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分爲一個伸向北極,一個延向赤道的兩大地區——密西西比河大河谷——見於這個流域的地球變遷痕跡——建立起英國殖民地的大西洋沿岸——被發現時,南美和北美的不同外觀——北美森林——大草原——到處漂泊的土著部落——這些部落的外表、語言和習俗——一個早已不存在的民族的遺蹟在外貌上,北美有一個一看就容易分辨出來的總特點。
陸地和水系,山嶽和河谷,都佈置得錯落有致。在此種簡單又壯觀的安排中,不但有景物的雜陳,還有景色的多變。
兩大地區基本上是各佔北美的一半。
一個地區向北延伸到北極,東西都與大洋相臨。它往南延伸,形成一個三角形。
最後在加拿大五大湖區下方,三角形的兩個不等邊**於底邊。
第二個地區從第一個地區的終點開始,包括大陸的所有剩下的部分。
一個地區略微斜向北極,另一個地區則略微斜向赤道。
第一個地區的大地向北徐緩下降,斜度讓人看不出來,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片平原。既沒有高山,也沒有深谷存在於這片廣袤的平地上。
這裡的河流彎彎曲曲,好像願意流到何處就流到何處。一些江河一會兒並行或匯合,接著分而又合,一會兒流到沼澤地帶,消失在它們自身造成的水鄉迷宮裡,經過如此千迴百轉,最後才注入北極的各海。這第一個地區南端的各個大湖,跟舊大陸的大部分湖泊不同,四周沒有羣山峭壁,湖岸平坦,僅僅比水面高出幾英尺。所以,每個湖就像裝滿水的大碗:假如地球的構造略微變動,湖水不是向北極一側涌,就是流到熱帶的海洋中。
雖然第二個地區有些凹凸不平,但更適合於人們定居。兩條大山脈在其中各據一方:一條山脈名叫阿勒格尼,它沿大西洋沿岸延伸;另一條(落基山脈)跟南海(太平洋)平行。
①1341649平方英里。見達比《美國視野》第449頁,費城,1828年。(托克維爾引用的是沃登法譯本)換算時按每里約等於2000圖瓦茲。
②法國的面積爲35181平方里約。
③魯日河(紅河)。
④2500英里,合1032里約。見沃登譯《美國的性質》第1卷第166頁。
⑤1364英里,合563里約。同上書第1卷第169頁。
⑥指密蘇里河,同上書第1卷第132頁(1278里約)。
⑦指阿肯色河,同上書第1卷第188頁(877里約)。
⑧指魯日河,同上書第1卷第190頁(598里約)。
⑨指俄亥俄河,同上書第1卷第192頁(490里約)。
⑩指伊利諾伊河、聖弗朗西斯河、聖皮爾河、得梅因河。以上河流的長度,我是按標準英里和每里約等於2000圖瓦茲折算的。
這兩條山脈之間的空間,計有228843平方里約①。所以,它的面積差不多是法國的六倍②。
但是,一個大河谷卻在這個廣大的地域內形成,並且這個大河谷從阿勒格尼山脈的圓形峰頂迤邐而下,然後漸漸上升,一直爬上落基山脈的各個山巔。
一條巨川在大河谷的底部流著,從羣山流下的各條河流從四面八方匯入其中。
從前,爲了紀念遠方的祖國,法國人曾經將這條巨川稱做聖路易河;但是印第安人卻用他們的誇張說法,將它稱做“諸水之父”: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從我在前面所講的兩大地區的交界處發源,源頭離分隔這兩大地區的高原的最高點不遠。
另一條河③也在這最高點附近流出,它幾經迴轉,最終流入北極的海洋。有一個時期,密西西比河本身的河道好像並不穩定。它曾多次改道,只是在從湖區和沼澤地帶緩緩地流出以後纔會穩定流向,最後緩緩地向南流去。
密西西比河時而在大自然給它挖出的黏土質河牀中靜靜地流過,時而又因暴雨而變爲洪流,流程1000多里約④。
在距河口近600里約處⑤,水深平均已達15英尺。載重300噸的船舶,能從河口上溯差不多200里約。
向它供水的大河有57條可通航。在密西西比河的支流裡,據計算,有一條長1300里約⑥,一條長900里約⑦,一條長600里約⑧,一條長500里約⑨,四條長200里約⑩。至於由四面八方匯入其中的無數小河,就沒必要提了。
