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還是老問題。大隋行政架構由兩級調整為三級,多一個省級行政機構出來,所缺乏的官員又該如何處理呢?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最簡單。地方之州府官員,自然有貶有升,再將朝廷各部篩選一遍,也就是將一批京官趕去地方,其實也就差不多了。
嗯,這個又要怎么解釋呢?打個比方說,原來需要管理大隋三百六十州,假如一個部門的辦事員,就需要一百人。再管理這一百人,又需要十個人。現在,管理十七個行省和二個直轄市,辦事員的數量就用不了這么多,對吧?
其實,有一說一,就是因為要管理這三百六十州,導致大隋三省六部各衙司機構極其龐大,而且效率也很低,這便是我認為的大隋冗官之由來。說白了,人越多,單位越大,自然就人多嘴雜,也總有辦事的人,更有太多吃閑飯的人。
當然,既然行政架構這個東西我要調整。大隋現有官員的品級,也肯定要一并調整了。這個道理更簡單。首先,大隋朝現有的官階,是依照正、從、上、下,共分為九品三十級。再打個比方說,同樣是一州之刺史,品秩卻是自正三品到下五品,中間隔著十幾級,加上大量的散官和勛爵充斥,有些時候把我都搞的眼花繚亂,這就更別說大隋的百姓了。而且,這些名頭還大量占用了吏部和許多衙門的有限精力。
其次,便是官員的品秩,我不調整也實在不行。我又打個比方說,大隋其實對官員的品秩把控,還是很嚴格的。除了散官和勛爵,六部尚書,哪怕是原來的朝廷宰相,也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悉數都只是正三品。可到了地方呢?一個上州刺史,也是正三品。而我現在設定的各省之省長或書記,還是正三品。那么,各位且說說,官位一般大,到底誰該聽誰的。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我也很簡單,更清晰明了。說白了,就是我要一刀切,重新定級為五級十二品。其中的內容和條款很繁瑣,我就撿各位感興趣的說吧。
首先,五級為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和科級;十二品如此區分:一品,軍情院常委、尚書院常委、監察院常委和司徒、親王、國公等。至于那些原來到底是正一品的親王,還是從一品的郡王、嗣王,甚至包括從一品的國公,此后都不再有任何區別。
二品,就是各院之委員、郡公、縣公、光祿大夫、大將軍等。所以,以后的大隋一品和二品官員,也將是朝廷的國家級領導人。
三品,各軍區元帥、總監軍;朝廷三院之各部部長;各省之省長、書記和侯爵、各類大夫、將軍等。
以此類推,羅列至此。各位是不是覺得有些眼熟。沒辦法,我喜歡拿來主義。
當然,這套方案對于我來說,簡單是很簡單,卻勢必會引發很多矛盾。這個道理,同樣很好理解。即便大多數人的品秩都有提升,特別是我還會實行,就高不就低的原則。
就以郭子儀為例,他如今是首都軍區元帥,三品;上柱國,二品;國公,一品。那么,現在認定的品秩,就是一品,也領一品官員的那一份俸祿。可原本就是正一品的親王,現在卻要和從一品國公郭子儀平起平坐,甚至是享受一樣的俸祿和一樣的待遇,自然就有人心中不舒服了。
那也簡單,我只要能拉攏大多數,打擊少數人便是。反正這些高官多數都是虛職,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即便有個別人還想折騰,我也不介意中央情報局出手,殺雞儆猴便是。
當然,要說朝堂中樞還好梳理,可真到了縣處級和科級這個基層,可就不好梳理了。說白了,七品之縣處級,畢竟還有正縣級的縣令或知縣事。嗯,也就是我即將統一更名的縣長以及書記。八品副縣級,也可能還有沒當上書記的縣丞、主簿一流。
可這個科級,到底該怎么搞呢?說到底,按照我一刀切的方案,大隋以后也將不存在上中下三等縣的區分了,九品到十二品在地方上,自然就沒有了任何實際的意義。
要說這個東西,其實我起初的想法,也是準備只設四級八品的。后來卻越想越覺得不妥。究其根源,就是我為什么不能借此契機,再度加強中央集權,甚至是對地方的高度滲入呢?
道理很簡單。為何后世能管理到鄉鎮,甚至是村社,大隋只能管理到縣?而且,就算是對縣這個基層單位的管理,也十分粗狂呢?
