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朝臣空缺的問題,我便繼續說道,“吾聽聞秘書省校書郎白居易那廝,素有才情。如今,任職已三年有余,棄之不用,著實可惜了些。此番,便擢升為翰林學士吧。”
自那日和白居易偶遇,我其實一直在考慮,如何安排這尊大神的問題?本來,見其思想頑固,對我的執政思路多有抵觸,就想放任不管。可后來想想,也多有不妥。畢竟,在我有限的歷史知識里,也知道他的人生不算如意,甚至是凄苦。這廂,便想著把他調到翰林院來當差。
不參知政事,卻地位崇高,還有好吃好喝供著,就權當我的文秘好了。反正,我的才情差,也需要人去補充。當然,有一個毛病,我卻必須要求白居易改掉,就是少整天苦大愁深的模樣,學學多給我唱唱贊歌。
既然想到了白居易,他那個人品也堪憂的同伴元稹,其實更符合我的胃口。嗯,至少我們都是同道中人嘛?臭味相投,也不妨給他安排個好去處。
于是,我再說道,“另有校書郎元稹,甚合吾意。頗具才干,棄之不用,也同樣可惜了些。此番,便擢升為中書舍人,到中書省從事便是。”
眾人自然稱是,韓翃卻是心中一陣竊喜。這個道理也簡單,中書舍人品秩雖不高,只有正五品,可偌大的中書省也就六個坑啊,此番調來元稹,就多了一個。
若是先朝的帝王,大不了增設一個便是。可韓翃雖與我接觸的時間不長,我大致的秉性卻摸了個清楚。我是生怕坑多了,浪費糧食,豈有平白增添的道理。那么,就必定有人調走或是提拔。
一個五品官,在別人眼里,也算高官了。更何況,還是中書省這種大隋權力中樞的地方。可換到皇帝眼里,狗屁都不是。既然皇帝親自過問,豈有平級調動的道理。如此一來,自然就是重用和提拔了。
當然,韓翃也想,當日天香樓放肆,自己在皇帝眼里落了下乘。雖然,皇帝最近對自己的態度溫和了不少,甚至也贊許自己的能力。但厭惡這個東西,豈能是說改觀就改觀的。這個會被皇帝重用和提拔之人,未必就是自己?可是想來想去,皇帝與另外五位中書舍人,連見面的機會都少,怎么又會忽然想起那幫同僚呢?
難不成,真是自己?韓翃越想越是篤定,這便是韓翃這廝心中竊喜的原因。只是想不明白,我會把他提拔到什么位置。中書侍郎?好似也沒有空缺啊。
我沒有讓韓翃受太多的心理煎熬,直接吩咐道,“朝廷各省各部都有制式,吾不想壞了規矩。既然元稹到中書省任中書舍人一職,吾也覺得這韓舍人,還符合吾的心意,便接任中書令一職吧!”
韓翃一聽,狂喜般給我連連叩首謝恩。眾人紛紛給韓翃道喜,心中一樣開始欣喜不已。來了,正題終于來了。
我咽了口茶水,清了清嗓子,方緩緩繼續說道,“解決尚書六部及各職司空缺,甚至是擢升韓中書等人,于國而言,皆是小道。畢竟,這些職司的問題不解決,雖可能影響三省六部的正常運轉,卻不會失了國之根本。那么,吾就要問了,在各位愛卿看來,國之根本是什么?”
見我說完,就直直的看著自己。剛從地上爬起來的韓翃,也是一愣。方才實在太興奮了,不免就走了神。
天啊,我韓翃竟然一日之間,從區區的正五品中書舍人,直接跳成了正三品的中書令,簡直是曠古奇聞啊。回去給夫人說說,肯定她也斷然不信。
算了,跟那婆姨說什么,倒胃口。若不是當年想攀附她家門楣,誰會娶她。哎,還是柳姬好啊,知情識趣,更善解人意。嗯,還是可惜了,她不為我守身如玉,為形勢所逼,本不該怪她。可如今,卻嫁做他人婦了,我韓翃卻是更不能容忍了。
可又一想,我韓翃如今也是堂堂中書令了,何必如此小肚雞腸,便是將柳姬納為妾室,又有何不可。而且,恐怕家中那婆姨,也不敢再大吵大鬧了。還有,潘將那廝,如今想必也不敢不放人了。若是不放,我定要其好看。
哎,不對,韓翃忽然就回過味來,圣人方才說什么呢?我一句也沒有聽見,他看著我是什么意思,莫非嫌我感恩不夠誠懇。
于是,韓翃再度一膝跪地,言道,“微臣定當為圣人肝腦涂地,死而后已。”
眾人一看,也終于反應過來,慌忙發表誓詞。
我頗許的點了點頭,“不錯,不錯。在吾的眼里,大隋的子民,是國之根本,爾等,亦是國之根本。有人覺得,這大隋的天離開了他,就好似不能再轉。還敢和吾搞逼宮這一套。那吾就讓這幫蠢人瞧瞧,吾不但能讓大隋的天轉下去,還能轉的更好。”
停頓半許,看著眼前這些人,我緩緩說道,“《尚書》中言: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故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丞相知與國事,太傅知與軍事,御史大夫知與監察。三公之制由此流傳下來,西漢襲秦制,東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大隋自開國以來,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更有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的說法。只因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三公之制名存實亡也。所以,在三公制這個問題上,吾其實也思前想后了許久,終認為有可取,更有不足之處。可取之處,就在于分而治之,互不轄屬。不足之處,在于三公之位權柄過甚,若不加以挾制,恐危及國之安危。如此一來,吾便多番琢磨,便理了套三院之方案出來。只是如此國之大事,不敢輕易示之罷了。”
