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正如郭子儀所言,赤松德贊等人實在忍受不住我的辱罵。也或許,更想一鼓作氣攻下長安,拿我的人頭解恨。所以,草草的搭上浮橋,還根本沒有等到完工之際,就已經在整頓軍馬了。
可他們還在整頓軍馬,派去行半渡而擊之舉的首都軍區新編第四軍兵馬,早已在芳林門后集結。
隨著一聲號令,芳林門再次緩緩打開。五萬將士在第四軍的軍長慕容當和軍監軍韓傅的帶領下,鏗鏘有秩的走出芳林門,伴隨著嘩啦啦的甲胄聲響,快速奔赴渭水河南岸,并在百米外列陣靜待。
要說這個慕容當,其實是吐谷渾后裔。和叛將仆固懷恩一樣,也都是少數民族的將領,同樣在平息安史之亂時,立下過赫赫戰功。不但勇猛,而且知軍。
他之所以在渭河南岸百米處列陣,就是因為在這個距離上,對岸吐蕃和回紇人射來的弓矢射程達不到。即便是射到面前的箭矢,這么長的距離,也沒有了什么威脅。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吐蕃和回紇人都是騎兵,在平原和草原上自然風光無限。可此刻想渡過河,不說他們多不識水性,就算識水性之輩,也必須下馬牽行。到了渭河南岸,重新上馬后,方可發起沖鋒。可如今一來,這么短的距離,就失去了騎兵最大的優勢。這個,自然就是速度了。
何況,吐蕃和回紇普通士卒,裝備可沒有大隋士卒精良。而且,也沒有甲胄,就算對大隋將士沒有威脅的箭矢,在浮橋上也能對其造成足夠的殺傷。
更關鍵的還有,慕容當還很有針對性的帶上了幾張小型床弩,就以浮橋為目標。便是裝填再慢,可只要時不時射上一批,在如此密集的地方,也是**裸的收割神器了。
隨著小型床弩間斷的發射,大量的弓箭手不間斷射擊,浮橋上的蠻夷一時間就如同割麥子一般倒了下去。就算僥幸過了河,在這個短暫的距離里,別說列陣,就算能上馬,也不過撐了兩秒,就變成了刺猬。
得嘞,早知如此,我就該讓郭子儀多派些人馬了。這那里是打仗,分明就是屠殺嗎?不過,這些吐蕃和回紇人確實有膽氣。死了這么多人,還依舊前赴后繼,嘴里更不知道在高喊些什么?
“圣人提議的這套分段式射擊,確實威力倍增。以后,軍中定然要多加練習才行。”
我頗為自得的點點頭,“這是當然。進步之產物,就必然有可取之處了。不過,造就當下之局面,還是在于蠻夷軍騎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難行沖鋒之舉,才有了這種壓倒性優勢的錯覺。”
郭子儀口中所說的分段式射擊。其來源,據說是后世歐洲大陸另一個君王搞出來的。名字就叫拿破侖,這也是他流芳千古的根源之一。至于華夏大地那位大神,在什么時候也搞出了分段式射擊,我就完全不知道了。反正,大隋朝是沒有的,將領們下令喊射箭,結果一股腦就射完了。裝填再快,也會有真空期。所以,沒有射上兩輪,別人就摸到了你的面門。
ωwш _ттκan _¢O
火力的持續覆蓋,是戰爭的基本常識。雖然稀薄了不少,可威力卻是成倍提升。之所以要這么說,除了沒了真空期,更關鍵少了重復建設。嗯,也就是很多人一次性以一個目標點發射的情況出現。