想來想去,我認為就兩點原因。一則,是大隋的人口基數不夠;二則,還是地方干擾過大。甚至是,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朝廷中樞政令的上傳下達。說白了,這便是宗族觀念深重,門閥世家影響巨大,朝堂不好插手,也不敢插手。
所以,如何把管理做到更加精細,甚至讓中樞的政令徹底下到基層,乃至于地方反對的聲音,也在可控的范圍呢?關于這個,我其實研究了很久,而且已經出現了契機。這個契機,就是我在提出稅制改革時,吏這個群體,已經被我納入本級財政支出了。換而言之,就是原來不入流的小吏,也成為吃皇糧的人。
那我再進一步,封點小官,也是順其自然,更是名正言順吧?這些鄉之耆老,里之里正之流,大抵都會欣然接受,對吧?所以,這個九品和十品官員,我就準備封給耆老及副手,十一品和十二品官,則封給里正及最基層的小吏。當然,衙門捕快之流,也會因此受益,不但正式成為大隋帶編制的官員。而且,還是帶品秩的官員。
可是,我討好了這些耆老和里正之流,士林會不會不干呢?那好,我裁決一下,各位不妨都互讓一步,彼此給個臺階下好了。
至于這個臺階,其實就很簡單了。接下去,我將組織吏部對全國在籍吏員進行特別考試,除了耆老和里正之流,也包括捕快這些流外人員,悉數如此。
當然,這個考試難度也會很低,有一些基礎的知識和律法,主要還是以政治為科目。考過了,你才是大隋名正言順的官。畢竟,基本的常識已經有了,覺悟也還是可以的。如果考不過,那就只有對不起了。雖然可以留任,但你還是個吏,甚至連吏這種流外的人物,也都算不上了。
至于為何連吏都算不上呢?很簡單,以后的大隋將沒有吏這個稱謂。有的,也只是同九品至同十二品出身。各位想必也聽說過,國家科學院就是這種模式嘛,只能享受同級的待遇和俸祿罷了。而且,這個同某某品,可要比比某某品這個名稱強多了。比某某品,只能享受同級的待遇,卻是連俸祿都沒有的。
不過,各位既然連政考這種東西都不能過關,能力還是有待商榷的。而且各位也知道,吏部詮選沒法安排的官員,都快把吏部衙門給坐破了,我這當皇帝的也沒有辦法啊,總要給士人一條出路不是。
再者說,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嗯,也就是吏部銓選之官員,讓他們直接騎到各位頭上,哪怕是同九品官員的頭上拉屎拉尿,各位也肯定是不甚滿意的。
那么,就讓他們給各位打個下手,當個名義上的鄉長、里長,實際上的副鄉長,副里長總是可以吧?畢竟,他們可沒有同九品這個稱號,還是實打實的。當然,若是各位覺得自己能力有限,退位讓賢我也是勉強能接受的。
四家為鄰,五鄰為保,五保為里。就按一家平均四口人去推算,一里不過四百來人,差不多也就是后世一個普通行政村的編制。哼哼,如此數年下來,等到大隋的各里各坊,也就是后世行政村,居民社區的單位,都充斥著我親自篩選,還經過嚴格教育,頗具才能之輩去負責,甚至是去主政。試想一下,中央集權的高度,將達到如何的地步?屆時,還敢有人對抗朝廷,什么不交稅,甚至是聚強凌弱的事情出現嗎?到時,我的觸手會伸到哪兒?這個畫面真是不敢想象,簡直太美妙了。
那么,問題也來了。給士人大量入朝,親政一方的機會,也不一定能完全堵住悠悠士人的嘴啊。畢竟,吏這個東西,雖然占據了大隋管理階層的九成,更是中央政權的直接發言人。可千百年以來,吏和官之間形成的鴻溝,一時半會也是抹不去的。包括士人,也多半不愿意自降身份與之為伍。
所以,那些不愿意自降身份之輩,我也不勉強。說到底,大隋不缺當官的人,總有一些人會愿意的。等過些年,各位都完全習慣了,也就沒有那么多看法了,對吧?
當然,各位現在有想法,也很正常。包括你們的眼界高,能看懂其中的關系,也有可能。但有些話兒,卻是不能亂說的。你要亂說,我會讓人先去告誡你。告誡的話軟硬都有,不妨先聽聽。
“哥們兒,別鉆牛角尖了,你見過幾個小吏能流外轉流內的。皇帝在想法設法加強國家的控制,你就別添亂了。在大是大非的面前,還是清醒一點好啊。”
好吧,一些人就想明白了。“對啊,皇帝這套把戲,不還是流轉制度嗎?可大隋流外的小吏,轉流內這么多,有幾個真正能登堂入室的?一個小小的里長、鄉長,混個主薄。。。嗯,副縣長也就差不多了。你還真想當個長安市之市長嗎?若你真能當個長安市之市長,那是靠你的能力嗎?別說了,說多了。”
還有一些人,依舊沒明白,自己去琢磨。實在琢磨不明白,只要閉嘴就成,我不再管你。如果依舊狂妄至極,沒法沒天,我可是會讓他們什么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