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五章 渤海人來犯

大軍終于渡過了黃河。在孟州修整一日后,再次悉數開拔,徑直奔赴德州。

這一番行軍,僅用了九天,比渡過黃河的時間,還足足少了一日。

當然,孟州到德州,也足足有五百公里。平均下來,每天要行軍接近六十公里。有一說一,這個強度別說在大隋行軍史上,就是盤古開天地以來的行軍史中,也少有人能夠辦到。

要說第七軍的騎兵還好,可確實苦了這些靠腳丫子,一步步走過來的第二軍步卒和部分民夫了。

之所以要如此高強度的急行軍,有遠程拉練以磨合軍伍,甚至是提高戰場作戰能力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楊瀚所部第十軍駐防的滄州丟了。這也是渡河后沒多久,我就收到的消息。

五萬兵馬,更有堅城在手,卻被范陽和平盧十萬兵馬攻下,我不知道是楊瀚太無能,淄青軍過于孱弱呢?還是范陽和平盧這些北地健兒,當真世間罕有,勇猛無敵。

滄州一丟,齊魯大地的門戶頓開,我怎能不急?此番北伐,我還是御駕親征,其戰略意圖就是減少戰火蔓延,以控制在幽燕一地。等戰事結束,再依靠舉國之力,進行數州之地戰后恢復,也很容易。若是齊魯之地大規模遭殃,這就不是想短時間恢復,就能恢復過來的。畢竟,此時的齊魯大地,其富庶可比幽燕之地強了太多。

說白了,我之擔憂,就在于這些地方亂軍的行事手段。其所作所為,有些時候比吐蕃和回紇人還要不堪,不止行軍過境同游牧民族一般不會自備糧草外,更要多做殺戮之舉。

或許,在這些亂臣賊子看來,殺人就是提高軍隊戰斗力的一種最直接方式,那怕被殺死的都是無辜平民。安史之亂后,大隋諸地十室九空,人口銳減,其根源就在于此。

不過還好,想必李懷仙也聽聞我的中軍大部已趕到,也不敢過于放肆。除了加固滄州之城防,也僅派遣小部兵力去各地收集糧草,暫時對地方的騷擾倒也不大。至于他的做法,輪到我現在看來,倒有些學當時長安之戰時我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固守待援。

可我就實在不明白了,我當時想固守待援,也的確有援軍可以期待。而李懷仙十萬范陽和平盧大軍皆在于此,還有什么可以依仗?

想不明白,我只好不再去想。除了讓三軍將士在德州城外好生修整外,我還讓人去把楊瀚及一幫第十軍主要將領給押了上來。

對,就是押上來。失土之責,這個罪名可是不小的。畢竟,我當初可是再三吩咐,只需堅守一個月即可,以待朝廷中軍大部趕來。

而這幫人呢?不過守城數日,滄州城便易了主。若不是我來的及時,恐怕眼下的德州城,也早就保不住了。

待楊瀚一幫人帶進我的中軍行轅,我便拍案而起,指著眾人的鼻子罵道,“吾先前是如何吩咐的?莫失滄州,滄州不容有失。說了一百遍,爾等竟然還是丟了。當真以為,大戰當前,吾不敢問罪于爾等嗎?”

眾人跪在地上,只是叩首不止,除了說些什么饒命,圣人寬恕之類的廢話,別無其他,我自然也懶得理睬。可怎么處置呢?臨陣斬將,容易導致軍心不穩,確乃兵家之大忌。

再者說,楊瀚等人皆衣衫襤褸,面帶饑色。雖然本事乏陳可缺,兵伍更是不堪,但我的一些規矩和要求,還是悉數聽了進去,這便有了一些心軟。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第十軍丟了滄州,還倉皇而逃,想必軍中之輜重糧草盡失。而從滄州到德州,足有一百五十公里,這數萬人可沒有我中軍部隊日行六十公里的本事,如此至少需要三五天。

而這三五天里,即便有同鄉的情誼所在,還能不大規模侵犯地方以至于擾民,就實在難得了。

所以,就因為這些憐憫心,我便嘆道,“罷了,罷了。爾等雖然兵敗,但太宗皇帝之教諭,‘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這些道理,爾等也還算明白,罪不至死。吾此番就不再深究,著人押縛長安,交由軍情院統一處置,從輕發落便是。”