關于這個毛病,其實我是看了第一軍將士們操習時,才發現的。既然,大隋朝還沒有分段式射擊的概念,我借鑒過來自無不可。而且,我還有少許的修改和加強。這便是,除了弓箭手分列射擊兩輪后,即可不再聽號令,而是自由射擊。
其中的原由,聽我慢慢道來。正因為前兩輪,是分列射擊,以及建立了射擊秩序。成熟的弓箭手裝填速度的差別,其實也很小。就算沒有了統一的號令,射出去的弓箭,也同樣能夠做到前后有序。
更關鍵的還有,若對面都是騎兵,此時已經沖鋒到了陣前。主將哪還有時間顧忌弓箭手在干嘛?前陣都已經在接戰了。若是遇到步卒或是不入流之輩,這么鋪天蓋地源源不絕的箭雨下來,恐怕早就拍拍屁股跑了。這時,還需要什么弓箭手,大家趕緊追擊吧。
都是軍伍老手,郭子儀等人看見這套并不復雜的新射擊方法,自然就知道妙處。所以,沒幾日就從第一軍傳了出來,首都軍區其余部隊皆有操習,只是尚不夠熟稔罷了。
當然,過分強調分段式射擊的作用,矯枉過正也不好。所以,我才給郭子儀潑冷水,用現在的地形說事。
這個道理,郭子儀自然也明白,只好嘆道,“圣人所言甚是。若是換個場合,這等景象,確實不會出現。說到底,步卒與騎兵相比,確實不可敵。日后,朝廷定要大肆加強騎伍才行。”
唉,關于這個東西,我自然也明白。雖然,我大隋跟后世的大宋不同,沒有先天的短板,是能自己產馬的。別說河套地區,就是關西地區也產良駒。我自然也希望看到,手下有大量的騎兵部隊,特別是重騎,如果再配上大隋的國器陌刀,那畫面真是美的不敢想象。
可這個東西,現實嗎?我想全面推行義務兵役制,就已經千難萬難。說到底,就是國家的財政狀況不允許啊?否則,那有讓各軍鎮自行解決糧餉的事情出來,以至于局勢崩壞如此。
所以,我現階段的首要目標,還是改革軍制,培養出足夠的職業軍人來,而不是本末倒置去養馬。畢竟,養一個人和養一匹馬,可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但步卒正面干不過騎兵,這是常識。但是,就一定沒有例外嗎?聽完郭子儀這番感嘆,我便斷然搖頭道,“吾聽聞一種戰法,就叫撒星陣,也叫拐子陣。只要勤加練習,就算是步卒,也能與軍騎對壘。”
郭子儀一愣,頓時就來了精神,“尚有如此之戰法,圣人但且給老臣分說一二。”
我抽出腰上的寶劍,就在城樓的地面上刻畫起來。一群將領,趕緊湊過來圍觀,繼而便聽我如此闡述,“撒星陣之訣竅,就是聚鐵騎于一處,號同命隊,此長于并力者也。什什伍伍,布如列星,越以聞鼓而散,聞金而聚。敵至鼓之,無所得及,及其疲而返,于是金之,殺獲殆盡。”
簡單來說,撒星陣就是以數人為一個小的戰斗團體,長槍,長刀,刀牌,鉤槍,樸刀等形成一個組合。一個個小的組合之間,各自為戰,既不用硬扛騎兵的沖擊,又可以在敵騎沖擊過來后,從側面或背后襲擊。當然,這對士兵的膽氣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才說必須勤加練習。
試想一下,一堆人就算散開,在對方無數的騎兵從身側沖擊過來后,戰場上一片煙塵,能有幾人能活下來。當然,處于這種混戰的場面,也是步卒最有利的時候。
шшш● тt kan● ¢ O
一幫人聽我解釋,頓時豁然開朗,更有人提到,“若是不以殺敵為首要,而行砍下馬蹄之舉,亦不足畏矣。”