咽了咽口水,示意宮人們填些茶水,也不聽眾人的議論,我便如堅定信念般說道,“吾之三院,即于軍事,設立軍情院,決斷大隋一應軍務;于民事,設立尚書院,決斷一應民事;于百官之監察,設立監察院,三院皆互不轄屬。只是軍情院改制,茲事體大,還需日后漸漸施行。然則,朝堂敗壞如斯,事急從權,如今便不得不下此猛藥了。所以,這尚書院和監察院改制無須拖延,馬上予以施行。亦為后期軍情院改制提供經驗,更為決斷國事提供便利。”
這個什么軍情院,許多人都聽到過風聲。第一時間,就覺得是皇帝胡搞,不過是要給那些大元帥、大將軍之流換個名頭,再多添幾把交椅罷了。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越覺得美妙。若真能把一群誰也不服誰的軍漢拉到一起,只搞文斗不搞武斗,也不用他們這些朝廷臣工整日操心了。至于把兵部的職司交出去,他們倒沒有太多的意見,好似那幫大老粗誰愿意和他們糾纏一般。反正,我們是管不住的,皇帝若真想親自去管,我們自然也沒有意見,還少了份責任。不過,但愿皇帝能管住,否則必定天下大亂。
只是,這個尚書院和監察院是個什么鬼,怎么從來都沒有聽過。于是,便有人好奇問道,“圣人,臣等實在不知,這尚書院和監察院亦為何物?還請圣人明示。”
“嗯,尚書院嘛,愛卿當其是尚書省便是。至于監察院嘛,愛卿當其是御史臺的升級版亦可。”
“御史臺,還是升級版?何物?臣等依舊不甚明了,還請圣人明示。”
“這個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比現有的御史臺功能更強大。該怎么說呢?首先是機制上,監察院,暫時將設三名常委,皆由吾在委員中選擇,并親自任命。此外,常委還會輪流擔任監察院之總督,負責組織常委工作。。。”
我簡單的把這套常委工作流程闡述了一遍。說白了,還是我和郭子儀交流的軍情院常委一樣的把戲。見眾人沒有太多的疑問,就繼續說道,“監察院將下轄三部,即法務部、監察部和審計部,現階段三名常委各領一部。大理寺直接納入法務部,除完善相關律法外,更負責一應刑獄的判決,刑部以后僅負責案件的受理和查辦,不再有審判之權。待法務部完善后,不論是民事或是文武百官犯案的審判,均由法務部完成。同理,御史臺納入監察部,不再只有風聞奏事之權,而是同刑部一樣,具有承擔官員犯案的受理和查辦之責。至于審計部,則是一個全新的職司,其職責,就是審計朝廷直至縣所有職司的往來賬目。州府及縣各設書記一名,暫由各地采訪史之流擔任,不足者以長史和主簿擔任,其品秩調整為與刺史或縣令同級,配備相應三部職司人手。但職權分離,也就是書記不得過問民事,刺史之流也無權過問監察。”
我的這種要求,自然是防止一家獨大。要說,大隋對監察工作也看的極緊,各道沒有**機關,卻設有監察衙門。只是,這些采訪史之流多兼任刺史,甚至是團練使之流,即負責監察,又負責民事,還負責軍事。較各鎮節度使的權力,也不遑多讓,也儼然成了大隋的毒瘤。所以,我的這一舉措,除了發揮監察的作用外,其目的更是要把職權分離,以免這些采訪史之流,最終演變成新的節度使。
可能,有人這就要問了。你這個監察部好理解,就是紀委了。法務部,便相當于司法部和人民法院。可這審計部,是個什么鬼?
沒錯,審計部確實屬于我的創新,你就權當后世國家審計部門的升級版好了。因為,我雖然后世不是做審計工作的,卻知道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于是,無限拔高了它的地位。而且,這對于如今貪腐成性的大隋,也是絕對的大殺器。
至于我為何不設后世的檢察院一類的機關,道理也很簡單。嚴格來說,公安負責抓捕,檢察院負責訴訟,法院負責判決。這便是人類文明高度進步的結果。
我將刑部判決的權利拿出來,自然也是想推進大隋的文明進程,避免過多的冤案和錯案,減小人民群眾的矛盾。甚至,是降低民眾和官府的對立情緒。但是,這已經是一大步了。若還想更進一步,其實就是想當然了。可能也會印證那句話,過猶不及。至于其他的原因,就不多說了。
好吧,可能還有人要說了。你這個法務部、監察部和審計部,每個部門的權力都這么大。就看見這些部門,怎么去約束別人了,自身靠誰約束。
首先,監察部既然可以監察文武百官,甚至是調查任何官員的犯罪事實,這就不但包括軍情院、尚書院,也包括監察院自身。可是,監察部同樣沒有判決的權力,必須要移交法務部。審計部亦是如此,這就已經形成了互相制約的關系。
再者,這些部門都是明的,暗的還有直接對皇帝負責的中央情報局。我成立中央情報局,自然也不是讓他們光吃白飯的。嗯,好似這個三院,也將直接對皇帝負責,并全面實行垂直管理。