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彩鳳望望他們天真熱情的臉,嘆一口氣說:“唉。我們家飯都沒得吃呢,那有錢讓永芳去上學呀!”
“文老師講了,學費拿不出可以減免的。”齊家說。
“是啊,永芳很聰明呢,他上學肯定會讀書的。永芳媽,叫永芳跟我們一道去讀書吧。”
彩鳳苦笑著搖搖頭說:“他在家裡要割柴,撿稻穗,挑野菜。那能和你們比呀。”
“割柴挑野菜放學回家禮拜天也可以做的。”
“去吧!去吧!永芳媽,叫永芳去吧!我們今天已經去報了名了。”
“今天文老師也問我:你們村裡誰家的小朋友還沒有去報名讀書的,叫趕快去報名。”永祿也補充的說。
彩鳳笑著對他們點點頭說:
“好!好!謝謝你們啦!我考慮考慮。”
家齊和永祿聽了高高興興地去了,他們一面走一面說:“如果永芳也去上學我們路上又多一個夥伴了。”
“讀書,讓永芳上學去讀書?”兩個小學生走了,彩鳳一面打著涼帽一面又思慮開了:孩子長大了讓他讀書,這是她早就想過了的事情啊,何至還在今天。當永芳剛剛呱呱墜地,她第一次抱他起來餵奶的時候,她當時就想:還是個男孩子,待他長大了苦苦難難也一定要讓他讀幾年書,可不要再像自己那樣,做個亮眼瞎子了。她時常怨恨她父親,她家裡富裕,父親叫他兩個哥哥都去讀書,還讀到中學,就是不讓她們女兒家讀書。使她們不識字,連到城裡買點東西扯點布,老是要問人家:“《源康》在那裡?《大有豐》在那裡?”連個招牌字都不認得。如今認得幾個姓字,還是小時候小哥和當年抗日時小魏教的。想著自己不識字的苦楚,她的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發誓,等孩子長大了一定要讓他讀幾年書開開眼。起碼也能認認招牌字,寫封信,記個賬的。千萬不能像她自己一樣,只認得自家一個姓字:“鮑”和“趙錢孫李周吳陳王”其他幾個姓字。編草帽記賬只會在墻壁上劃扛扛。記錯了也只好由人家錯。
再說學啥東西,都得從幼年開始的好,等年紀大了半路出嫁,就學不好了。
另外她還有一個現在不能說的願望,等過幾年,也許時勢發生轉變,永芳爹有信息了,或者他工作需要還留在北方,那時能通信了,他爹來信了,就要給他寫回信。這叫人家寫信多不方便呀。村裡還沒有會寫信的人,得要到外頭去請人寫。如果永芳讀書了,他到時候就能給他爸爸寫信了。總之,讀書肯定是好的,也是她多年的心願。但是要讓孩子讀書又談何容易!孩子去讀書,可不能再像在家裡一樣,這麼赤腳徒手的。衣服要給他穿得整整齊齊的,還要穿鞋襪,還要買書包,買筆墨紙硯,買書藉簿子,再加學費,得要化多少錢呵!就算是學費可以免,可是這些衣著鞋襪總要自己備的呀。這筆墨紙硯總要自己買的呀。更重要的是,如果永芳真的去讀書了,他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給家裡打柴火檢稻穗挑野菜了,家裡又少了一個幫手。就像那幾個小學生說的禮拜天還能來幫幫做這些事情,但到底要少多了,靠禮拜天去弄點柴火那是不夠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