我頓時問那人,“愛卿何人?”差點沒說明,這么經典的點子,也想了出來,是個人才。
那人臉一黑,“圣人莫不是又把末將給忘了。末將乃第一軍第二師師長陳同是也。”
就在我們一幫人聚精會神的討論,后世岳武穆大破金軍之戰法時,渭河另一邊的赤松德贊肚子都快氣爆了。心中更嘀咕,那柔弱的大隋軍士,何時已如此武勇,射擊之法何時如此之巧妙,竟從未停歇過一般。
好吧,也不是對方武勇。畢竟,對方都有甲胄在身,根本不懼己方的箭矢,打了快一個時辰,大隋軍伍除了被流矢不幸射中面門的傷亡者數人以外,基本就沒有其他的損失。而己方的漢子下了馬,在對方如此全副武裝面前,狗屁都不是,活生生的被阻攔于浮橋之上。傷亡者已逾數千,卻是進不得半分。
所以,赤松德贊也知道,如此打下去,半點用也沒有。除了自己這邊越打士氣越低下,平增更多傷亡外,反而會讓對方的士氣愈加高漲。
若是換個時間,赤松德贊定然會馬上鳴金收兵。可先前的那口郁氣,堵在心口,還遇上如此的境遇,更是窩心的厲害。所以,漸漸也失了分寸。
不過,雖然赤松德贊失了分寸不假,但他畢竟不是個傻子,也明白就靠這幾座浮橋想要渡河,即便把自己的幾十萬大軍都填進去,也未必能填滿。故而,開始大肆遣人再尋渡河之所,包括繼續搭設其余的浮橋。
發現吐蕃和回紇人已經開竅,渭水上下游的大量浮橋也慢慢搭設了起來,我就想提議鳴金收兵。
畢竟,第四軍是步卒,真等吐蕃和回紇人悉數過了河。別說只有五萬人,就是五十萬人,在滾滾鐵蹄的碾壓下,也是不夠看的。
但似乎距離浮橋搭設完畢,尚有一段時間。而且,吐蕃和回紇人也沒有減弱攻勢的意思。如此消滅對方生力軍的機會,我實在又舍不得。
就在這猶豫之間,我便聽渭河上傳來一聲巨響。繼而,就看見渭河上游一道浮橋砰然倒下。大量戰死的吐蕃和回紇士卒尸首,隨著浮橋一起落入水中。瞬間,就筑起了一道水壩,殷紅的河水更是開始改道,向四周蔓延。
投鞭斷流,我是沒有見過,估計還是夸大。但投尸斷流,我是真他娘的見到了。此刻,我也沒有什么可猶豫的了,趕緊提議郭子儀鳴金收兵。
但我還未張嘴,耳畔就傳來了金鼓止戈聲。自然是郭子儀已經早一步發現了這個問題,并且吩咐了下去。
可就算已經通知慕容當收兵,我的心情卻愈發緊張起來。除了已有不少吐蕃和回紇士卒正面躍馬淌水而過,與第四軍開始短兵相接外。還有大量的吐蕃和回紇士卒,從更遙遠的渭河下游渡水,開始迂回包抄過來。
就算慕容當再是指揮調配得當,先讓兩側兵士脫離戰場,漸漸縮小防御寬度和面積,并緩緩向后撤退。但他此時的位置,距離芳林門可還有足足十里地啊。
伴隨著吐蕃和回紇人發起的沖鋒越來越急,大隋軍伍久疏戰陣,操習不足的毛病,頓時就顯現無疑。開始有士卒從軍陣中脫離,還驚叫著逃跑。只是,在戰場上,這種無意識的逃跑就是送死。直到慕容當親手手刃數人,這種亂象才慢慢緩了下來,可原本緊湊的軍陣,也已經開始雜亂無章了。傷亡者,更是與時遞增。
看來,別說十里,就算是一里,第四軍也堅挺不下去了,遲早要灰飛煙滅。我的雙手緊握垛墻青磚,恨不得握爛一塊般,急道,“老柱國,快想些辦法啊。否則,第四軍危矣!”
郭子儀也是一籌莫展,“唉,還是操習日短啊。也幸有堅城可守。否則,老臣也要勸圣人暫時回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