密西西比河流經的河谷,好像是爲它專門創造的。這條大河兼有爲善的意志和作惡的意志。它在這方面儼然就是神。大自然在近河地方展出一片用之不竭的沃野;距河越遠,草木也便越稀疏,土地也就越貧瘠,萬物也就越羸弱衰敗。任何一處巨大變化在地殼上留下的痕跡,都比不上密西西比河河谷在這裡的清晰可辨。流域內的所有景象,都是水的作用的例證。豐收和歉收,全是水的創造。古代大洋的海水,在現在的谷底沉積了厚厚一層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沃土,而且在水退時將它衝得平平坦坦。河的右岸是一①100英里。
②約900英里。
③馬爾梯·布倫在其《世界各洲地理概要》(1817年)第3卷(第5卷)第726頁上說,安的列斯羣島的海水清澈得能看見水下60米的珊瑚和魚類。船隻猶如飄浮在空中一樣。航海者通過透明的**俯視海底公園,感覺有些眼花繚亂。在這個海底公園裡,五光十色的貝類和魚類在黑角藻簇和海帶叢裡閃閃發亮。
眼望不到邊的平原,平坦得就像農民用磙子軋過似的。但是離山越近,土地也會變得越不平坦、貧瘠。這裡可以說是千里崢嶸,到處可見古老的嶙峋巖石,就好比一架一架骷髏立在那裡,時間早已把筋肉吃掉了。地表是一層沙子,由花崗巖風化而成,一些形狀不規則的巖石鑲嵌在上面。一些植物只有費盡力氣排除掉這些障礙,才能夠冒出它們的幼芽。有人說,這是一片滿布一座巨大建築物的殘垣破壁的沃野。通過考察,很容易看出,這些巖石和沙子在成分上與落基山的嶙峋不毛山頂上的沙石完全一樣。在谷底沉積出土地之後,毫無疑問地洪水又將一部分巖石從山上衝了下來。這些巖石從斜坡上滾動下來,你推我擠,相互衝撞,最終在它們原來所在的山巔的腳下停了下來。(A)一言以蔽之,密西西比河大河谷是僅有上帝纔可以給人們準備出來的最佳的住所。然而在目前,它還是一大片荒漠。
在阿勒格尼山的東側,在這條山脈的山麓和大西洋之間,是一條由巖石和沙子構成的看來只在海水退瀉時留下來的長岡。這個長條地帶的平均寬度僅有48里約①,然而它的長度卻達到了390里約②。美洲大陸這一地區的土地,給開墾者的勞動僅僅準備了困難。這裡的草木種類單調,而且還不茂盛。
最先聚來了披荊斬棘的強人的正是這一條荒涼無人的海岸。日後誕生美利堅合衆國的英國殖民地也恰恰是在這一條不毛的沙嘴地帶成長和壯大起來的。現在,實力的中心依舊在這裡。但是在它的西面,行將掌控這個大陸的偉大民族的積極力量,正在悄然地集聚。
當歐洲人最初登上安的列斯(西印度)羣島的海岸,並在不久之後又登上南美大陸的時候,他們覺得來到了詩人們吟誦的仙境。海面閃耀著只有熱帶纔有的磷光,海水清澈得能讓航海者看見海底③。小島好像是一個個花籃漂在靜靜的海面,星羅棋佈。
在這迷人的地方,極目所看到的一切,好像都是爲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準備的,或爲了讓人享受而特意安排的。大多數樹木掛滿了富含營養的果實;但是一些對人沒多大用處的果實,則由於其色彩鮮豔繽紛而讓人賞心悅目。一條條綴滿鮮花的美洲野藤將由芬芳的檸檬樹、野生的無花果樹、圓葉的桃金娘樹、夾竹桃樹和帶刺的金合歡樹匯成的叢林裡的所有的樹木連接起來,一羣羣在歐洲不曾見過的飛禽則展開翅膀顯示其深紅色和天藍色的華麗羽衣,並配以跟充滿活力和生命的大自然和諧完美的鳴聲大合唱。(B)在這種輝煌的外表之下隱藏著死亡,然而人們當時並沒有察覺,相反卻沉湎在這種環境的氣氛之中。我真不知道有什麼消極影響,曾像這種環境這樣讓人僅顧眼前而
①後來發現,北美的印第安人跟通古斯人、滿洲人、蒙古人、塔塔爾人和亞洲其他遊牧部族,在體形、習慣和語言上存在某些類似。亞洲的這些部族輾轉到接近白令海峽的地方之後,在古代的某一個時期可能遷移到荒涼的美洲大陸來了。但是科學還沒有達到弄清這一點的地步。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馬爾梯·布倫著作第5卷;洪堡(亞歷山大·馮·洪堡)的著作;費舍:《美洲大陸起源的推測》,(大概還有)費舍:《美洲大陸的起源》,彼得堡,1771年;阿戴爾:《美洲印第安人史》,倫敦,1775年。
不管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