剛揮手示意隨從將這些人帶下去,我就聽人稟報,說帳外有人求見,長安來客,還有要事相商。

長安來客,自然就是中央情報局之線人有密報稟告。當然,這些密保已經不是從長安周轉而來。事急從權,為把握戰事的一切信息和動態,我已經要求中央情報局負責東北片區的情報人員,將涉及東北區域的所有情報,直接送到我的面前。

而負責東北片區情報工作的,也是一名宦人,叫做白從起。其實,他也是原來洪甫替我掌管的那一批宮中線人之干將。

于是,我自然吩咐允其覲見。不多時,白從起就來到帳內,還拖著公鴨嗓子急匆匆的說道,“圣人,大事不好。”

輪到這時,我也不由一愣。沒曾想,竟然是白從起自己趕了過來。倒也不是別的,我雖然要求中央情報局東北分局,要立即安排專人從總部濟州趕來隨駕,以便于我直接掌握東北地區一應情報。可考慮白從起年事已高,卻也沒有明確必須是他。

白從起再有邀功之心,濟州到德州的路途可是不近,加之行程也肯定不會太平。想來,應該夠這老頭喝一壺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這老頭一進門就喊大事不好。我也實在想不出,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什么變故?

于是,待白從起氣息平穩些后,我才緩緩問道,“何事慌慌張張,能有何等大事?”

白從起邊給我施禮,就邊急道,“圣人,當真大事不妙,渤海人來犯。”哦,白從起口中的渤海人,其實就是大隋原本的屬民,現在的鄰居渤海國。

這渤海國,本是以靺鞨族為主體建立的國家。高宗皇帝當年聯合新羅,滅掉了高句麗,為了防止高句麗政權復辟,不得不強行將“粟末靺鞨附高麗者”等徙居營州。而靺鞨族酋長乞乞仲象,就在這部分粟末人當中。如此一來,乞乞仲象一族便在營州生活了三十余載。

后來,營州都督趙文翙依仗手中的權勢,對營州諸多少數民族之剝削和壓迫越來越重,就激起了民憤。契丹首領李盡忠等,便殺害了營州都督趙文翙公開叛隋,而居住在營州的粟末部人,也加入了反隋的行列中。

這時,已經是武媚后周朝的事情了。武媚便派曹仁師統率大軍前去鎮壓,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所部渡過遼水東逃。為了瓦解東北少數民族的反隋聯盟,大隋朝便在對契丹實行武力圍剿的同時,也對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撫政策,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

但乞四比羽不相信朝廷有此誠意,拒不受命,結果被大隋追兵斬殺。接著,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作榮代父而立,率余部繼續東逃。

武媚只好再派契丹大將楊楷固前去討伐,并緊追不舍。隋軍追大作榮至天門嶺,也就是后世的遼寧省哈達嶺處。善于用兵的大作榮,借助于天門嶺的復雜地形,合高麗、靺鞨之眾,大敗隋軍,楊楷固僅以身還。

而這時,突厥攻入媯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契丹與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東北的道路就被正式阻隔,大隋朝也一時無法討伐。這時,大作榮便遣使與突厥結盟,又通好新羅,自號震國。都城初駐于舊國,也就是后世的吉林敦化。

直到玄宗皇帝冊封大作榮為渤海郡王,這才有了渤海國的稱號。大作榮死后,大武藝“斥大土宇”,其疆域北至后世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至后世吉林白城、大安,南至朝鮮之咸興道附近。

安史之亂的時候,渤海國更是趁著大隋朝內亂,無暇顧及之際,又將營州、平州之地悉數占據。接著,大武藝便將國都遷至西京鴨綠府,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臨江市。全國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縣,渤海國由此便有了“海東盛國”的美譽。

現如今,渤海國在世的國王,叫做大欽茂,乃大作榮之孫,大武藝之子,而渤海國據說人口已達三百萬之多。即便與吐蕃或回紇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的。

“渤海人?”一聽白從起說到渤海人來犯,我頓時也驚住了,下意識就問道,“吾此番北伐,關渤海人什么事情?莫非這幫寮夷,也想反隋不成。”

接著,不用白從起解釋,我就明白了過來。李懷仙這廝,肯定在起事以前,就已經和渤海人暗通款曲,說不準暗中早已經投靠了過去。畢竟,在李懷仙看來,與其落到大隋朝廷的手里,還不如降了渤海國,日子過的滋潤。此番搶占滄州以待援軍,原來等的就是渤海人。

至于大欽茂如何打算,其實就更簡單了。將幽燕之地攬入懷中,作為渤海國入侵大隋領土的屏障和壁壘,怎么謀劃自然都合算。

想清楚這些關系,我只好再問白從起,言道,“這渤海人來了多少?先鋒軍已抵達何處?”

