玲已經捂著嘴笑了。
張老頭也哈哈笑了幾聲,狡黠的看著花周朦朧,“我老家鄉下的庭院,早就種上樹了。我的院子里種的是榆樹。周丫頭,你給我解解?”
周丫頭……還叫她周丫頭呢……周朦朧瞇著眼睛笑,“《山有樞》里說,山有樞,漬有榆。”她又搖搖頭,“既沒有槐的才干功名,又無柳的姿態風流,榆樹之所以讓人青睞,概因它是一種活命樹吧。”
“不錯不錯……”張老頭摸著胡子非常滿意的點頭,“農家么,青黃不接的時候,能當糧吃能活命就是最好的了。離了朝堂,耳間不聞外事,只關心活命嘍……哈哈……”聽著這笑聲就能感受到老人心里的坦蕩和赤誠。
上了馬車,周朦朧才跟戚廷岳說起張家各個院子里種樹的隱喻,戚廷岳聽了非常驚嘆。“張老大人年歲如此,還能這般超凡外物,實乃罕見,令人更加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