“具體之兵馬總數,尚無法得知。不過,其先鋒兵馬估摸著至少五萬人,已至平州。”

“嘶,”聽到這里,我更是暗吸一口涼氣,先鋒之兵馬就有五萬人,其本部兵馬又怎么可能會少。若說先前的我,還有打敗李懷仙的必勝信心,此番多了渤海國這些變數,鹿死誰手可就真不一定了。

若是我輸了,其結果真的不敢想象。各地不臣之輩,說不準就要揭竿而起了,朝中守舊之勢力也會抬頭,大隋將被這一戰,直接打回解放前。而那時的我,即便成不了王莽第二,也多半比先輩煬帝的結果,好不到那里去。

但此刻慌亂,又有什么用,依舊解不了這個困局。唯一的解決方法,其實不是從長安或洛陽調兵,畢竟已經鞭長莫及,而是要盡快處理到李懷仙一部。只有將李懷仙部徹底打散或是打崩,我才能騰出手來對付渤海人。

于是,我立即吩咐道,“傳令下去,犒賞三軍。明日開拔,后日午時之前,必須趕到滄州城下。此外,傳旨薛平,莫州就不用管了,必須馬上分兵,趕在渤海人之前奪取檀州、薊州。國事當前,無論付出何等代價,勿使渤海人不得南下半步。若有逾者,一律軍法從事。”

檀州,大概就是后世的北京市密云區,而薊州,就是天津市的薊州區。至于莫州,便是后世河北的鄚州鎮,實則幽州之南大門。本來,薛平率部奪下易州后,兵峰直指莫州,就已經有了完全斷絕李懷仙后路的機會和可能。

但忽生變故,不管會不會是放虎歸山,我都必須讓薛平完全放棄莫州,甚至是幽州,直接撲到幽州背后二鎮重地去駐扎,以達到分割戰場之目的,給我提供打散打崩李懷仙一部的時機。

當然,這個時機也不談上多好。畢竟,我雖然戰略上藐視李懷仙,可現在必須用十萬大軍,去硬碰對方同樣的十萬大軍。而且,還要盡快消滅,這個難度系數可就直線上升了。

最關鍵的還是,幽州背后的二鎮重地,我能看得見,渤海人也同樣看得見。論距離來說,莫州之薛平和平州之渤海先鋒軍,路程也差不多,能否率先搶下來,還是靠各自的本事和速度了。

第十五章 錯有錯著第七十八章 勿失國土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七十六章 黑水部之隕落第六十三章 世世代代北井人第五章 千秋節怎么過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二十二章 友好協商第二十四章 偃師之行第二十八章 長安的環境改造第七十一章 這就是命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三十章 最好的保護第二十六章 戰場之王第六十章 河風好涼第十四章 掠奪,長期掠奪第八章 簡直就是天才第十二章 甕中捉鱉之策第二十章 奇怪的畫面第六十一章 計劃經濟為主導第二十章 高速還是國道第三十八章 幾個好消息第十四章 TiTi TaTa第六十六章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第九章 火燒連營第六十九章 圣論第七十章 神之自信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六十一章 巨貪第三十六章 元日聯歡晚會的設想第四十四章 望仙樓第四十四章 望仙樓第五章 不一樣的浴堂殿第三十三章 敲竹杠第四十六章 叛賊、漢奸,走狗,賣國賊第二十八章 眾龍驛之戰第二十四章 偃師之行第三十九章 貍貓換太子第三十九章 下一個江南魚米之鄉第六章 好冤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十九章 一樁美差第四十九章 可堪大用第三十六章 坑老丈人第三十五章 大忙人第四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七十一章 造反有理第四十七章 飛去飛來宰相衙第三十六章 元日聯歡晚會的設想第五十七章 一個朋友第五十九章 匯集天下財富第五十六章 高峽出平湖第五十四章 北井市第五十六章 高峽出平湖第二十九章 國家英雄紀念碑第二十七章 莫吉是誰第三十三章 長的真好看第二十二章 胡蘭英的心思第四十七章 飛去飛來宰相衙第一章 規矩和不規矩第三十四章 排憂解難第二十六章 長鄂鐵路第五十二章 皇家御制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二十章 大算盤里面的小算盤第二十九章 楊家好男兒第六十七章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第四十七章 該折壽了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二十七章 莫吉是誰第三十四章 顏面丟光才好嗎第三十七章 從龍不簡單第二十三章 把場子找回來第十六章 兩個黑人第四十三章 國民基礎保障第四十四章 土地拍賣第四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七十八章 勿失國土第三十四章 顏面丟光才好嗎第三章 大家但請內里坐第一章 規矩和不規矩第四十八章 天啊,土豆第十五章 錯有錯著第三十七章 內庫資產管理委員會第二十六章 長鄂鐵路第十六章 兩個黑人第十章 皇妹升平第四十六章 募工,募工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十九章 胡說八道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七十七章 三不選原則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七十六章 黑水部之隕落第五十八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六章 印度總督府第六十七章 后宮大清洗第四十六章 募工,募工第三十五章 示愛第三十七章 上陽白發人
第十五章 錯有錯著第七十八章 勿失國土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七十六章 黑水部之隕落第六十三章 世世代代北井人第五章 千秋節怎么過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二十二章 友好協商第二十四章 偃師之行第二十八章 長安的環境改造第七十一章 這就是命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三十章 最好的保護第二十六章 戰場之王第六十章 河風好涼第十四章 掠奪,長期掠奪第八章 簡直就是天才第十二章 甕中捉鱉之策第二十章 奇怪的畫面第六十一章 計劃經濟為主導第二十章 高速還是國道第三十八章 幾個好消息第十四章 TiTi TaTa第六十六章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第九章 火燒連營第六十九章 圣論第七十章 神之自信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六十一章 巨貪第三十六章 元日聯歡晚會的設想第四十四章 望仙樓第四十四章 望仙樓第五章 不一樣的浴堂殿第三十三章 敲竹杠第四十六章 叛賊、漢奸,走狗,賣國賊第二十八章 眾龍驛之戰第二十四章 偃師之行第三十九章 貍貓換太子第三十九章 下一個江南魚米之鄉第六章 好冤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十九章 一樁美差第四十九章 可堪大用第三十六章 坑老丈人第三十五章 大忙人第四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七十一章 造反有理第四十七章 飛去飛來宰相衙第三十六章 元日聯歡晚會的設想第五十七章 一個朋友第五十九章 匯集天下財富第五十六章 高峽出平湖第五十四章 北井市第五十六章 高峽出平湖第二十九章 國家英雄紀念碑第二十七章 莫吉是誰第三十三章 長的真好看第二十二章 胡蘭英的心思第四十七章 飛去飛來宰相衙第一章 規矩和不規矩第三十四章 排憂解難第二十六章 長鄂鐵路第五十二章 皇家御制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二十章 大算盤里面的小算盤第二十九章 楊家好男兒第六十七章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第四十七章 該折壽了第六十七章 過猶不及第二十七章 莫吉是誰第三十四章 顏面丟光才好嗎第三十七章 從龍不簡單第二十三章 把場子找回來第十六章 兩個黑人第四十三章 國民基礎保障第四十四章 土地拍賣第四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七十八章 勿失國土第三十四章 顏面丟光才好嗎第三章 大家但請內里坐第一章 規矩和不規矩第四十八章 天啊,土豆第十五章 錯有錯著第三十七章 內庫資產管理委員會第二十六章 長鄂鐵路第十六章 兩個黑人第十章 皇妹升平第四十六章 募工,募工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十九章 胡說八道第五十七章 輔國之死第七十七章 三不選原則第四章 靡靡之音第七十六章 黑水部之隕落第五十八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六章 印度總督府第六十七章 后宮大清洗第四十六章 募工,募工第三十五章 示愛第三十七章 上陽白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